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成刚
马克思曾说,“一门科学只要在成功地使用数学时,才算达到完美的境界。”
上世纪30年代,以经济学和数学为根本的数量经济学(或称计量经济学)起头兴旺成长,相对于以往的经济学定性阐发法,数量经济学操纵严酷的科学研究方式,从定量阐发的角度推进理论经济学和经济学交融,将经济学理论和统计学、数学联系关系起来。这一学科降生以来就不竭有相关范畴的研究者获得诺贝尔经济学,例如克莱因、詹姆斯·赫克曼等,成为经济型范畴的“显学”。
中国的数量经济学成长较晚,其范畴晚期研究者如乌家培、张守一等老一辈经济学家进行了艰苦摸索,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宏观经济模子才第一次参与世界模子毗连并取得成功;到上世纪90年代才培育出第一批中国本人的数量经济学博士。
今天,中国的数量经济学已成为各大高校的抢手专业。这此中,就包罗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数量经济与手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汪同三的杰出贡献。
爱进修
“从小父母教育我:该当勤奋进修,争取当前有点前程。”
汪同三1948年7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的一个学问家庭,父亲是位经济学学者,因为优良的家庭熏陶,培育了汪同三爱进修的质量。童年时,汪同三随父母迁到,在读小学和中学,高中就读于出名的四中,成就很好。“从小父母教育我:该当勤奋进修,争取当前有点前程,为人该当随和,安分守纪,恪守规律。”汪同三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暗示:“我进修挺勤奋的,大学四年,每次测验成就都是前几名。”1977年恢复高考,汪同三以较好的成就考入师范学院数学系。1981年大学结业时,汪同三被评为班级独一的“市优良结业生”。同年,汪同三考上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现代办理专业研究生。
此前,“”期间,因家庭遭到冲击,汪同三到插队劳动,在农村了6年。1974年畴前往后,他被分派到市制版厂当工人,从学徒做起,因为工作当真,被选为出产班班长,并入了党。在制版厂工作期间,汪同三被工场选拔送到师范学院进修一年,系统接触了马克思本钱论、列宁文选、经济思惟史、经济学,师从我国出名经济学家吴易风、高鸿业等人。
1984年,汪同三硕士结业后,到中国国际信任投资公司海外投资部任职,一年后,调入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手艺经济研究所工作。1987年到1990年,汪同三在社科院研究生院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第一批本人培育的数量经济学博士之一。汪同三说:“我自从1985年进入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手艺经济研究所处置科研工作以来,在乌家培、张守一等前辈的指点下做了不少工作,成就也比力凸起,因而曾两度破格晋升职称——1989年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2年再次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由于在数量经济学范畴的研究凸起,1993年汪同三获享特殊津贴,1994年被评为“有凸起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6年被评为中国社科院首批学部委员。
中国宏观经济模子设想者
“处置经济学研究必然要连系本国现实,不克不及生搬硬套国外经济理论,我们最终的方针是为中国办事。”
1986年,汪同三在一篇学术论文《宏观经济模子预测结果评价及方式》中,提出“要从中国的现实出发,罗致国外经济理论和方式中科学、合理的成分,不克不及不求甚解地搬来经济理论,来进行中国宏观经济模子的建模”,而且,“成立宏观经济模子的评价尺度常需要的,应在实践中不竭查验、改良和堆集经验,推进宏观经济模子的日趋成熟”。
