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河北省文化产业无论是发展规模、体系建设还是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增长和完善。本篇河北职称论文发表研究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优势,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河北省文化产业的SWOT,提出构建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优势模型。
推荐期刊:文化产业杂志是国家级期刊。《文化产业》(月刊)创刊于2008年,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核定,山西出版集团主管、主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作为学术支持单位的全国性期刊。杂志以“关注文化、关注产业”为创刊宗旨,坚持“用财经理性融合文化感性”的办刊理念,整合各方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达到“感受文化、创造财富”的目的。
关键词 竞争优势模型;灰色评价;TKJC战略;对策建议
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一些国家甚至成为支柱产业。对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研究也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上,对于文化产业竞争优势的研究内容较少。河北省尚无关于文化产业竞争优势研究的系统成果。
一、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基本现状
在产业发展规模上,实现了快速增长的好势头。截止到2009年6月底,全省已登记注册的文化产业企业达到44,552家,注册资金数额合计人民币2,594.48亿元,在经济效益增长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4家~2009年,河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31.7%,比全省GDP年均增速高出21.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3%。从总体来看,河北省具有文化资源地缘优势、文化资源底蕴深厚、具有特色文化资源、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已成为文化大省。河北省文化产业存在整体竞争优势差、观念创新不足、文化产业人才缺乏、文化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创意和设计水平不高、文化产业集聚程度不高,缺乏知名品牌产品、文化产业链发育不健全等不足。
二、河北省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评价
(一)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文化产业竞争优势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文化产业相较于竞争对手拥有可持续性优势资源、先进的运作模式、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优势,从而形成优于对手的核心竞争力并能带来利润或效益的优势。为定量分析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优势,本文采用灰色综合评价法进行实证分析。选取全国31个省市数据,并以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为依据,评价指标选取生产要素X1,需求状况X2,相关支持产业X3,政府行为X4以及创新能力X5作为一级评价指标,在一级评价指标指标下,设计了22个二级指标,从而组成文化产业竞争优势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及运算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灰色综合评价法是利用各方案与最优方案之间的关联度大小对评价对象进行比较、排序。灰色综合评判主要是依据以下模型[1]:
为区分各评价指标对竞争优势的影响程度,通过专家咨询并利用AHP法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如下:
一级指标权重:W=(0.25, 0.15,0.2,0.15,0.25),
二级指标权重:
W1=(0.15,0.15, 0.2,0.25,0.25),
W2=(0.2,0.15,0.15,0.25,0.25),
W3=(0.2,0.1,0.2,0.1,0.1,0.1,0.2),
W4=(0.5,0.5),
W5=(0.3,0.3,0.4)。
22项二级指标的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等权威文件,利用全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经过用(3)式对数据进行正规化处理,即可用于(4)式的灰色关联系数和(5)式的灰色关联度模型计算。经计算最终得到包括河北省在内的全国31个省(市)的文化产业竞争优势排名如表2所示。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优势全国排名第20位。
三、河北省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安德鲁斯(Andrews)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它是企业战略研究的一种常用的分析工具,被广泛运用在企业战略管理、市场研究、竞争对手分析等领域。尽管SWOT分析是主要用于企业战略分析的工具,但只要在SWOT分析实际应用中稍加改进,即综合运用波特和科特勒的竞争优势理论,以及配合使用PEST分析等工具,就可以将SWOT分析推广到产业竞争优势的分析。论文利用改进的SWOT对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优势进行定性分析,以明确其竞争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而构造SWOT矩阵和选择可行战略。通过对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得到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矩阵,如表3所示。
四、构建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优势模型
(一)模型原理及构成
以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模型和价值链模型[2]、科特勒竞争优势模型为基础[3],结合河北省文化产业综合评价和SWOT分析结果,依据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和创新理论,对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提升和可持续快速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相应结果,从而构建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优势抽象模型。如图 1所示。
该模型的主体构成是:由各类文化企业构成的文化产业及其产业链;经过对波特“五力模型”改进的河北省文化产业的技术水平、资源禀赋条件、独有能力、市场结构、支持与协调、管理水平的“六力模型”;SO、WO、ST、WT四种竞争优势及其组合竞争优势;创新机制;SWOT分析;综合评价与定量分析。模型的辅助构成是:文化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党和政府的政策和法规、相关支持性产业、市场环境。模型的运行原理是:模型输入了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人、财、物、土地、信息、时间等资源,在文化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综合作用下,文化产业得以产生和发展,为了获取和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必须有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有相关支持性产业的支持和融合、有良好的国际和国内市场环境。文化产业发展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可由灰色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而定,若弄清文化产业竞争优势结构及竞争优势可行战略和组合竞争优势战略则由SWOT分析提供,而保持和提升竞争优势的可行战略及对策应以全面创新为基础加以研究。模型输出的是河北省文化产业的整体或综合竞争优势,将输出的结果信息定期反馈到输入及模型中各部分即可调整有关构成部分的作用,使模型输出逐渐达到预期目标。
(二)确定文化产业竞争优势战略
依据上述模型分析论证得出,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优势战略如下:
1. 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实施特色文化产业战略
独有的特色文化资源和绵延的燕赵文化是河北省乃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河北省和全国文化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但迄今为止,这些特色文化大多是粗放式发展,集约程度较低,规模偏小,产品的知名度、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均未达到应有水平。同时特色文化资源存在开发不足的问题。河北省应以系统性、精品性、科技性、整合性为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加大投入和开发力度,分类梳理与整合,使河北省独有的特色文化尽快形成在中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特色文化产业,提升河北省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
2. 利用科技进步,实施高科技文化产业战略
科技是文化产品最佳的载体,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有力的助推器,是提高文化产业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的重要载体。为提升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优势,依据河北省现有科技基础和地处环绕京、津的条件,只要政策和措施得当,充分利用科技进步,实施高科技文化产业战略是必要和可行的。
