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提供中英文核心期刊目录大全,最新2023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查询,英文论文发表期刊咨询服务。
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转型时期城市设计工作与实践

作者: 中文核心期刊2020-12-28阅读:文章来源: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在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顺应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重构的时间节点上,城市设计的编制、管理和实践也应顺应新时期发展要求而进行优化。文章聚焦转型时期常州市城市设计在编制技术思路、编制方法、实施管理路径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同时,结合近期开展的城市设计试点工作作进一步思考。

转型时期城市设计工作与实践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规划管理

  自2014年全国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到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强城市设计,再到2017年《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国家、省、市层面都非常重视并不断加强城市设计工作,今年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城市设计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城市设计处于国家重视、地方需求的时间节点上,同时也处于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重构的时间节点上,常州市城市设计的编制、管理和实施正顺应新时期发展要求而不断优化。

  1常州市城市设计工作实践

  在对常州市城市设计工作开展“回头看”的基础上,从管理需求出发,开展城市设计评估工作,对既有城市设计成果进行分类梳理制订下一步工作计划,同时开展城市设计要素库专题研究和部分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的试点工作,以提升规划管理效能,并积极开展城市设计制度建设,保障城市设计成果的有效转化及后续实施。

  1.1常州市城市设计工作回顾

  长期以来,常州市十分重视城市设计工作,对沿路、沿河、新城新区、老城厢等重要区域均编制了一系列城市设计成果,涵盖总体规划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以及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设计,对常州市城市空间环境的改善与引导起到了积极作用,如通江路(原万福路—常澄路)两侧城市设计、飞龙居住区城市设计等,但由于之前城市设计地位模糊、制度尚未建全,难以与法定规划体系、规划管理体系有效衔接,其合理性与有效性难以保证,故造成诸多城市设计成果难以有效指导城市建设。为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推进城市设计工作,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国家制定并出台了《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深圳、上海等一些城市的实践表明,城市设计只有与规划管理的全过程有效衔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1.2新一轮总体城市设计编制

  在城市发展与规划的不同阶段,都应有城市设计的内容,只不过针对不同的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以及针对不同的问题、发展阶段,设计深度和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侧重点也不同[1]。同样的,不同层级的城市设计对应的规划管理阶段不一样,关注的重点也不一样。总体城市设计的研究成果应服务于总体规划,并指导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专项城市设计及下一层次的规划管理阶段。在谋划常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阶段,由王建国院士领衔的团队开展了《常州市总体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从城市整体层面,研究城市空间营造、城市特色与城市风貌塑造等问题,构建适合常州市特点的城市设计管控体系,为常州市城市设计后续的实施管理打下坚实基础。为使公众更多了解城市设计,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常州市电视台在《天南海北常州人》及《新闻夜班车》两档节目中对王建国院士进行访谈,并就《常州市总体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向广大市民进行了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了向往美好生活、关注城市设计的良好氛围。同时,在《常州市总体城市设计》编制过程中通过大数据和新技术的运用,使城市设计从感性经验判断走向理性科学决策。

  1.3开展制度建设的前期工作

  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人民政府2019年立法有关计划的通知》的相关工作部署,《常州市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被列为2019年政府规章的调研项目,要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作为牵头部门拟订相关报告。在成立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开展座谈交流、外地学习考察的基础上,确定管理办法草案的起草大纲、内容框架和主要条款,多方征求意见并采纳合理建议,于2019年9月底形成阶段性成果。本次立法调研工作成果是在《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参照已经出台管理办法的相关城市经验,结合常州市规划管理的实际需求,对城市设计的分类作进一步细化,对重点地区的范畴与划定原则作进一步确定,对编审主体与流程作进一步明确,对编制单位资质作进一步要求,对城市设计的传导体系作进一步明晰。在立法调研的过程中,我们达成的共识是城市设计是优化规划编制和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自成体系的同时,也应当与法定规划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作为法定规划成果的有机组成部分。

