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广东省高州市的考察,依据高州市总体发展规划,结合高州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且依托高州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灵秀的自然山水风光,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对高州市西部片区和鉴江两岸进行总体的规划和设计研究。
关键词:历史,绿色,生态,文化,概念规划
1 区位及背景分析
1.1地理区位分析
美丽富饶的高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上游、云开大山南麓。东望阳春,南瞰电白,西邻广西,北接信宜,全市总面积3276平方公里,人口近160万。高州自古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繁盛昌达、文化底蕴深厚、古今人才辈出,是被周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故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源地,高州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气候温暖宜人,山环水绕、果树飘香,是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好去处。高州市北枕云开山脉,东西部依玉林市、阳江市诸山,南面茂湛一马平川之地,正是“藏风聚气”的格局[1]。
1.2经济区位分析
高州市地处中国GDP第一大省广东居于茂湛地区的核心位置,坐拥茂湛地区的广阔市场,毗邻中国三大城市群之一的珠三角地区,密居的人口、发达的经济使珠三角地区成为了全国出游力最强的城市群,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市场潜力巨大[1]。
1.3文化背景分析
高州有着14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厚重,有各类文化遗迹315处,历史上曾出过冼夫人、高力士、潘茂名等名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上贡杨贵妃的荔枝据载就产于高州根子贡园,因此也繁衍出浓厚的荔枝文化[1]。
2 基地现状评估
项目位于广东省高州市西部,鉴江沿岸。地块西北为山地丘陵地形,中部及东南为冲积平原,地形地貌变化丰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大高差约三十多米,规划用地约7090529.61平方米(合10635.74亩)[3]。
3 规划总则
3.1指导思想
以高州三色旅游为指导思想,以古色文化为主题,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立体的景观空间,着力打造集商业居住、文体教育、休闲娱乐、运动养生、旅游度假为一体,富有特色的“高州鉴河图—魅力高州府”。
3.2规划原则
3.2.1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目标,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3.2.2发挥特色,突出主题原则:
突出三色高州的城市特色,打造一个整体和谐分区明显的生态的历史文化名城。
3.2.3精品战略原则:
配合已有的地形地貌和周边自然环境严格控制容积率及绿地率着重打造精品生态城市。
3.3规划设计理念
3.3.1依据现状条件,努力创造自然、生态、优雅的生活居住环境。
3.3.2在设计中贯穿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与高州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相协调。
3.3.3注重场所精神的塑造人们具有共同归属感及认同感。
3.4规划目标
依照生态规划理念,在社会、生态和文化三个层面上相叠合,构建绿色生态宜居空间。
3.4.1社会层面
加快高州市的发展,为高州市的发展提供新动力为高州人民创建一个生态的、和谐的、高科技的生活环境。
3.4.2生态层面
规划从生态学原理出发,建立科学的生态系统,大胆的利用鉴江水资源重塑飞鸟禽鱼的生态乐园。
3.4.3文化层面
规划注重对城市文脉的继承与创新,在突出古色文化的同时通过对绿色文化及红色文化的深入挖掘,提升项目的文化品位。
3.5规划定位
3.5.1特色定位:
创建大水大绿的生态美景,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创造出休闲适宜、逐水而居的诗意生活[2][3]。
3.5.2形象定位:
打造生态化、特色化、人性化、多样化的高端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新城,达到“城在林中建,水在绕城流,人在林中行的生态格局”。
4 总体规划
4.1总体布局
规划依山就势,合理布局各功能建筑,绿化景观、道路系统等,形成“一带两片”的空间格局。
“一带”:为滨江(鉴江)古色文化商业带。
“两片”:鉴江南、北两个片;其中江南片为红色文化城,江北片含绿色生态城、生态养生度假区。
4.2功能分区
图1 功能分区图
根据总体布局本案共分为四个区——滨江古色文化商业带、红色文化城、绿色生态城、生态养生度假区(图1)。
4.2.1、滨江古色文化商业带:
图2 滨江古色商业文化街
沿着高州历史前进的车轮,通过建筑、景观小品、雕塑、主题广场打造一条以冼夫人文化为核心的滨江古色商业步行街和滨河景观带,并通过高州的历代建筑、主题广场、景观小品、辅以当地特色饮食文化,形成高州未来集餐饮娱乐、文化体验、购物休闲为一体的滨江古色文化商业带。(图2)总体布局上在“一带”的中部,打造一个岛屿,在岛上设置五星级酒店和高档住宅及配套设施形成丰富的滨水绿化空间,并改造鉴江的硬质岸线,将道路、驳岸、绿化环境和河流完美结合;风格上以江南传统园林特色为基调,营造幽静、高雅的氛围;在功能定位上,以参与文化休闲活动需要为主,以欣赏性、停留性的活动为辅。在对建筑的设计上,通过建筑体量设计、虚实的空间转换、幽雅沉静的色彩搭配充分体现出传统中式建筑的庄重大方、古朴典雅之美[4]。
4.2.2红色文化城:
红色文化城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延续,以“三个代表”为中心,红色主题为引线,规划布局上以高州大剧院为中心,其余建筑以环状向四周放射,其中在高州大剧院南侧设有三代大厦(三栋建筑分别为“文楼”、 “力楼”、“益楼”),写字楼,酒店,三代广场等标志性建筑及广场。本区南北贯穿一条红色商业文化步行街,北侧用骑楼建筑与鉴江河南侧的古色建筑相连(图3)。骑楼文化的融入,体现了高州从古色文化到改革开放以来红色文化的演变过程。
此片区西侧及南侧分别设有三个沿河住宅组团,依水而建,由西至东从高到低依次变化,既有效的突出建筑层次感,又很好的阻隔西面工业的干扰。
