时间:2018-10-26 所属期刊:经济中文核心期刊
期刊简介 《财经问题研究》创刊于 1979 年,从诞生开始就得到了老一辈经济学家的支持和关爱。封面题字由时任社科院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题写,并在创刊号发表《有关社会主义流通过程的几个问题》。当时的社科院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书写发刊词《
期刊简介
《财经问题研究》创刊于 1979 年,从诞生开始就得到了老一辈经济学家的支持和关爱。封面题字由时任社科院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题写,并在创刊号发表《有关社会主义流通过程的几个问题》。当时的社科院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书写发刊词《献给<财经问题研究>的一篇短文》。此后,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周淑莲也在总第2期发表了著名论文《经济核算制度和社会主义所有制》。在老一辈经济学家和社会各界的不断关心和支持下,《财经问题研究》逐渐成长为国内经济管理研究领域较有影响力的学术杂志之一。
《财经经题研究》杂志是由东北财经大学主办的经济管理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年,是中国核心类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辽宁省一级期刊。本刊以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前瞻性的风格,着重反映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研究部门、高等财经院校的专家学者探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的研究成果。本刊内容既包含对中国宏观层面经济管理理论的讨论,又包含对微观层面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的研究,本刊常设栏目包括经济理论研究、财政与税收、金融与保险、证券与投资、财务与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旅游与酒店管理等。
《财经问题研究》为大16开,128页,国际统一刊号ISSN1000-176X,国内统一CN21-1096/F,国内代号8-117,国际发行代号6213 M,由大连市邮局、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代理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
办刊宗旨
《财经问题研究》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以繁荣我国财经科学为宗旨,始终瞄准财经科学的发展前沿,探索新理论,研究新问题,尤其注意具有新观点,新思维,新角度,新内容,文风朴实,起点高,准确鲜明,理论与实际结合,颇具真知灼见的文章。
主要栏目
杂志现辟有'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体制与结构'、'院校研究'、'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德育与美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史'、'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探索与争鸣'以及'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等主要栏目,并不定期地组织各种专题研究,刊登的论文具有选材面广、观点新颖、针对性强和勇于探索等特点。
投稿须知
论文要求
期刊刊登的学术论文应该满足:论文视角独特、观点新颖;研究思路清晰、方法科学;论文论证严密、资料翔实;论文结构严谨、行文规范。期刊强调论文的原创性,严格遵守著作权法,提倡健康优良的学术风气,坚决杜绝剽窃抄袭行为。
论文首页
期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请作者按要求将作者姓名、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E-mail等个人信息全部放在与正文内容相独立的首页,其它页中不应出现这些信息。首页中还应包括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和谢辞等。具体内容参见所附的论文模版。
文稿格式
文稿内容依次包括:中文标题,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英文标题,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中文标题:简明确切地反映文章内容,不超过20字,超过20字的建议用副标题反映。中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字左右,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要素;中文关键词一般为3~5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加标点。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企业生态系统知识转移机制研究述评
移动政府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物流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浅析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电力行业进一步市场化改革研究
基于关键线路法的项目进度管理与控制研究
对网络新生态——P2P融资新模式的研究
我国房地产投资项目中的风险与对策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
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问题研究
我国财政直接支持科技方式的缺陷及其完善
中国资产评估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相关推荐阅读: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解决对策探究
成本会计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论文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
作业成本法在西方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作业成本法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盈利能力,但它也有不完善的一面:第一,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果不考虑环境因素,盲目使用,势必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第二,作业成本法虽然大大减少了现行成本会计分配费用的主观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它们,仍未避免生产量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上一篇:审计月刊高级会计师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篇:铁道经济研究职称论文发表
相关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