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了金融领域的改革步伐,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优秀金融论文。
从人类有文明史以来就有金融。最早期的物物交换就是一种简单的金融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形式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金融的模式也不断适应这种变化,并反过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互联网金融开始影响并深入人们的生活。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始加快金融领域的改革,提出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目标,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市场化、批准设立民营银行、着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推动全民信用体系的建设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稳步推进;P2P、众筹、支付宝、佣金宝、大数据金融等互联网金融新模式闪耀登场并取得巨大反响;传统金融行业纷纷“触网”,加快向互联网金融转型……
本文将回顾并分析金融领域的这些变化及其趋势,并从IT的角度给出一个解决方案框架,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对这一话题的更深入探讨。
一、金融
1.金融的含义
从字面解释,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陈志武教授把金融理解为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详见《金融的逻辑》)[1],这种解释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使得我们更容易理解金融的演进史,能够从“大社会”的角度来看待金融,进而更深刻地认识到金融发展的价值。
2.金融的演变
金融模式取决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程度。
最早的金融模式就是物物交换,但这种金融模式无法跨越时间和空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产生了信用,这种信用最初以家庭、部落为单位,人们分工协作,共享劳动成果。但总体仍然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们交换的需求不断扩大,然后产生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货币所具有的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储藏手段等职能很好地解决了跨时间和跨空间交换的问题。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货币是否可信?有谁来发行?这就产生了国家信用。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单纯的货币金融形式仍然满足不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然后就产生了借贷为目的的金融,比如债券、股票、期货等等。从十七世纪以来的300年里,证券市场的大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了空前的繁荣。
借贷金融的基础是个体信用。在借贷金融的初期,个体信用的基础是借贷人所拥有的资产,比如存款、动产、不动产、担保等物质条件,但这种模式成本高、不利于小微企业和大众享受普惠的金融服务,正逐步变得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后势必被以道德品行、守信意愿等精神层面的信用所替代。
从金融发展历程中可看出,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推陈出新、服务逐步细分、效率不断提升、服务范围持续扩大是金融行业发展的永恒趋势。
3.传统金融模式
金融服务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5类:储蓄、借贷、保险、投资/理财、支付。提供上述金融服务的机构包括:
1)银行、信用合作社
2)保险、保险资产管理
3)证券、基金、期货
4)信托、金融资产管理、金融租赁、汽车金融公司、小额贷款、财务公司等。
传统金融模式经过300多年,经历了萌芽期和快速发展期,目前已走向成熟。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金融模式显示出了其局限性,尤其在中国这个金融体系不发达,金融抑制严重的国家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
1)信用体系不建全,信贷成本高;
2)忽视对小微企业及普通大众的金融服务;
3)价值扭曲,资金价格没有反应价值;
4)向国有企业、大企业、大机构倾斜,穷人补贴富人;
5)在金融服务间的转换不够便捷;
6)市场化程度不够,政府过多替代市场;
7)对新技术运用的不够,传统既得利益者没有动力进行创新;
8)缺乏鲶鱼效应,既得利益者阻碍变革。
二、互联网金融
1.什么是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结合互联网理念(开放、平等、协作、分享),实现资金融通、信息中介、交易支付等金融服务[2]。互联网金融不只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业务的简单结合,还包括通过技术进步和理念的转变,促进传统金融业的转型和创新,加快金融行业市场化步伐,减少金融抑制,使金融更广泛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普通大众,真正实现普惠金融。
2.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形式
根据软交所互联网金融实验室的总结,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有如下六种[3]:
1)互联网金融门户
2)第三方支付
3)P2P
4)众筹
5)大数据金融
6)信息化金融机构
这些模式基本上覆盖了前面提到的5类金融服务。比如以余额宝为代表,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宝”,资金存入指定账户后就能享受理财收益,同时可以很方便地支付和取出,这实际上就是储蓄、支付与投资理财服务的有机结合;再比如平安与阿里巴巴、腾讯合资的众安保险,实际就是保险行业的互联网金融;而P2P和大数据金融则提供了借贷服务。
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正如前面提到的互联网精神: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互联网金融也将沿袭这种精神,来开拓金融行业的互联网之路!沿此道路,将会产生真正的普惠金融,小微企业、普通大众将不再是传统金融眼中的鸡肋,他们将展现出巨大的“长尾效应”,为金融行业开辟一片广阔的蓝海。
周小川行长曾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辅导读本》发表过署名文章:《全面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一文[4]。文中提到了构建更具包容性的金融服务业,发展普惠金融。对于这一观点,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赞成的。但对于如何实现和发展普惠金融,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反差。
记得初中时学过一篇古文叫“为学”,其中提到了一个富和尚和一个穷和尚。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就好比富和尚和穷和尚,富和尚也想发展普惠金融,但现在的日子过得太滋润了,想发展普惠金融又有些困难,所以寄希望于来年“买舟而下”;而穷和尚则“一瓶一钵足矣”。等到穷和尚把普惠金融搞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不知道富和尚心里是羡慕、妒忌还是恨?
阅读期刊:河北金融
《河北金融》(月刊)创刊于1993年,由河北省金融学会主办。主要栏目:金融论坛、观察思考、改革探索、经营管理、工作研究、金融监管、专题调查等。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