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和借鉴某些心理咨询与辅导理论和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本文探讨了心理咨询与辅导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有关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借鉴心理咨询与辅导理论、技术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心理咨询与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相同之处、紧密相连,也有一定的差异,两者的工作方法有可互相借鉴的地方,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在特定的道德规范、政治观点、思想观念的范围内,对一定对象施加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思想影响,使教育的对象慢慢地建立起符合特定要求的思想品德。心理咨询与辅导研究的是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特点与规律,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人际关系、社会关系,行为习惯、职业与能力、性格等多个领域,也与人们日常生活———家庭、健康、社会、教育等发生关联。两者之间有着共同的基础,即思想。思想联结着一个人的心理及行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和借鉴某些心理咨询与辅导理论和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对于改善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将心理咨询与辅导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有关研究方法和心理咨询的技巧、心理教育理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研究,遵循青年人的心理特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使心理咨询与辅导理论和技术巧妙运用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让工作更有成效。
一、心理咨询与辅导理论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有些问题表面上看是思想问题或者道德问题,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其实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融合、交织在一起。可见,将心理咨询与辅导理论和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必要的整合,相互借鉴,是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和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加强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两者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的方方面面。不同年级、不同个性的大学生都有其独特性和发展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很高的挑战性和专业性。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具有群体性、广泛性、发展性、阶段性等特征,他们的心理现象和特征发展变化迅速,而且非常复杂,心理咨询与辅导强调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研究,两者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在校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困扰和冲突,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如果不及时化解,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对心理问题的分析经常会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很可能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问题密切相关。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会关联到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同样心理方面的问题也会影响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将心理咨询与辅导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帮助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提升高质量的生活与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健康健全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并促进大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用心理咨询与辅导理论与技术的策略
(一)通过心理测量,了解大学生的个性、潜质、特质,并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测量是心理咨询过程中常用来了解学生的工具和技术,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客观的、标准化的程序来测量个体的某种心理特质,从而了解个体个性、潜质,判断个体心理状态,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主题教育,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比如大学生理想、人生规划等主题教育时,可以借鉴能力倾向性测试、人才测评等工具,也就是通过测量,教会学生辨别自己的职业能力倾向性,哪些选择具有最大成功的可能性,还可以通过心理测验,教会大学生根据对各类职业、岗位的分析,找出这些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胜任能力应具备的特征,然后预测他们在理想、人生规划时评估自己从事各种活动的适宜性,从而在理想奋斗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二)运用大学生个性心理倾向研究成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的放矢,提高针对性。心理咨询强调对个性心理倾向的探索与认知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诊断,气质、性格等都是个性心理倾向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在气质类型、性格等方面的差别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反应、人际关系、对信息的接受能力等,通过了解大学生在气质、性格特征方面的差别,就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因人施教,让不同气质类型、性格特征的大学生的积极方面得到发展,并让他们的消极方面得到克服,从而积极推动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学生的气质是他们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其行为上的反应,习惯上分成四种气质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气质本无好坏之分,不同气质类型的人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一方面,可以通过气质测量来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气质类型不同的大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对老师的信息处理方式会不同,对他们开展思想教育要考虑到这点,尽量做到因人施教,有的放矢。