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是建筑工程技术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实施创新教育在教学中增加案例分析内容,结合目前建筑市场二级建造师考试案例分析内容,课堂教学以工程事故的分析处理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做一体化,为学生后续顶岗实习和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案例教学,多媒体,二级建造师,创新,程序
随着建筑工业和建筑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对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建筑理论技能和理论技能。结合目前建筑市场一、二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二是在上述观念的指导下,增加新材料、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等方面的信息。三是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内实践操作,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往的教学中大多通过勘察、设计、施工、使用和管理等几方面加以阐述。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大部分同学对理论性的计算学习兴趣不高,上课跟不上教师进度,教学效果不理想。在工程实践中事故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在教学中加大案例教学的比例,必须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完成。增强学生质量意识,促使人们树立起建筑工程质量意识,规范案例处理程序作出贡献。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综合性强,跨越宏观和微观层次,涉及面广,特别是近几年工程事故发生率又有增大趋势,处理方法多种,不只局限于外包混凝土、外包钢传统加固方法,还有玻璃钢,丝绕法、粘钢法、碳纤维等新方法。课程综合建筑识图构造、钢结构等专业知识,要求学生学好相关的专业课程。
一、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1、结合1:1模型中常见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中错误做法进行分析和整理。
2、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课程的理论体系选择合适的案例应用到教学中去。
3、增加电脑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
4、增加一定量的试验教学,增强学生的感知认识和动手能力,如运用混凝土回弹仪对1:1模型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性能的计算等。
二、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
1、某住宅工程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计算与检验
2、用回弹仪检测现场混凝土强度
三、通过介绍工程事故,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人本身单纯作为劳动力的存在来看,也是自然对象,也是物。”所以产品与人有共性。我们把建筑比作制造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是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加快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必须重点突出质量责任制。其次必须加强材料质量的进口关。严格检验制度,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件及新产品的试制必须严格把关,消除事故隐患。在平时的教学中强化质量意识,列举现实存在的质量事故案例,如生活中的防水排水问题,厨卫墙脚的砼返边,厨卫地表面要与相邻楼地表面低几厘米的强制性要求。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施工人员在这方面质量做的不到位,影响到后期的使用等。
1、建设工程质量意识必然懂得尊重工程建设客观科学规律。
2、建设工程质量意识首先考虑的是长远利益。
3、建设工程质量意识坚持把质量考虑在首位。
4、建设工程质量意识确保工程建设有一个良好的秩序和较好的工程建设环境。
四、源于实践 意在教育
事故分析与处理上课精选国内外典型案例,围绕4M1E进行分析,以真实的工程事实为教学工具,据此建立理论和实务之间的桥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探讨案例,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加深学生对工程背景的理解,增强工程实践训练,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建筑施工员的重要一环。让学生记住注意事项,在以后实际工作中有效避免此类情况发生。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解决工程中一些新问题。
结束语:总之,通过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试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归纳处理实际问题,为学生在未来的二级建造师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