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多起电梯安全事故不断刺痛着人们的神经。电梯的安全事故具有破坏力强、社会影响大的特点,它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本文分析了高层住宅电梯安全管理的特点,对如何加强电梯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燕鸽湖社区的不断发展,高层住宅越来越多,电梯的数量随之越来越多。截至2012年,燕鸽湖社区已有在用电梯83部,电梯是一种机电一体化的垂直交通运输设备,其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运行维保技术要求高,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电梯的安全事故具有破坏力强、社会影响大的特点,它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国家在2009年发布了《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油田公司2012年制定了《电梯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电梯安全直接关系到个人生命安全,被越来越重视,所以如何管理好电梯,确保居民乘梯安全,已成为社区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社区住宅电梯使用安全特点
1.电梯作为特种设备,具有易发生事故的特点,安全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电梯是一种机电一体化的垂直交通运输设备,其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运行维保技术要求高,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电梯运行过程中常见的伤亡事故的种类按发生的系统位置,可分为门系统事故、冲顶或蹲底事故、其他事故。根据目前国内外电梯事故有关的统计资料显示,各类事故发生的次数占电梯事故总次数的概率分别为:门系统事故占80%左右,冲顶或蹲底事故占15%左右,其他事故占5%左右。根据燕鸽湖“440”生产指挥中心统计,燕鸽湖社区2012年电梯事故发生率为0,但全年因电梯故障而发生困人现象45次。
2.社区住宅电梯乘坐的主要群体是居民,电梯一旦发生事故,危害性特别大。电梯是高层住宅的日常外出的乘坐工具,但总有个别居民存在破坏电梯附属设施的现象,如用打火机烧应急电话、破坏安全标识、在轿厢内乱涂乱画等不文明现象,给电梯安全运行带来隐患,若维修更换不及时,电梯带隐患运行,则很容易发生事故。
三、如何做好电梯安全管理
1.电梯安全管理要结合HSE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电梯安全是一个系统安全,从电梯招标选购、安装施工、监督检验、注册登记、投入使用、维修保养到管理人员的操作培训、持证上岗等都涉及安全管理的内容,只有把握好每个环节,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电梯安全稳定运行。
2.电梯维保与监督检查是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电梯的定期保养、维护,可以使电梯最大限度地达到并符合原设计、制造的标准和技术要求;并可保证电梯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降低故障率和延长电梯设备的使用寿命,电梯的维护保养质量对电梯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作为我们电梯使用管理单位,不仅要根据电梯品牌选择专业的电梯维保公司进行合同维保,还要加强维保监督及日常检查,确保电梯的定期维保质量能够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及要求,通过日常巡检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确保电梯及附属设备完好,不带病运行。
3.加强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人技术培训,严格落实岗位职责。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是电梯安全监管的主体,要在保证持证上岗的前提下,也满足对电梯“三懂”、“四会”的要求,即“懂操作规程、懂设备性能、懂设备原理;会操作、会保养、会修理、会判断和处理事故”。加强对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也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管理员只能真正“懂”电梯才能会排查隐患、更好地监督维保单位定期维保、才能切实保证电梯运行安全。
4.结合数字化管理完善应急救援与故障处置体系。目前,燕鸽湖社区数字化小区建设以基本成型,将电梯应急电话与“440”生产指挥中心结合起来,完善了电梯电话智能优先及楼号识别功能,即当通过任一部电梯内的应急电话打入“440”时,假如此时也有别的电话打入“440”,“440”会自动优先接通电梯应急电话,同时“440”系统会根据电梯电话号码自动识别出电梯所在楼栋及单元号,值班人员可以第一时间通知电梯维保人员赶到现场进行处置,从而使电梯应急救援与故障处置更加高效有序。
5. 加强使用管理,做好居民宣传培训。作为物业服务单位,电梯也是服务居民的一个窗口。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个别居民有意或无意的破坏电梯附属设施,给电梯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加强对居民的电梯安全宣传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在轿厢内张贴电梯使用知识挂图,悬挂“乘客须知”标牌,乘客使用规定等安全标识标牌,向居民发放《电梯安全守则》等宣传教育资料,提高居民安全乘梯的意识;在电梯内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既提高了电梯的安全监管力度,也维护了居民住宅安全;在小区定期开展的居民座谈会上,通报一些国内处发生的电梯安全事故,向居民宣传电梯安全的重要性,逐步打造小区居民人人爱护电梯,人人文明乘梯的良好风尚。
参考文献:
1.谢源;浅谈高层电梯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关设计[J];价值工程;2011(25)44-46
2.魏孔平;浅析电梯安全事故与监控[J];中国城市经济;2010(08)77-80
3.罗朝均;张跃;杨陶;代方权;论电梯事故与电梯安全管理的关系[J];电梯工业;2009(06)35-3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