胆汁质的学生一般喜欢直来直往、不喜欢拐弯抹角,行动和反应都快,做事不拖泥带水并且行动敏捷,但是他们容易激动和冲动,没有耐性。对这种类型的同学进行思想教育时,要心平气和,做到润物细无声,反之他们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发生过激反应或言论;多血质的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并喜怒于色,兴趣广泛而且多变,注意力也容易转移,情绪起伏波动大。对这类同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尽量要认真严肃,甚至加重力气才能触动其内心,反之他们可能不当一回事,达不到教育效果;粘液质的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反应缓慢、沉默寡言、安静、稳重,但是他们的情绪稳定内敛,忍耐力好。对这类同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很强的耐心,不能急于求成,教师所讲的内容要具体详实,重点突出并且条理性强,反之他们很难产生共鸣和认同,从而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抑郁质的同学一般比较敏感且孤僻,反应迟缓,他们的情感体验细腻,善于察觉细枝末节,但考虑问题时容易偏悲观情绪。对这类同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正面引导,做到以情动人,反之,则会很难让他们信服。可见,教师知道如何对气质进行心理测试,掌握鉴定学生气质类型的必要知识和方法,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重要的意义。(三)同理心、积极心理暗示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过程强调同理心、共情、倾听、积极暗示等,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利用这些心理咨询技术,在心灵上与学生产生共鸣,减少居高临下的批评和说教。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形成心灵与思想共振。大学生的情感控制着他们心灵大门的启闭,并对外界的教育信息起到筛选、吸引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感需求这一出发点,在思想政治教育时做到顺情入理、情通理顺,通过情感来连通学生的心扉,融进同学的精神和思想世界,并抓住时机引导他们升华信念和理想境界,以高尚、稳定、健康的情感去塑造未来,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并发挥心理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1.同理心。心理咨询要求咨询师对来访者必须要有同理心,也就是要站在来访者的角度和位置上,转换角度,去体验对方的内心感受,然后再将这种理解传达给来访者。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面对同样时间、地点、事件,当事人换成自己,设身处地去感受、去体谅他人。同理心会使当事人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并且能够增强心理能量和信心。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理解为即使学生犯了一定的错误,教师也应该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和理解他们,而不是鄙视和责怪,必须要将学生和学生所犯的错误区分看待,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做人的工作,必须以专业的眼光和心态对待学生。教师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心理咨询强调:理解和同理是成功的基础,如果无法理解学生的感觉,心理咨询和治疗都将流于说教,心理咨询和治疗将缺失吸引力导致结果无效。但是也要注意,理解不等于教师同意当事人的感觉合理。将同理心应用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理解为:要学会换位思考并充分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切忌板起面孔,避免引起学生反感和逆反后关闭自己的心灵之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努力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和交流,寻找双方共同的语言,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2.积极心理暗示。心理咨询与辅导中的暗示有非常广泛的运用,教育活动中大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师的语言、行为的影响。这种心理接受的过程叫暗示,它有积极、消极之分,凡受到暗示使人增加力量、勇气、快乐和信心的是积极暗示,心理咨询与辅导研究发现:教育中教师流露的兴奋和积极会不知不觉暗示学生,学生的心理接受来自教师的肯定、赞美和期待,他就会情绪饱满,愉快活泼,积极勤奋,他的上进心、理想和信心像加入了某种动力,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是一种积极心理暗示产生的效应。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信息更容易通过意识层面后更进一步深入到潜意识的深层部分,并且能长时间地存放在那里,所以进行思想教育时,教师应利用积极心理暗示的效应,多给学生帮助、表扬和鼓励,积极心理暗示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容易自卑、缺乏自信心的同学产生的作用更明显,帮助也会更大,对他们的鼓励会让其潜能和积极性发挥到更大的作用。(四)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常用的形式,一般是指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老师,也称团体领导者使用团群动力学理论和技能,协助团体中的大学生从其他成员身上获得有关的力量或知识,并以此为依据建立或纠正自己的认知、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从团体的帮助中获得成长的力量和机会。这种心理辅导技术强调的是要通过团体内人际和沟通和互动,使团体大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心理互动的过程,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解决心理的困惑及心理问题。大学生在群体生活中多多少少都会受到来自团体成员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尽量想方设法运用团队成员的心理将会对身边的同学教育产生影响和带动的作用这一事实,开展朋辈思想教育,就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那样,他曾经成功地利用了“通过集体,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团体动力模式开展朋辈教育,并且成功地改造好了许多不良的青年,集体的力量对个体有巨大影响力,已成为不可否定的教育经验。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大力提倡并利用好学生班级、社团、宿舍等这些群体的力量,去影响和相互带动成员。鼓励他们通过团队活动完成一些思想政治主题项目,比如感恩课题、诚信课题等都能带来很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运用团体动力和群体心理的功能来激励、监督后进,往往会胜过教师对他们的鞭策和监督。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金芮竹.心理测验在人才测评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14,11
作者:银星严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