3.利用地缘经济优势,实施文化产业集群战略
河北省具有环京津和环渤海双重经济核心区域优势,加之国务院在不久前批准了《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使该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快速,对文化产业投资更具吸引力,是建立文化产业集群十分有利的条件。所以,抓住机遇,利用地缘经济优势,加快实施文化产业集群战略,通过大力培育和招商引资等措施,建立体现临海文化特色的相关文化产业集群,是河北省文化产业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内容。
4. 利用较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实施文化产业链战略
健全的产业价值链是提高产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充分条件。虽然河北省已具有较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但文化产业链还不健全,特别是产业链的两端还非常薄弱。因此要加快产业链顶端的文化创意产业和产业链末端的文化产业销售渠道及网络。产业链顶端的活动是一种以研发和设计为主的创新劳动,能够创造高端价值,而产业链末端的文化产业销售渠道及网络可以充分保障其在文化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5. 文化产业组合竞争优势战略--TKJC竞争优势战略
以上四个战略不是彼此独立的,而应是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即组合竞争优势战略。建设文化强省战略是该组合竞争优势战略的总目标,处于统领地位,需要其他三个子系统的支持;三个子战略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支撑实现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的目标。该组合竞争优势战略可概括表达为:特色+科技+集群+产业链=组合竞争优势。分别用其第一个字母则可简化表达成:TKJC竞争优势战略。
五、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尽管河北省具有较好的文化产业地缘和传统历史文化优势,文化产业发展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河北省文化产业整体竞争优势仅居全国第20位,特别是排在与河北省相邻的6个兄弟省(市)之后,处于全国的下游。而从一级指标来看,河北省文化产业需求以及其相关支持产业的发展态势较差,分别位列全国第26 位和27位,而文化产业的生产要素和政府行为方面,河北省均位列全国第19位,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位列第15位。河北省各设区市的文化产业竞争优势大致为:石家庄在河北省内具有相对领先的竞争优势;保定、唐山、秦皇岛的文化产业位居河北省前列;张家口、沧州、邯郸、廊坊位居中游;邢台、承德、衡水位列最后。从总体上看,河北省文化产业整体竞争面临的形势严峻,提升文化产业竞争优势任务艰巨。实现河北省文化强省战略应尽快提升其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而提升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优势则应实施特色文化产业战略、高科技文化产业战略、文化产业集群战略和文化产业链战略,以及它们的组合竞争优势战略,即TKJC竞争优势战略。
(二)对策建议
为了实施TKJC竞争优势战略,持续提升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优势,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 创新观念,转变思想,提高对文化产业的认识
为了实现文化产业的TKJC竞争优势战略,提高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优势,把河北省建成文化强省,首要的任务就是创新观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一认识,形成政府支持、财政扶持、体制创新、企业重视的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提升文化产业竞争优势。
2. 培育和打造文化品牌与大型文化企业
文化品牌和大型文化企业建设是实现特色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集群战略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文化产业竞争优势的有效策略。河北省应认真地梳理分析和论证现有的或潜在的文化产品的特色,培育和打造有特色的文化产品,使其尽快成长为品牌产品,并且培育具备较强实力的大型文化企业,使文化品牌与大型文化企业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 加快文化产业的科技进步,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
为了迅速提升河北省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应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依托国家级和省级文化示范基地,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省市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通过数字化升级改造,推动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结构性升级,从而提升文化产品的吸引力,提高市场需求。
4. 加快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目前河北省当前急需引进从事文化产业创意设计和商业运营的高级人才。这两种人才是文化产业链最重要的首末两端急缺的人才。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要依托河北省高校和相关企业。河北省有条件的高校应根据文化产业发展,对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教育进行相应的学科专业调整和设置,在提高传统文化学科专业办学水平基础上,加快加大理工类尤其是电子信息学科与文化学科的交叉融合、经济管理学科与文化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培养文化产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5. 加大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增强文化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河北省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在政企分开、事转企的体制改革中,应遵循先易后难,先机制后体制,分类推进,共同获益的原则。文化产业的管理涉及党政部门众多,客观上已造成协调难、管理难、执法难等多困难的问题,各部门都管或各部门都不管的局面时有发生,致使管理效率低、矛盾冲突不断等弊端。针对这些弊端必须进行有力度的改革创新。在理顺各种管理职责和相互关系基础上,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制定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产业自律、企业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6. 增加投入,为提高竞争优势提供物资基础
全省各级领导应增加精力投入,切实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讲究形式更要注重内容,这样才能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资金投入上,应逐步加大公益文化建设投入,公益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文化服务权力的公共平台,同时也是培育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消费习惯的基础途径;河北省人均文化产值和文化娱乐消费水平处于全国后列,应加大投入,尽快增加全省居民的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以促进文化内需的增长;在文化新产品与科技研发、先进技术装备引进、人才引进和培养、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土地使用等也需要加大投入。
7.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提升竞争优势提供支持
河北省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关于文化产业的一些规划、意见和政策,对全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需要制定新的政策和规划。笔者建议应制定新的政策和规划有:《河北省关于文化产业风险基金设立和管理办法》、《河北省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河北省关于文化产业园区或产业集群建设办法或意见》、《河北省关于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河北省关于推进文化产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和《河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了有利于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和决策,建议由省文化主管部门每年编制出版河北省的文化蓝皮书《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参考文献]
[1] 杜 栋,庞庆华,吴 炎. 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6.
[2] 冯海龙. 基本竞争优势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 中国工业经济,2003(10).
[3] 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 营销管理(第13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