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全世界的70多亿人口,当成100人(7000多万人,看做一个人);则11人在欧洲,5人在北美洲,9人在南美洲,15人在非洲,60人在亚洲;49人生活在乡下,51人生活在城市;12人讲中文,5人讲西班牙语,5人讲英语,3人讲阿拉伯语,3人讲印度语,3人讲孟加拉语,3人讲葡萄牙语,2人讲俄罗斯语,2人讲日语,还有62人每人讲一种语言。从哲学历史的角度看:希腊哲学主要研究“人与神”的问题,欧美哲学主要研究“人与物”的问题,中国哲学主要研究“人与人”的问题。人类在5000年左右文明的历史中,从蛮荒、蒙昧不断地走向社会进步、文明的今天,人类经历了许多的事情,尤其是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等,奠定了近、现代人类工业革命的思想基础,之后又经历了工业革命的工业1.0—生产过程机械化、工业2.0—生产过程电气化、工业3.0—生产过程自动化和工业4.0—生产过程智能化。
1知识相互交流,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炸药和印刷术的传播,影响了欧洲、亚洲等等地区的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清朝时期的“洋务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改革开放”,都是通过向西方国家或欧、美、日等国家学习和与国外进行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促进华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腾飞、进步与发展!
2为出国学习、交流,努力学习“英语”
由于“文艺复兴”与“工业革命”的早期发展主要源于欧、美,所以中国人与国外交流、交往最多的地区主要是欧、美国家和日本;从1970年到2000年期间,世界上80%的科技文献是用英文发表的,7%的科技文献是用俄罗斯文发表的,3%的科技文献是用日文发表的;为了向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学习,必须要先学习外国语———英语、俄语、日语、……;尤以学习英语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国学习、深造人员的首选;因为在世界范围内,美国和英联邦国家都是讲英语的,而且其中很多国家都是工业发达、社会文明现代化的国家,所以中国出国交流人员的主要学习地就是这些国家和地区。
3与国外科技交流学习,促进中国工业体系的发展进步与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就开始了工农业生产的系统建设,从1953年开始制定中国工业体系的建设规划,经历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第十个五年计划”、“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现在已经形成了世界上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我国正在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
4与国外文化交流,促进心灵相通,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语言是社会交往的工具;通过语言交流,可以使人群之间进行文化交流和社会交往,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感情、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从而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相通,产生共同行动的统一意志。在现代人文意识的框架下,依据法律、道德、人文经验等,建立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原则,以促使社会在和谐且文明的次序下运转,并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完善,使得人类社会向着更加富强、文明、和谐、幸福的方向发展。
5、“英语”———国际交往中的通用语言
English是一种基于“西日耳曼语”的语言,在中世纪早期的英国最早被使用,并因大英帝国地域广阔的殖民地而成为世界上使用地域面积最广的语言。它最早是由德国人(Angles)命名的,该部落是后来迁移到大不列颠地区的日耳曼部落之一,称为英格兰(England)。这两个名字都来自于波罗的海半岛的Anglia。英语的句法、语法、时态、语态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是一种世界上较易掌握、使用的语言,现在是一种在世界上广泛使用、国际交流官方通用的语言,也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6化工英语在国际科技交流中的重要性
化工英语在国际科技领域交流、尤其在国际化学、化工科技领域交流中,起到了很好的工具、桥梁作用,把全世界的化学家和化工专家的心紧紧地联在了一起!明确了全世界的化学难题,同心、缪力战胜科学险阻,共同探讨攻破科学难题的途径和方法。在中国,在现有科学家群中的90%正在使用英文与世界上的科学家保持联系和沟通;在中国刚刚抑制住“非冠肺炎”疫情蔓延之后,我国的顶级专家们就已经开始使用英语与世界对话,探讨控制“非冠肺炎”全世界大流行的途径和方法,……;在化工科技期刊中,都要求有英文目录、论文的英文名称、摘要的英文翻译,等等;这些内容都提供了国际科学家、科技工作者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为科技在更宽广的平台上交流鸣锣开道!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