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提供中英文核心期刊目录大全,最新2023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查询,英文论文发表期刊咨询服务。
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电子科技职称论文GPS在土地测量中应用

作者: admin2013-06-20阅读:文章来源:未知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土地测量工作也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GPS技术在土地测量工作中的成功应用,使土地测量的效率大为提升,有效地推动了土地测量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对GPS技术和以前的测量技术进行了对比,并对GPS技术的特点与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土地测量,GPS技术,科技水平

  前言:

  GPS技术也叫全球定位系统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简称。它起源于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在1964左右投入使用。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定位精度高、全天候实时动态观测、可消除或削弱系统误差影响等优质特点,为全球大地测量提供强有力的工具。从本质上来讲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土地测绘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具体包括土地的利用现状与调查、地籍的管理、土地整理和土地的开发这几部分来共同构成。随着全球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和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化和复杂化传统的测量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土地测量要求全面化和精准化的测量要求;另外由于在农村土地利用方面因为受土地权属问题的影响较大,再加上广大农村地域土地面积广阔而复杂,传统技术无法较好的满足农村用地状况的测绘需求。GPS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测绘技术,它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测量工作的整体水平。我们主要对GPS技术的整体特点、传统技术与GPS技术的对比、GPS在土地测量中的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一、GPS技术的概况

  GPS技术由美国国防部研发也叫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它是通过接受24颗人造卫星发射出来的讯号,以三角测量的原理来对受讯者在地球上的位置进行计算的。在此我们简要的提及一下我国的北斗系统,它与美国的GPS技术旗鼓相当,目前我国已经成功的在射了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和16颗北斗导航卫星,能够覆盖东亚地区和澳大利亚,在2020年该系统将覆盖全球。

  (一)GPS技术的特点

  GPS技术具有全天候使用、使用的精确性比较高、功能比较全面、应用比较广泛和操作相对简单地特点,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定位的精度比较高

  通过对GPS技术的具体使用我们发现它在50千米以内定位精度在6-10米之间,在100-500千米以内定位的精确度在7-10米之间。

  2、观测的时间比较段

  在高技术水平的引导下,GPS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尤其是在定位的时间上有了大幅度的缩短。

  3、GPS测站无需通视

  运用GPS技术进行测量不需要测站之间进行通视,重要的是选择一个开阔的据点。摆脱对通视的限制以后就可以根据相应的需求来确定定点的位置,所以在选点工作的开展上更具有灵活性,对定点的疏密状况完全不用考虑,测量工作大幅度的减少。

  4、工作效率的提高

  GPS技术能够同时对站点的三位坐标来进行比较精确测定,与传统的测量方式没有可比性,在工作效率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5、操作起来比较简单

  由于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不断提升,GPS的接收机自动化程度也在提高,体积在变小,重量在减轻,操作的简易化越来越明显。

  (二) GPS的定位功能

  GPS的定位功能比较强大它能够对各种传统矢量图、遥感影像图、扫描地形图等进行加载,还能够自动接边和智能生成缩略图;能进行高精度的面积测量和高精度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还能够实现多种坐标、数据格式的转换、还有助于实现资源调查的自动化和无纸化。

  二、传统测量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弊端

  简易补测法和平面仪补测法是在野外进行土地监测的传统方法,但是随着科级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已经成为土地测量的重要技术,应用也比较广泛,但是由于成像的条件和监测区域地形环境变化的因素等使这种遥感技术无法较精确地对土地进行测量,得不到有效地利用。简易补测法在对各项土地的实时数据进行土地测量的环节中由于较多人为因素的过多参与,造成精确性不高,但是可以在比较小规模的土地上进行测量。在大规模区域的土地测量工作上或者是地质结构缺乏稳定的情况下,传统的监测技术及时采用平板仪补测技术进行完善,但还是存在测量的效率比较低下、测量的速度比较缓慢以及测量的稳定性比较差的缺陷。

  三、GPS技术从事土地测量的优势

  我们在前文中就已经提到,GPS在土地测量作业中的效率比较高,在5千米的半径范围内就可以进行数据分析,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资源。GPS技术的应用系统在进行土地测量作业或者其它方面都有比较高的精确性,尤其近两年来GPS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的发展并成熟起来,GPS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能够克服影响测量精度的气候、地形、季节以及森林覆盖等因素把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发生性能改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另外这种技术还具有比较高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有效减少了人为造成的测量精度降低的问题,使土地测量数据的精确性与稳定性有了大幅的提升。

  四、 GPS在土地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一)GPS土地测量中引入了地籍细部测量系统

  地籍细部测量是构成整个土地地籍调查工作的重要部分,它是对所测量土地区域内的土地形状问题、线状的位置以及土地的权属等问题进行深度的详细测量的技术之一。在国家有关土地测量的管理文件中就曾明确的指出,在关于地籍细部测量工作中,必须把城镇街坊的内明显界址点与外围界址点之间的距离误差控制在10厘米以内,并且村庄内部的各界址点与城镇街坊的内部隐蔽性的界址点的间距离最好控制在15厘米左右。综上所述,我们认为GPS技术在将来要通过图解交会法的测量技术、地籍细部测量系统技术与解析交会法的集合,来把整个地籍细部测量系统技术的测量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实现土地测量技术的整合与持续的不断优化。

  (二) GPS在土地测量中的外业实施系统

  外业实施系统的最关键部分是选择科学、合理的测量点。在通常情况下,土地测量在对监测的站点进行选址的过程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点位选择法和图形选址法。通过上文的阐述我们了解到GPS技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所以对各监测站点之间的通视条件也没有进行一些比较明确的规定。在实际的运行中把点位选择作为GPS进行土地测量的最佳方式,但必须要对点位选择的有些方面进行控制。比如在各GPS监测站点的周围,在高度角的150度范围以内坚决不能有影响卫星信号接收与传输的障碍物存在;所选择的测量站点要尽量的避开附近有高压电线、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源的位置,或者与这些位置发生重合。因为这些有大功率无线设备的地磁场将会对GPS的信号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应当引起注意。

  结语: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变革与提升,人们对新时期的土地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土地测量工作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GPS技术在此领域的运用,对于提高整体土地测量水平,推动土地测量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GPS此类技术的应用范畴还在不断地扩大与发展,我国的北斗系统也在积极建设中,相信未来将会对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

  论文是朱志勇和徐金河两位高级工程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两位高级工程师是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外业经验,在整个论文实验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我进行了耐心的指导和帮助,提出严格要求,引导我不断开阔思路,为我答疑解惑,鼓励我大胆创新,使我在这一段宝贵的时光中,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心态,又培养了良好的专研精神。在此,我向我的两位领导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王霞.浅谈GPS实时动态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30(7):156.

  [2]白文杰,李红宇.C.PS在国家公益林管护经营中的应用【J】.防护林科技.2011(6):118—119.

  [3]叶捍东.浅谈土地地形测量中GPS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1(6):349,351.

  [4]李建杰.GPS技术在城镇地籍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河南测绘,2007(3):21,23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