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权威的中英文核心期刊目录大全,最新2023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查询,英文论文期刊发表学术咨询服务。
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土木工程评职论文项目管理的对策

作者: admin2013-07-20阅读:文章来源:未知

  摘要:近年来,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和改变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果,每一行业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在建筑行业,发展的速度更是惊人,面对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不能只是一味的关注喜讯而不在乎随着发展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将潜在的问题彻底解决,防患于未然,才是发展之道。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管理问题,面临的两大挑战是工程的

  安全以及工程的质量。因此,现以严谨的科研态度对土木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探讨。并就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相对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议

  1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项目法人制的落实还有较大的死角。目前由于市场经济下的必然趋势,市场资金的来源多种多样,一些是来自工程项目的运作这种运作从工程的项目筹集资金开始,将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以及后期的运营、归还贷款等融为一体,而有些是来自单位之间的互相筹建运营,即没有固定的人群,筹资与运行是不同的人群进行。此外,由于我国目前国有企业的上级的任命制度的缺陷,使得频繁的上级调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期目标实现,基础的不稳定性直接对工程的上层建筑造成巨大的影响,工程的管理方面也就失去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工程自然没办法实现优质工程、精品工程。

  1.2 招投标管理不规范。在此方面,管理上的问题主要是保护主义的盛行以及工程承包、发包价格的过于低廉,地区内经济的保护主义使得行业内部的虚假现象十分普遍,这给行业的合理竞争带来了十分不宜的恶劣影响。

  1.3 设计质量与责任挂钩不紧。关于工程设计与工程施工质量上的不相关性十分值得进行探讨,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不与设计质量挂钩的直接影响,就是导致工程的质量不能做到协调一致,更谈不上整体的保障。通常对施工单位在施工中的II、III 类设计禁止改变,即使设计已经发生了变更,II、III 类设计都仍按原设计进行施工。工程的另一问题隐患就是工程的提前包干,这给施工方的偷减行为留下了很大的漏洞。

  1.4 合同管理不规范。在合同的管理上有两方面问题,首先是甲方,通常所谓的平等签约都是建立在甲方的不平等条款上,我国目前使用的合同文本是国家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共同研究撰写的国际通用文本,这就造成了我国管理上的不便。其次是施工方的问题,通常施工与承诺完全不是一回事,竞标时承诺的管理人员等,在施工中就踪影全无,造成目前的施工方经常出现“一流的标书,二流的管理,三流的设备,四流的队伍”。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无奈且悲哀的事情。

  1.5 工程监理面窄,且素质有差距。我国目前的工程监理制度十分不健全,单纯的注重施工现场的工程质量以及工程的验工计价的准确问题,最终的签认工作等,这与工程监理的工作实质———工程项目研发、工程项目的设计以及工程施工和最终的工程交付的多角度、一体化大相径庭。监理单位素质的差异已经给国家和百姓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1.6 施工单位“以包代管”非法转包依然存在。由于近年来大量农民工涌入到建筑行业的施工环节中,使得工程的造价越来越低,恶性的循环使得工程队只能依靠“广种”来达到“薄收”的目的。加之无规范的施工单位直接以各种各样的手段包揽工程,不管自身有无机械设备和施工团队,只管竞标和分包、转包,并从中获取利润,使得“皮包公司”也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2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问题的原因

  2.1 管理体制与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不相适应。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主要特征是它的单件性和永久性,这就决定了要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从可研到竣工交付),决定了要进度快、成本低、质量优、安全好,决定了要强约束的控制性管理等等。

  2.2 依法进行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仍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家有《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去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地方上也有了不少规章,应该说有法可依的问题己基本得到了解决。

  2.3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责权利脱节的现象明显。由于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劳资、用人、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滞后,责权利脱节、有责无权、责利不匹配,大锅饭的分配形式等普遍存在,没有形成责权利有机统一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

  3 完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运行机制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内容非常丰富,要使项目管理中的各项管理要素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相互驱动、协调运行,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管理运行机制。

  3.1 建立承揽任务拓宽市场的激励机制。企业没有任务,就没有项目管理的前提,没有任务,企业就会倒闭,员工就要失业。所以,企业必须采取一切有利于承揽任务拓宽市场的措施,调动员工关心企业和承揽任务的积极性,多揽任务,揽好任务。

  3.2 落实“两层分离”和“两制建设”的运行机制。通过落实项目法施工,促进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成本核算制”,使各级责任明确,责、权、利挂钩,形成压力和动力的统一,调动搞好施工项目管理的积极性。

  3.3 坚持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实践证明,项目管理成也项目经理,败也项目经理,这是中铁十六局多年项目管理的经验总结。

  3.4 坚持以制度明确的规范管理机制。施工项目管理,工作千头万绪,要通过明确企业层、项目经理层、作业层的责任,明确项目经理和项目经理部成员的岗位职责,按各自责任、职责进行管理,才能保证项目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5 建立企业内部市场化运行的营销机制。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力、材料、机械设备等生产要素,企业内部在投入生产要素时,也要按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采取企业内部竞争方式选择生产要素,促进内部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

  3.6 坚持责、权、利统一的分配机制。要真正打破大锅饭,对作业层,按

  照工序单价承包核算,按绩效量化到班组和每个员工计算劳动报酬;对项目经理部,要按照岗位职责、按岗薪制管理,利益分配与岗位的责、权、利挂钩。

  3.7 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一个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高下可以直接从工程施工场地的施工管理水平上反映出来,高管理水平的施工单位能将企业的责任制度以及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等紧密的结合起来,并且互惠互利,共同促进发展,以严谨的制度来规范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将单位的制度的权威性竖立起来,把任何能够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漏洞从根源上填补,不给不负责任的行为留任何余地。与此同时,对施工单位工作人员也要负起必要的责任,对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进行必要的整治和改善,对施工现场的员工的生活、活动等进行关怀和帮助,

  对工作设计的各项机械设施等更应该及时的进行改进和整修,文明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企业从临到做起,由上至下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这样才能使工程的施工现场杜绝“脏、乱、差”的不良影响,使工程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井然有序,日新月异。

  参考文献:

  [1] 陆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对策[J].山西建筑,2011.

  [2] 廖品槐.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 张亚娥.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J].延安大学学报,20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