  1.4开展重点地区的试点工作

  城市设计的实施离不开自下而上的动力,轨道交通沿线地区、高架路沿线地区、滨水地区均是各区发展的热点区域。结合各区、各板块发展诉求,自上而下系统研判区域发展形势,组织开展部分重点地区新一轮城市设计的试点工作。本轮编制将从规划管理需求出发,对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的编制方法、成果构成及转化形式等作进一步规范,并提炼面向管理的管控要素库与正在编制中的《常州市城市设计要素库专题研究》互为反馈。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综合管控的新要求,应对城市设计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更多思考[2]。以正在编制的《常州市皇粮浜地区城市设计》为例,在编制之初,就从“推进五大明星城建设,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打造高质量精品住区,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促进城市风景线建设,强化建设行为管控”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优空间、强活力、提品质、均配套”的规划策略以及对应的实施路径。从规划管理的角度来看,本轮编制成果有以下几方面的突破。1.4.1体现多维度理念转型《常州市皇粮浜地区城市设计》体现了思维上的转变,一是整体思维,二是生态优先,三是规律思维,四是治理思维。编制过程充分考虑了对该地区进行整体布局的结构优化、生态系统的健康持续、历史文脉的传承积淀、功能组织的活力有序、公共空间的系统把控等方面,而不仅仅关注景观风貌与特色;同时强化底线约束,以生态优先倒逼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韧性发展。1.4.2体现规划管理的需求对上轮城市设计进行评估,对该地区的公共空间进行系统把控,对城市重要景观界面从建筑形式、建筑高度、开发强度等控制要素方面理性分析,提出具体要求,采用面向规划管理的语言,对规划管控要素表达清晰,便于操作。例如,将公共空间体系最重要的绿色活力环作为重点管控刚性控制,要求在中吴大道以北范围的活力环宽度不小于30m,在中吴大道以南范围的活力环宽度为20m+10m(见图1),串接该地区的教育、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形成可游可憩的城市慢行系统提供空间保障,以提升该区域的活力与品质。作为绿色活力环的重要补充和延伸,进一步细化该地区的林荫道设置(见图2),落实“窄马路、密路网”的要求,改善地区微循环,对出让地块内、围墙线外的空间提出绿带的要求,以便结合城市道路红线的绿带空间,共筑尺度舒适宜人的特色林荫道空间。1.4.3体现可持续实施路径要形成“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高品质社区,离不开公共服务体系的有力保障。城市设计编制过程中,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分级控制要求,按照《常州市区社区生活圈规划》的相关要求,遵循配套建设、方便使用、统筹开放、兼顾发展的原则进行配置[3],通过系统梳理区域设施配套进行增补完善,强化社区生活圈建设,构建有机集中与共建共享的集约型社区配套模式,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同时,对高架路沿线城市重要节点建议采用“白地”模式预控。在重要节点周边,退让道路红线60~100m形成预留用地的空间,近期以绿化形式为主,远期引导城市公共功能集聚。“白地”模式为该地区未来的发展留有空间和余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条路径。

  1.5开展城市设计要素库专题研究

  结合相关城市的实践经验与常州市城市设计在编制和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对城市设计管理要素进行梳理,结合城市设计评估的相关结论,贯彻《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对不同类型、不同深度、不同地区城市设计要素的选择和对应的管控要求进行研究,将形成常州市城市设计编制与管理技术要素库,为城市设计成果有效转化到规划管理各环节提供技术支撑。

  2常州市城市设计工作展望

  2.1积极推进城市设计制度建设

  在《常州市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立法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将积极推进后续正式立法工作。《常州市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出台后将成为常州市城市设计管理的总纲领,涉及编制、审批、实施的全流程。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等配套文件也将陆续出台。

  2.2制定城市设计近期行动计划

  在总体城市设计的框架下,重点聚焦沿轨道交通、沿高架、沿水区域与各片区的土地更新和整备计划相结合,形成近期城市设计项目库。同时,在城市设计评估的基础上,对既有城市设计进行分类梳理,明确后续优化方向。

  2.3有序推进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把握“自上而下、全域统筹”和“自下而上、精准落地”的原则,开展一批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从而有效支撑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以及提高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结语

  以上是转型时期常州市城市设计开展的一系列技术、管理和制度建设的储备工作,待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确定、《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正式出台后,在常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框架指引下,常州市城市设计的管理思路和体系架构将得以进一步明确,城市设计与法定规划各阶段的对应关系、成果纳入对应法定规划的具体内容和形式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与细化。

  [参考文献]

  [1]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M].2版.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06.

  [2]段进.关于《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编制工作的几点思考[EB/OL].[2020-08-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13.

  作者:冷娟妮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