综上所述:本区展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建党到建国以来高州市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红色文化商业步行街,三代广场,三代大厦突显红色文化,围绕高州大剧院及周边高端商业,打造高州现代化的红色之城。
4.2.3绿色生态城:
图4水上公园
以水上公园的水域为中心,其间道路走势均沿水域流势呈平滑的弧线型,极具韵律和动感,公园内设置儿童乐园、生物科教基地、童话故事园、儿童艺术展览馆等(图4)。
本区打造高州绿色旅游,把鉴江水引入地块中,碧波荡漾的水上公园贯穿其中,河岸两边用蜿蜒曲折的木栈道搭建出一条景观大道,沿途设置仿古商业街、别墅区等高品质住宅区、商业区,使滨江区域的优良景观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围绕水上公园打造高州未来的绿色旅游之城。
4.2.4生态养生度假区:
围绕跑马场、山地高尔夫、花园洋房、生态滑草场等打造高州未来的生态养生度假区。
整体构思上,力求找出与大自然生态体系相一致,与人文精神相对应的一种秩序,整个片区形似一朵盛开的牡丹,寓意“国家繁荣昌盛、家庭富贵平安、居民幸福吉祥”,并与与之相邻的蝶形居住区形成一种花开富贵,彩蝶翩翩的动态格局。
图5总平面图
该片区的定位是高档的自然生态度假主题社区,将连绵的山丘、奔腾的跑马场、刺激惊险的实地野战区、充满野趣的汽车露营区、动感激越的山地自行车体验区、寓教于乐的森林亲子教育活动区、独特的山地高尔夫球场、静谧的森林氧吧与高雅舒适的生态花园洋房区形成微妙和谐的视觉及空间对话,表达诗情画意一般的意境。力求创造一个低密度、时尚高雅、个性化鲜明、量身定做的休闲度假、疗养身心的生态型居住环境(图5)。
4.3道路系统规划
本规划采用区域性人车分流系统,以达到车行便捷性和人行安全性的平衡。车行系统分为四级:含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支路和居住区级道路(其中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为缓解交通压力而 适当拓宽);人行系统含滨江商业步行街、滨江景观木栈道和各居住组团内人行道路。停车采取地上地下相结合的方式,构筑现代化的立体停车系统。
4.4景观规划
规划形成一轴、两带、三中心的景观格局
一轴:在鉴江沿岸打造本项目的景观主轴,以高州历代建筑、主题广场、滨水景观小品、河心小岛等景观元素,构筑区域性的景观主轴。
两带:沿江北人工河和江南“三代广场”打造两个景观带。
三中心:在水上公园、鉴江河心岛和高州大剧院打造本项目的三个景观中心。
4.5游览组织规划
规划以滨江古色文化商业带为核心,以江北绿色生态文化城为游览序幕缓缓的展开,充分展现绿色高州生态宜居的优美环境;继而徜徉在风雅古典的滨江
图6游览组织规划图
古色文化商业带,以此再现历史的场景,追溯历史的渊源;然后步入江南红色文化城,重温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系,感受先进的指导思想为高州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现代高科技新城的魅力;最后在生态养生度假区去感受一下户外活动带给人们有氧运动的放松(图6)。
4.6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根据相关规范,本方案配置了学校、银行、邮政、剧院、医院及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游览、商业及居住的基本需求(图7)。
4.7防灾减灾规划
规划对工程管线、防汛防洪、消防、抗震等做了具体规划,合理布置车行、人行避难通道及避难场所。
5 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
01用地面积平方米7090529.61(合10635.74亩)
02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2127158.883(合3190.72亩)
03绿地面积平方米3967723.967(合5951.56亩)
04总建筑面积平方米7797872.48
其中 红色文化城平方米2989437.65
绿色生态城平方米1902323.36
滨江古色文化商业带平方米1470620.64
生态养生度假区平方米432682.23
05广场道路面积平方米995646.76(合1493.46亩)
06水域平方米1222191.463(合1833.28亩)
07容积率 1.09
08建筑密度%30
09绿地率%56.0
6 效益分析
本次规划本着生态规划、以人为本原则,促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6.1社会效益
本项目的建设,将为高州市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提升城市的就业率。根据相关数据估算,一期工程可提供的就业岗位约400人。随着整个项目的开发建设,预计将提供6.2万个就业岗位。大量就业岗位的增加,也将带动高州城市人口的迅猛增加,一期可安置城市人口约3.1万人。
6.2经济效益
本项目的建设,将使高州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产业迈向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同时也将对相关行业发展产生带动作用,成为广东生态旅游度假居住的典范。据相关数据预测预计将为地方财政上缴税收21.97亿,并每年持续上缴税收3.1亿。
6.3生态效益
本概念规划体现“三低一高”(低建筑高度、低容积率、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特色,通过大面积的绿化景观及水系穿插,形成优美的城市环境和适宜的人居环境,同时也对涵养水源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起到积极作用。
7结语
本规划研究以高州市打造生态宜居历史文化城市目标为基础,通过生态规划及现代设计理念,尊重地域文化和场地脉络,构筑完善的生态系统,将为高州城市高速而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充分将文化和生态有机结合,体现了现代规划设计的先进理念,充分考虑当代人民的生活特性和理想追求,处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精髓,描绘出集商业居住、文体教育、休闲娱乐、运动游玩、旅游度假为一体,富有特色的“高州鉴河图”。
参考文献:
[2]《广东省高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3]《 高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4]《高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