在这篇论文中,汪同三提出了一套宏观经济模子评价尺度和系统:一、宏观经济模子评价的对象包罗:①评价分歧模子的预测结果;②评价统一模子的分歧参数前提的预测结果;③评价统一模子的分歧预测阶段的预测结果。二、宏观经济模子评价的内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分析考虑时间要素,阐发评价(一个或数个)模子对某一特定内生变量的预测结果;②分析考虑变量要素,阐发评价(一个或数个)模子对某一特按期间的预测结果;③分析考虑特按期间的预测结果。三、宏观经济模子评价的方式次要有:①单一指数法,它包罗均方误差法、绝对误差法以及不服等系数法,单一目标法简单易算,对评价变量要素是十分无效的,但它们难于用来阐发评价时间要素及模子总体;②均方误差因式分化法,该方式在计较方面相对复杂一些,但它能用阐发评价提及的各项内容,因而是一种较好的方式。
基于他的这一研究,1986年,汪同三加入了由世界出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克莱因传授掌管的世界连接模子项目中的“中、美、日三国连接模子”,并作为次要研究人员之一开辟和研制中国经济模子。
因为新近的社会主义模子反映的是打算经济体系体例,因而财务和货泉政策对国民经济运转的影响不较着。而社会主义国度经济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加强财务金融货泉价钱等方面的宏观调控,因而在社会主义国度模子中也必需加强相关内容。而中国宏观模子必需顺应具体国情和经济体系体例的特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点,遵照经济理论—数理阐发—经济计量阐发的科学程式,加强模子方式与经验判断的无机连系,在模子中充实反映财务和金融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体例。通过政策阐发和政策模仿,使中国宏观经济模子与中国财务金融体系体例的完美构成互动。
“在研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并没有以曾经成型的宏观经济模子为模板,而是在马克思主义根基道理的指点下,按照中国其时的经济体系体例和特殊国情,自创部门经济理论,立异地研制出了中国宏观经济模子。”汪同三说。
1987岁首年月,课题组研制的中国经济模子在美国州加入了世界经济模子连接,并取得成功,因为该模子的合与完整性,不只能用于连接世界经济模子,并且还能够较好地用来对中国的经济运转环境进行模仿、阐发和预测,中国经济模子获得了世界同业的普遍赞誉。这是中国经济模子第一次与世界经济模子发生连接,也是中国宏观经济模子研究工作迈入国际论坛、为世界经济模子做出贡献的主要一步。
以汪同三为次要参与人员成立的中国宏观经济模子,既与新近的打算经济模子分歧,例如价钱从原先的外生变为部门内生,除了某些特殊商品的价钱由国度仍为外生的,总的价钱程度和部分价钱程度都成为了经济运转的成果;也与市场经济模子有底子区别,次要表此刻模子反映的社会经济轨制、经济决策机制、分派轨制都不不异。
1987年,数量经济与手艺经济研究所投标承担了国度科委软科学重点项目“手艺前进与财产布局研究”,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手艺经济研究所30多名科研加入了这项课题,研究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连系的法子,这是经济模子第一次在国内大规模地使用。作为这个模子的次要设想和阐发者之一,汪同三和他的同事们以中国现实国情为起点,既重视理论程度,又重视现实使用,依托集体的力量,在自创国外的同时,勇于立异,初次在国内使用了大道模子理论,成功地设想出中国的大道模子系统。按照研究成果,课题组提出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演讲,为相关部分制定财产调整政策供给了科学根据,并出书了一套4本的系列性专著,发生了普遍的影响。这个项目还获得了中国社科院1989年科技一等、1989年孙冶方经济学、1990年国度科技前进二等;在1989年世界经济计量学会远东会议上,汪同三关于中国大道模子的论文遭到注重,他因而被指定为小组会议。
宏观经济模子的使用
“宏观经济模子不克不及仅逗留在理论模子上,应在持久的利用实践中不竭查验、改良和堆集经验,不竭推进宏观经济模子程度的提高。”
