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旅游业,旅游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对于从事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扩大。中职院校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人才的摇篮,理所应当肩负起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从业人员的重任。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得实践教学在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实现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我国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发现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面,并针对这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改善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策略指导。
关键词:中职院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
1前言
实践教学的形式广泛应用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对于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指导未来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旅游管理专业是既要求理论基础知识又注重操作能力的专业,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形式也多种多样。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培养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职业素养的综合型旅游人才,以适应现代旅游大发展的人才需求。
2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形式总体上包括课堂教学实践和社会教学实践两大类[1]。两种类别的实践教学形式紧密结合,环环相扣,才能达到1+1>2的教学效果。
2.1课堂实践。课堂实践是一种易于执行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进行的教学内容包括模拟实践、案例分析、情景教学等。例如,一般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的餐饮服务课程会进行餐饮礼仪、摆台等方面的实践教学;调酒、茶艺等课程会在学校的实训教室进行授课;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会要求学生上机操作模拟系统训练。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消化具有辅助作用。
2.2课外实践。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假期或者周末进行,实践内容较为广泛[2]。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到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酒店、旅游管理部门做行业调查,也可以到酒店、旅行社兼职来完成社会实践。大部分学校对社会实践这一模块重视不够,流于形式者居多,甚至不要求学生的实践单位、实践内容,只要求学生写好报告盖章之后上交即可。学生的做法也多少敷衍了事的态度,总之社会实践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3专业实习。专业实习是所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专业实习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年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通常在酒店、旅行社等企业进行。陌生的工作环境和初入职场的不适应,对于中职在读的16、17岁的学生来说,是不小的考验和锻炼。
3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践调查和国内外相关文献整理,发现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3.1校企合作目标不一致。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主,使学生真正进入旅游行业运用所学知识发现、解决实际问题。而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大部分企业不以育人为目的,而是将学生看做廉价劳动力以解决自身人才流失的困境,岗位安排、薪酬待遇与正式员工也有差异。校方和企方面对实践教学从本质上目标不一致,这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比较突出的现实问题。
3.2实习形式单一。企业实习阶段学生一般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就只能熟练接触本部门、本岗位的业务工作,而对于其他部门的其他岗位不甚了解,实习形式过于单一。从企业层面来说,顶岗实习便于实习生熟悉岗位工作流程、便于管理,轮岗实习会加大企业的管理难度。目前这类问题是大家熟知而又不好解决的难题。
3.3学生实习期间管理问题。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之后,学校方面对学生的管理松懈,对学生的培养责任一定程度的下放,不能及时跟进学生实践进展现状,往往学生出了事情校方才知道,对学校来说,学生脱离学校,管理难度加大。再者,学生被动接受专业实习的情况常见,从心理上觉得服务行业丢人,不愿实习,存在排斥心理需要校方进行思想指导,总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主动实践学习的意愿不强。
4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对策思考
4.1学校方面。首先,学校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在学生企业实习期间兼顾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面的需求,以学生为主,以人为本。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在课程安排上合理加重实践教学的比例,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等开展对学生的日常实践教学。其次,学校要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再者,学校要重视和企业的合作,校企深度融合,采取股份制、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多种方式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4.2企业方面。旅游企业应转变态度,积极主动找旅游学校合作,通过合作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企业人才流失所产生的困境,而且可以为企业储备人才。其次,企业可以为学生安排轮岗实习,为避免长期轮岗实习带来的管理不变和服务水平低下等问题,可采取“1+n”个岗位实习模式,就是为实习生安排一个固定岗位,每间隔一段时间安排学生进入其他岗位实习几天,累计下来,学生整个实习期间会了解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岗位,有效避免了实习形式单一的弊端,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形成良性循环。
4.3学生方面。学生是进行实践教学的主体,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最重要的是学生转变观念,避免学生产生旅游管理专业就是给人端盘子端碗,服务别人,低人一等这样的想法。学校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基本的自我认知能力,合理的自我评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小结
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中职旅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实践教学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职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为社会输送旅游从业人才的质量水平。基于此,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双方共同推进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吕品晶.中外旅游教育实践教学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廖理宁.中职旅游实训教学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作者:刘珊珊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