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指出,适应市场经济对外开放发展需求培养优质人才,确保人才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竞争能力强,为更多人才参与国际事务夯实教育基石。本文通过分析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下探究大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体系的优化方略,以期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大学英语;多元
在“上海构筑国际人才高地”报告中“国际化人才”在我国首次提出,该报告指出,具有较高学历,明晰国际通行规则,专业知识较为丰富,熟悉管理理念,跨文化交互意识较强,具有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竞争能力的人才为国际化人才,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成为社会各界关注要点问题之一,通过整合以往研究成果可知,具备国际知识、国际视野、国际意识、跨文化交互能力等要素的人才就是国际化人才,为此大学英语教师需围绕以上几个方面开展育人活动,然而传统英语教学对教学评价重视程度不高,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影响英语教学成效,无法有效落实国际化人才培育目标,基于此在累积以往育人经验基础上,立足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视野,探究大学英语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优化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主体的优化
上世纪80年代HowardGardner(美国)经研究得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指出人类智慧呈多元化发展状态,根据个体区别存在智能差异性,此理论冲击原有的教评体系,反对传统单一智力测评模式。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根据个体差异开展评价活动,落实“因人而评”目标。1.教师。教师作为英语教学活动组织者,教学评价机制制定者,是驱动多元评价体系的“中坚力量”,为此大学英语教师需立足授课实况,结合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育情况、英语知识学习理解情况、课堂表现、知识应用情况等教学情况,科学开展教学评价活动,使教学评价内容更加全面。2.学生。学生作为英语知识学习者,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参与者,是英语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受益者,为此大学英语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需有学生“自评”一席之地,通过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其明晰英语学习优势与劣势,在教学评价结果加持下调整英语自主学习体系,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奠定基础,例如有的学生通过自评发现自己缺乏跨文化交互意识,对国外文化理解不够深刻,无法融入英语语境,缺乏灵活应变能力,为此其与多名同学建立“英语兴趣学习小组”,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开发更多趣味学习课题,如“电影配音”、“小说翻译”等,使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英语核心素养,体现多元化评价体系优化价值。3.专家。专家作为英语教学研究者,教学评价总览者,是确保教学评价与时俱进的“主力军”,为此大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体系的优化需由教育专家把控,积极汲取教育专家对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要求,在教育专家指引下持续调整评价内容,继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与时俱进良性发展。
二、大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内容的优化
1.基础知识及技能。英语教材内相关知识属于英语教学基础知识,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听力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属于英语教学进程中学生需具备的基本技能,掌握基础知识及技能是学生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先驱条件,为此大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体系需以此为优化基础,确保学生通过教学评价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且能灵活运用基本技能。2.专业知识。英语教学需与学生所学专业关联在一起,以“翻译”专业为例,其需掌握贸易术语、多国法律以及其他国家在英语交际时的语言习惯,助其提升翻译能力,学生为提升翻译能力所学的英语知识即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围绕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情况设置教学评价,引导学生从专业成长角度出发,多渠道汲取英语知识营养,为学生成为国际化人才奠定基础。3.国际化视野。通过对国际化人才内涵进行解析可知,国际化视野是国际化人才需必备素养之一,为此大学英语教师需将学生国际化视野视为教学多元评价内容之一,通过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关注国际时局,明晰国际社会对英语人才要求,拔高学生自主成才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跨文化交互意识,提高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4.学习态度。所谓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生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前提条件,一旦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将无法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收获随之减少,影响学生英语知识学习成效,为此教师需将学生学习态度视为教学评价内容之一,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对待英语教学活动,通过教学评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持续深入学习英语知识,拔高其英语核心素养并成为国际化人才奠定基础。
三、大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方式的优化
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指英语教师在授课历程中对学生英语知识及技能学习状态有一定了解,通过评价比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可以及时发现存在于英语讲堂上的问题,在发现英语教学问题基础上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在师生互动前提下解决育人问题,其中单元测验、非正式考试等手段均属于形成性评价范畴,英语教师以学生基础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为先导编制英语测验内容,通过形成性评价了解学生英语知识学习与理解情况,获得英语教学连续反馈,为英语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案提供依据,旨在有效培养国际化人才。2.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是指在英语教学结束后教师进行综合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师教学实况进行判断,评价可围绕某个学期、某节课、某个单元的教学展开,针对教师人才培养进行总结性剖析,以结业考试、期末考试等形式,引导学生多角度优化自主成才体系,落实大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体系优化目标。3.定性评价。定性评价主要是指针对学生英语学习性材料进行整合与分析,围绕学生英语学习“质量”进行评定,通常情况下运用归纳、演绎、分类、比较、综合等方法进行分析,对英语教学资料、数据进行思维加工,得出定性评价结论,使学生对自身英语核心素养培育成效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助力师生优化教学体系,体现教学多元评价方式优化价值。4.定量评价。定量评价主要是指通过数据处理、资料搜集加之数学计算,针对学生英语学习实况进行定性结果判断,例如运用统计方法、教育测量,以学生英语知识学习情况为载体运用模糊数学等方法,对学生英语知识学习结果特性用数值代替并予以描述,使学生对自身英语知识学习方向有更加清楚的认知。
四、大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策略的优化
1.个性化策略。基于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需求等客观学习条件存在一定差异性,为构建高效教学评价框架,有效优化教学多元评价体系,评价行为关乎每位学生,使学生通过评价朝着国际化人才方向更进一步,教师需要推行个性化策略,在分层教学思想、生本教学思想加持下,根据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育情况、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专业知识学习等情况设置若干个性化评价层级,避免评价标准过高打击部分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且标准过低无法有效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人才,同时将层级性评价标准视为学生永攀英语知识高峰的台阶,引导学生不断进步,逐渐提升自身英语核心素养,体现个性化教学评价策略推行价值。2.标准化策略。为突出本校英语教学特色,优化配置英语教学资源,有效培育国际化人才,教师需与当今社会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接轨,立足本校英语教学实况,打造标准化教学评价策略,拔高本校英语教学基准,通过多元评价体系得以引导英语教学完成国际化人才培养任务,继而有效培养国际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教师需重视教学评级,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策略角度出发,多维度优化大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体系,使学生可以在英语教学中有更多收获,在学习英语知识及技能同时,可提升自身英语核心素养,助力学生成为国际化人才,推动大学英语教育事业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佳庆.国际化人才培养视野下的大学英语项目教学模式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36(1):79-82.
[2]王红丽,王素芳.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英语写作为例[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6):56-59.
[3]蒋玲.警务英语教学与国际化警务人才培养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110-111.
作者:陶沙 安尚勇 马艳君 单位: 河北地质大学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