中国前,我国实行打算经济体系体例,但因为缺乏经济预测,国度经济的打算和现实成果往往相差很大,经常呈现良多布局失衡的问题,形成严峻的高通货膨胀。地方对此十分注重,1991年起头设立总理基金“中国经济形势阐发与预测”严重课题,由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手艺经济研究所承担。该课题每年春季召开经济预测研讨会,发布经济形势阐发预测成果,阐发现实或潜在的严重经济问题,并及时向地方提出政策和对策。汪同三不断担任该课题总演讲的执笔人,并于1998年起担任该课题施行担任人。
基于宏观经济模子的使用,中国社科院每年都编纂出书《中国经济蓝皮书》,20多年的质量,曾经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蓝皮书系列,遭到国表里读者的注重与接待。《中国经济蓝皮书》第一本于1991年问世,该书刚一面世,即被《旧事出书报》列为1992年中国出书界十大事务的第一件,并获得中国社科院第一届优良科研。
由于在中国宏观经济阐发预测方面的凸起成就,从2003年起头,汪同三受邀加入地方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草拟工作,此后,汪同三多次被邀请加入地方经济工作会议工作演讲的草拟工作和工作演讲文件的草拟工作,并成为国度五年规划纲要的草拟人之一。
在总结了多年的预测经验后,汪同三认为,要进一步提高预测的精确性,必需出力消弭模子本身的趋向外推惯性影响以及预测者的思维惯性影响。连系国表里形势,对模子不竭进行批改,特别要加强对经济成长转机点的预测。中国经济成长的一个较着特点就是崎岖变化较大,虽然从1992年以来,相邻两年的变化有所减小,但高增加年与低增加年的不同仍是相当大,例如1992年与1999年就相差了1倍,达7个百分点之多。这在发财的市场经济国度里几乎是没有的。这申明了中国在成熟的市场经济过程中,还有良多要走,同时也表白,对经济成长的预测仍然有很大的难度,出格是在经济增加呈现转机点的时候。
宏观经济模子的建模思
“经济建模,应把重点放在经济理论的理解和阐发上。”
1989年,在一篇论文中,汪同三对宏观经济模子建模的根基思提出了本人的见地:经济理论与经济模子之间的影响和感化是双向的,即经济理论指点经济模子的成立和使用,经济模子则反过来验证经济理论的准确程度和可操作性。在这种双向的影响和感化中,更多的时候、更多的处所应着重阐发前者。经济理论对宏观经济模子的影响,归纳综合起来说:宏观经济模子只要借助经济理论,才能具有客观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纪律的功能,成为阐发研究经济问题的无效手段。正如克莱因所说:“经济模子的设定和使用必需安稳地以的(或新成长的)经济阐发为根据。”一个宏观经济模子的局部——每一个行为方程或手艺方程,或其他方程——反映一种特殊的经济行为或出产手艺联系。一个宏观经济模子的总体——各个经济方程的无机总合——反映宏观经济总体的运转机制。“我认为宏观经济模子现实上是一种经济科学的研究方式,当它与经济理论相离开时,仅是一个空壳。”
在国内,因为汪同三地点的单元——数量经济与手艺经济研究所其时具有比力较着的学科劣势,因而可以或许较早接触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无限消息极大似然法(LIML)等理论,并较早地把它们使用到大型宏观联立方程的参数估量中,也较早地进修和研制CGE模子理论、大道模子理论等,对中国宏观经济模子及其理论的成长有必然的积极影响。
与此同时,汪同三认为:“中国应加强对经济理论的根本方式研究。”
在1990年加入完“国际经济计量协会第6次世界大会”后,汪同三呼吁中国经济理论学界“应加强对经济理论的根本方研究”。汪同三认为,马克思在19世纪撰写《本钱论》时,不只其经济理论是最的,并且其方也是最具立异的,其最较着地表此刻他对两大部类之间关系的阐发和论证上,马克思提出的两大部类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强无力地支撑了他的科学论断。而经济学家只是到19世纪初经济计量学构成雏形后,才普遍地利用数学方式研究经济问题。“然而,时至今日,我们的经济学方式研究与其他国度的程度比拟曾经具有相当差距。在物理学研究中,人们不竭地以立异的方式,逐渐深切到、原子、量子的研究,才能不竭物质世界的素质,同样的事理也合用于经济学研究,只要不竭立异方式,连系利用其他学科的最新研究,才能把马克思开创的经济学研究成长深切下去。若是没无方的立异和成长,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性也就得不到立异和成长。”汪同三说。
