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管控不容忽视。把党建引入学生公寓管理,占领大学生思想阵地,发挥既是高校网络舆情的参与者、同时也能够成为高校网络舆情的管控力量的高校学生党员这支特殊“队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特点的分析和高校网络舆情管控阻力的研究,试图尝试研究依托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提高高校网络舆情管控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党员在高校网络舆情管控环节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生党员;网络舆情;管控阻力;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
进入自媒体时代,网络新闻信息与日俱增,在高校这个人员密集、新生事物易被接受的地方,消极的网络舆情信息容易造成校园不安定,扰乱正常的校园秩序,引发校园事件的发生,这给高校学生管理和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应充分认识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新特点,把握和研究网络舆情管控策略,维护校园稳定安全。
1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新特点及其管控阻力
(1)信息的即时性,造成了事件发生的难以预计。新闻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新媒体的出现使之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人人都是一个自媒体,都是记者、编辑和媒体的身份,信息发布也不再受制于传统媒体的束缚,只要通过手中的手机,就能很便捷的就能将信息快速发布出去,不管什么性质的信息,不用任何部门审核,随时随地随意发布。高校大学生发现和接受新事物更快,发布信息的即时性、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给网络舆情管控带来很大的压力。(2)传播的互动性,造成了传播途径的难以管控。高校大学生知识和信息涉猎渠道广泛多样,是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主要力量。他们既关心国内外重大事件,也关心周围的生活琐事,他们思维活跃,善于表达,积极参与网络话题,需要一定的存在感。自媒体时代信息源是四处分布的,不再是简单一对多的扇形模式,而是多对多的网状模式。高校青年大学生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送者、分享者和中转站,信息传播从传统的“一对多”到新媒体时代的“多对多”,一旦发生网络舆情事件,很难监督和定位信息的源头。(3)影响的深刻性,造成了意识形态的难以固化。大学生容易受到舆论环境影响,复杂多变的网络文化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价值观念、道德意志淡漠、便宜、弱化。一方面,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对信息的甄别和判断存在偏差;另一方面,网络环境的虚化与隐蔽性,也给一些不良用心之人留下漏洞和可乘之机,他们利用网络贷款等方式网络进行欺诈和诽谤,已经严重危害到大学生的生正常学习生活和人身安全。面对海量网络信息,由于从众或者好奇心理,大学生很容易成为虚假网络言论的推手。
2学生公寓在网络舆情管控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公寓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阵地作用十分重要,高校学生公寓对大学生在校成长的影响很大,是全方位的。在自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较快,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高校网络舆情管控相关机制还不够完善,网络舆情管理的重点环节和主要内容还不够明确,一些高校在学生公寓管理中并没有构建完善的网络舆情相关预警机制。网络信息内容繁杂,学生在接受过程中难以辨识、疏于甄别,不管好坏,一股脑全盘接收,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各种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目前,高校后勤建设正在逐步实行社会化改革,但学生教育工作特别是学生公寓教育管理一定要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把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守住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建设重要阵地。
3发挥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网络舆情管控作用
目前,党建进学生公寓是学校在新形势下做好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全员育人的生动实践,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根据学生党员自身的政治优势、佼佼者身份优势、占比高优势、同质优势等,充分发挥学生党员“意见领袖”作用,引导大学生坚持正向舆论导向,利用“蝴蝶效应”,回复不实和负面信息。依托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增强网络舆情管控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以学生党员自身素质提高为基础。以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为活动场所,利用“三会一课”平台,开展党建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为网络舆情管控打牢基础;教育引导学生党员自觉学习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和成果,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自身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使他们从行动上、思想上真正入党,培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祖国为民族明天奋斗的意志。(2)以占领新媒体网络平台阵地为手段。如今,大学生关注和使用新媒体的时间和精力让人惊叹,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管控网络舆情也是“投其所好”、对症下药。一是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搭建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微信平台,开设理论学习、时事政治、先进榜样、优秀教师风采等基础板块,为了让它更好服务同学、促进和谐,成为同学们提供贴心帮助和服务的新阵地,可再开设“课表查询”“考试安排”“快递查询”“公交路线查询”“火车时刻表”“失物招领”“天气预报”等版块,使同学们在微信平台上就能方便查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提高关注度,牢牢占领网络思政教育的新阵地,潜移默化地把党史党情、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达给学生,营造正能量的绿色空间,唤起青年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二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作用。面对铺天盖地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高校辅导员要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及时转发权威消息,认真听取学生建议,积极回应学生关切,着力稳定学生情绪,增强学生信心。紧紧抓住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两支骨干队伍,积极引导他们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做好表率、当好帮手,依靠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互助教育活动,支持学生寻找和宣传身边最美的人、最美的事,引导学生集思广益、正面发声,共同汇聚网络正能量。(3)以文明寝室建设活动为抓手。文明寝室创建和评比可以为广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把寝室建设成为整洁有序、安全文明的学生之家,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是依托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固有场所和线上微信公众号,加强创建文明寝室系列活动的宣传力度。让同学们团结友爱、互助互信,营造和谐、和睦、和气的良好学生生活氛围;二是利用工作站的组织机构和重点成员,加强督促检查力度。认真组织、细化任务、落实到任,让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的充分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学校-老师-学生”三级检查督查机制;三是依托工作站开展文明寝室评比活动。建立文明寝室评比制度,要求学生党员带头参与,并对优秀寝室授予文明寝室流动红旗,并颁发奖品,激发并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4)以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结合高校特点开展志愿服务,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构建“党建活动+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坚守初心,服务地方,增强学生爱校荣校意识,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坚持服务地方办学的理念,以学校所处地方文化背景,依托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以学生党员为主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党建+志愿服务”特色。一是坚持形式拓展,礼敬传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学雷锋日、国庆和重大传统节日时,党员志愿服务队在校内外开展富有当地特色文化的主题宣讲、经典诵读和体验传统文化等活动;二是坚持服务社会。组织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赴当地中小学和社区,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中小学生和市民对传统文化、家乡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加深他们的爱国爱乡之情。依托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培养和锻炼学生党员处理网络舆情的技能和回应网络流言的技巧,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示范引领作用,约束自己,影响他人,不管是在网络舆情监控上,还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让他们既是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好伙伴,又是老师们管理和监督的好帮手,使之成为一支高校网络舆情管控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丁凯,宋林泽.试论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6).
[2]赵翠玲.自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的困境及其出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
[3]李晓培.“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机及其重建[J].教育管理,2015(3).
[4]郝保成.大学生宿舍文化生活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7.7.
[5]张新柱,王锐.高校学生党建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以西安邮电大学党建进学生公寓工作为中心的考察[J].陕西教育(高教),2017.4.
[6]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12.
作者:赵阿妮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