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提供中英文核心期刊目录大全,最新2023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查询,英文论文发表期刊咨询服务。
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

作者: 中文核心期刊2020-12-08阅读:文章来源: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中职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同时,中职学生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全面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本论文以中职语文教学为中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路径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

  【关键词】中职语文;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修养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祖国建设者的重任。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中职教育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学中,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道德修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要性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构建中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必然需求。调查问卷显示,多数中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够了解,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与未来的职业关系不大;还有部分中职学生存在严重的重享受、轻奋斗的思想。这些不良的人生价值观,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全面、深入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1]。其次,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在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不仅是一门语言学科,还具有极高的人文性,承担着学生德育的重任,力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优良的品质。最后,是适应社会发展、学生个人成长的需求。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中职学生年龄阶段特殊,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制约。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功利化的现象,思想混乱、道德失落、信仰动摇,严重制约了中职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使其逐渐成为中国梦实现的建设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2]。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原则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原则一:渗透性与长期性相统一。教育是一种隐性的方式,感受的教育意图越少,越能受到教育,教育效果越大。因此,相比直接性教育,渗透性的教育效果更为明显。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中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对教材中蕴含的资源进行全面、深入挖掘,充分借助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每一个环节,积淀文化素养,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提升综合素养;另外,在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教师还必须明确这是一项长期性、反复性的工程,必须在长期的时间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原则二:实践性与体验性相统一。中职语文实践主要包括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兴趣培养和情感体验。教师在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不仅要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还要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渗透的时候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形成正确的认知,完成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原则三:多样性与核心性相统一。就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朝气蓬勃、想象力丰富、敢于尝试和创新,具有极强的可塑性。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在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必须充分借助多元的途径,引导学生在多元的学习中,逐渐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的人生观、价值观[3]。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分析

  (一)深挖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也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教育中永恒不变的主题。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的时候,必须对中职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主要是因为在现行中职语文教材中,课文都是经过千挑万选才确定下来的,具有丰富的育人素材,主题也积极向上,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以语文教材作为载体,结合文章内容,在知识讲解的同时,注重学生内心素养的提升,将文章中蕴含的民族精神、爱国精神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怀。例如,在《牺牲》这一课教学中,由于这篇文章创作背景是民国初期,当时正值国运艰难、民族危机的时刻,作者在文章中以“为大我而牺牲的风气”昭示国人、警醒国人。教师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时候,就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大我”与“小我”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其展开辩论,使得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明确“为大我而牺牲”的内涵,最终实现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再比如,在“怀抱祖国”的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时候,就引导学生对中国历史上涌现的爱国人物事迹进行搜集,使学生在榜样人物事迹的感召下,逐渐激发爱国热情,并促使学生转化成行动,努力学习,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回报祖国、回报社会[4]。

  (二)渗透敬业精神,助力职场发展

  敬业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企业选择人才的重要标准,直接影响学生职业生涯。针对中职学生来说,在毕业之后即将步入社会,走向各个工作岗位。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必须立足于语文教学内容,以及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敬业精神贯穿在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强烈的敬业精神。以“学业·职业·事业”教学为例,教师在培养学生敬业精神的时候,就借助对比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将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作为参考,使得学生在对比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明确学业、职业与事业关系,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明确:要想成就事业,必须具备极强的敬业精神,依靠自己的奋斗,才能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中职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敬业精神的时候,还必须发挥榜样作用,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发扬敬业精神,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敬业精神;另外,还可以借助学校劳动模范,引导学生在真实事例学习中,感悟敬业精神;还可以组织与其相关的主题活动,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强化敬业精神[5]。

  (三)强化诚信教育,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正如孔子所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和素养,也是衡量人才的基本标准。中职语文教师在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必须要明确诚信在学生成长和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认识到诚信是中职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教学中,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等,不断丰富诚信教育内容,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以《立德树人》这一文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结合儒家“立身修德、通达事理”思想,将诚信教学内容进行放大,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列举一些不诚信的现象,包括:房子面积缩水、买东西缺斤短两、工业酒精造假、牛奶中参加三氯氰胺、广告宣传中存在虚假性……并据此展开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形成共识,达到强化诚信的目的。

  (四)增强友善意识,营造和谐的氛围

  友善主要是指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的基本态度,主要体现在和谐共处、善解人意、和平处事等方面。尤其是针对中职学生来说,由于正处于青春期,常常出现冲动、不顾后果、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在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职业,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筛选,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友善意识,掌握与人相处之道。例如,在《立德树人》《仁者爱人》这些篇目中,有许多内容都与“友善”相关。不论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都强调了人间的博爱、宽厚、和谐的相处之道。教师在讲述这些内容的时候,就可以此作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友善教育;再比如,在《一碗阳春面》的教学中,由于这篇文章描写了小面馆中温暖的人情氛围,在母子三人的故事中,将人们团结、友善高贵的品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就引导学生带着一种感恩的心态进行学习,使得学生在文章流露出的情感影响下,潜移默化提升友善意识[6]。

  (五)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人文素养

  教师在借助中职语文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还要弘扬传统文化,促使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具体来说,中职语文教师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时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首先,借助课堂教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古诗词、文言文等,凝聚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教师应加强经典范文、古诗词教学,使得学生在深入的学习中,体会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而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以“立德树人”“仁者爱人”“励志自强”“怀抱祖国”为例,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逐渐提升文化素养。其次,指导学生诵读经典文化读本。经典课文、经典读本中蕴含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圣贤的思想光辉。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必须引领学生借助早读时间,加强经典文章、经典读本的诵读。促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悟其中蕴含的传统优秀文化,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素养。再次,积极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中职语文教师在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时候,还可以结合中职学生情况,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例如书法比赛、古诗词朗诵大会、成语大会等,促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传统优秀文化的感召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后,借助网络载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时代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还必须充分借助网络这一载体,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引领学生在网络上观看、学习传统优秀文化,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中职学生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全面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中职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必须遵循一定的渗透原则,依托语文教材,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语文实践等,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邓杨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中职语文教学探索[J].知识经济,2020(18).

  [2]冯富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中职语文教学的原则[J].品位·经典,2020(04).

  [3]王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湖北农机化,2020(07).

  [4]解忠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

  [5]裴征.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精神渗透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5).

  [6]刘旭东.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甘肃教育,2019(08).

  作者:杨明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