基于宏观经济阐发提出主意
“深化是宏观调控成功的根基;树立科学成长观是实现经济不变持续快速健康成长的环节。”
基于多年的宏观经济阐发与预测,汪同三提出了本人的一些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深切的研究。
一、收入分派轨制,是推进中国经济布局调整的环节。
汪同三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糊口中具有的投资率偏高、第三财产成长滞后、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布局性问题,这些都间接或间接的与收入分派中具有的问题相关,或者说这些经济布局问题在必然程度上是收入分派问题的反映。因而,不竭提高居民收入,并按照形势变化调整收入分派政策导向,是推进经济布局优化升级的一个主要出力点。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出格是农人收入增加迟缓的问题若是得不到及时处理,将形成较严峻的经济布局问题和社会问题。
二、扩大内需,不克不及孤军作战。
汪同三认为,扩张性财务政策对于扩大内需、启动宏观经济的感化,一方面能够取得积极结果,另一方面又不完全尽如人意。扩大投资需求,仅靠的投资拉动是不敷的。国度财务在根本设备扶植的投资,虽然较大幅度地添加了国有投资,然而对于带动社会投资添加的感化却不十分较着。此外,扩张性财务政策只能是一种临时性的办法,增发国债的力度、扩大财务赤字的幅度均不宜比年维持下去。除非因为国表里严重要素影响,才可能耽误实施扩张性财务政策的宏观调控政策选择。非国有投资不旺的底子缘由不是一个纯真的投资资金问题,而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勾当问题,我们必需采纳恰当的办法,进一步用好用活国度财务投资,避免孤军作战,更好地带动社会投资的全面启动。从持久来看,只要启动消费需求才能真正最终启动内需,实现国民经济的一般增加。
三、准确认识宏观调控的需要性与无效性。
深切认识宏观调控的需要性,需要阐发市场经济与干涉的关系。市场经济前提下,有些范畴具有市场失灵,必需通过干涉来改正。干涉是在任何市场经济国度都具有的。在我国经济社会成长的现阶段,即成立和完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体例的阶段,承担的本能机能远比发财国度更为普遍而复杂,干涉更具有特殊需要性,其方针是多重的,并且跟着经济社会的成长而变得愈加丰硕。
准确评价宏观调控结果,需要阐发在宏观经济运转中干涉的内涵。从干涉的三方面内容——微观规制、宏观调控、轨制扶植——的内涵能够看出,宏观调控的次要方针至多有两个特点:第一,虽然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留意与持久问题的处理无机连系起来,但宏观调控的重点次要是处理短期的经济不变问题,调理总供需之间的不均衡。第二,虽然宏观调控结果能否较着依赖于经济框架,但宏观调控不克不及处理经济性问题。因而,在阐发宏观调控的无效性时,不克不及把宏观调控的范畴泛化。
总结以来历次宏观经济调控及其经验教训,汪同三得出宏观经济调控的两条环节内涵:其一,深化,是宏观调控成功的根基。他认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转屡屡呈现过热,是与原有经济体系体例中具有的各种短处分不开的,因而,只要深化,才能宏观调控的成功。其二,树立科学的成长观,是实现经济不变持续健康成长的环节。过去中国经济屡屡过热,除了一般的经济运转波动要素之外,我们的经济体系体例及各级带领观念中具有的问题是不容轻忽的。纯真追求P增加的观念,轻忽成长社会主义出产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物质和糊口程度不竭提高的观念,甚至我们目前的政绩查核轨制,都是形成屡屡呈现经济过热、不得不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缘由。因而,以报酬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成长观,对防止经济呈现大起大落,以及在需要的宏观调控中争取好的成果,都具有极为主要的意义。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