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提供中英文核心期刊目录大全,最新2023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查询,英文论文发表期刊咨询服务。
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模式

作者: 中文核心期刊2020-12-23阅读:文章来源: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本文以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毕业设计的具体要求为切入点,针对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学生主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欠缺等入手,提出了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实施模式,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倡导的“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持续改进”“以学生为中心”等基本理念落实到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全过程。旨在通过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这个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探索一条有效途径,为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专业认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模式

  [关键词]工程教育;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实践能力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对于毕业设计的具体要求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根据《华盛顿协议》制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毕业设计提出了明确要求:毕业设计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标准要求毕业设计按照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施,毕业设计的指导和考核必须应由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鼓励学生下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活动,支持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2,3]。因此,对于电气工程类专业毕业生来说,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来独立解决实际的电气工程问题。

  二、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陕西理工大学作为一所省属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8版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面向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相关领域,从事相关的系统运行控制、设备检修维护、工程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通过40多年的持续建设,已经成为我校历史最为悠久、最具办学实力、转专业人数最多、高考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之一,在每一年的国家电网公开招聘考试中被录用人数始终处于省内高校前茅。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电力生产企业、发电企业、工矿企业从事系统运行控制、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等工作。与此同时,2019年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列入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为了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通过改革毕业设计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解决实际电气工程问题的能力,对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目前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一)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近年来,随着报考本专业和转专业学生人数的增加和该专业教师人才引进不足,导致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加之现有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环节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不能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

  (二)毕业设计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每年选择毕业设计题目的学生超过200人,课题存在内容陈旧、题目的实质重复率较高、重知识轻素养等问题。另外,我校毕业设计都是在第8学期进行的,一部分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毕业之前忙于找工作,不能静下心来做设计,从而导致毕业设计重形式轻内涵,无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指导教师缺乏工程经验和创新意识

  我院承担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绝大部分教师均主要从事教学工作且缺乏电力企业工作的经历,缺少实际工程经验,对学生不能传授新的电气设备和技术以及电力系统新的运行方式,导致学生解决实际电气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欠缺。

  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实施模式探索

  (一)学校要严把“三选”关,为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打牢基础

  “三选”指的是选企业、选学生、选题目,它是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关键。选企业,本专业应该优先选择市县级的供电公司、符合要求的电力生产企业、校内外的工程实践实训中心、学生大三暑期生产实习基地或毕业生就业单位等,应该重点考虑企业能否给学生提供所需的企业导师、实验条件、毕业设计场所等。选学生,应优先选择学习成绩优异、实践能力强或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参与校企合作毕业设计。选题目,毕业设计题目应由企业导师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需求拟定,应具有专业性、实用性、实际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校内导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的内容难度和进度。

  (二)建立良好的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过程监管机制,确保毕业设计工作连续、规范开展

  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毕业设计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撰写、毕设答辩等阶段。在任务分配中,企业导师选派工程师以上技术人员担任,指导学生解决毕业设计中的实验测试及技术路线。校内导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监控学生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开展情况,确保毕业设计的进度、质量以及材料的规范化归档。1.毕业设计选题。在和企业导师进行充分沟通后,选题必须具有可行性、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新颖性以及独立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选题应以新能源产业和智能电网为主要的方向,例如以太阳能、风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电网参数的智能检测等,这些选题既能紧跟学科发展和行业需要,又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2.开题报告。学生需充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开展数据收集等工作。学生做好前期工作之后,要认真填写《陕西理工大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通过毕业设计系统上传文档,校内和企业指导教师联合成立开题报告答辩小组对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方案设计以及进度安排进行严格审查,若开题报告不符合规范,让其返工,并重新提交,否则不能进行开题。3.中期检查。学校要求每位学生都要认真填写毕业设计中期自查表并提交系统,校内指导教师主要查看实验数据、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日志、参考资料等,了解学生总体进展情况。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对进度较差的学生进行训诫和预警,以确保毕业设计任务的按时完成。4.毕业论文的撰写。学院要求每位在企业做毕业设计的同学必须在答辩前两周回到学校参加论文的撰写工作,学生必须严格按照《陕西理工大学毕业设计格式规范》进行撰写,将其初稿以及定稿分批次上传毕业设计系统,凡是毕业论文审查不合格者令其返工或补充直到合格,只有审查合格者才具有答辩资格,答辩小组要求必须有至少两个企业工程师参加。

  (三)以电力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加强交流合作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真正能服务于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同时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学校应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出台相关的文件政策逐步选派青年教师去企业锻炼深造,鼓励教师“进企业”参与各类工程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开阔教师的知识视野,在教师引进及在职教师的评聘和考核等工作中,引导广大工科教师更加注重工程实践,逐步建立符合“卓越计划”要求的师资队伍[4]。积极寻求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最有效途径,教师进一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实现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在每年的暑假生产实习教学中,学生必须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和实际调查,同时为学生提供与企业交流和就业机会。

  (四)深化校企合作,探索持续改进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更新教育理念”为先,全面树立工程教育培养理念,从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顶层优化制度设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通过座谈会、报告会、调查问卷等形式多次研讨共同制定学生进入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不同阶段的培养方案,共建校企工程实践中心等方式与企业合作,解决目前学校有工程教育背景和实践经验的师资薄弱问题,并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学科交叉不够、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欠缺等问题[5],从而及时地修订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创新培养模式。同时又能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变化,及时更新电气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形成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闭环系统。

  (五)在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中实施以“以学生为中心”的双重管理方法

  由于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采取“双导师”制,学生设计地点不断变化,学生管理方式应根据其地点不断调整,双方指导教师都必须在毕业设计系统中明确每一阶段的时间节点、设计任务、学习纪律以及具体要求。在校期间,校内导师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校内的各项规章制度;进入企业后,主要由企业导师负责,严格要求学生遵守企业的相关管理规定。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双方导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查看学生汇报日志,了解学生设计的困惑,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和学习方法,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

  (六)毕业设计依托产学研项目开展,使学生、教师、企业专家组成“项目团队

  应用型本科高校中有个别教师具有企业工作背景、工程实践经验丰富,而且有着较强的研发能力,是校企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的主要力量[6],但是大部分教师平时在校内肩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难以深入企业调研。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创新模式中的学生就成为企业和教师进行沟通的桥梁,毕业设计内容将成为校企合作的突破口,这种模式学生可以把学校教师的研究理论、理念以及技术方法带到企业去实验验证,同时学生在企业中可以接受企业导师的工程实践指导,三者共同完成项目,既解决了实际的技术问题,又提高了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培养了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这样依托产学研项目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后,能够及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电气工程实际问题。

  五、结束语

  探索科学合理的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新模式,是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重要举措。这种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又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更是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我们将不断地探索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新模式并进行研究与实践,推动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原,王土央.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设计质量管理模式[J].科技视界,2013(30):45.

  [2]张东民,尚慧琳,郑刚,等.应用型本科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探讨[J].价值工程,2017(32):138-140.

  [3]张荣沂,齐建家,徐莉,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环境下本科生应具备的素质与技术[J].价值工程,2017(25):252-253.

  [4]李树华.强化工程教育培养卓越人才[EB/OL].

  [5]王毅,李爱菊.校企合作进行工科毕业设计的优劣分析及应对措施[J].大众科技,2005(7):109-110.

  [6]陈姝,陈胜,徐娓,等.校企合作指导应用型本科工科毕业设计模式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9):84-85.

  [7]张莉英,韩文仲,王怀明,等.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探索与实践[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5(4).

  作者:杨章勇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