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关键词:成本管理, 注意问题,企业管理,控制意义
前言:
传统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有标准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 而这两种方法都比较适用于企业对成本的核算,因此被众多企业所运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进步,信息技术更新极为迅速,企业也要对管理制度及管理方法上予以更新, 然而对于成本控制方法也要寻求更加完善,更加适合企业操作的方法,这样才有助于企业更加准确地核算工程成本,为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做好基础工作。
成本控制,就是按既定的成本目标,对成本形成过程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调节和监督,揭示存在偏差,及时纠正,保证企业成本目标的实现。成本控制具有三层含义:第一点是对目标成本本身的控制,这与成本预测、决策、计划密切相关;第二点是对目标成本完成的控制和过程的监控,这与成本计算、分析密切相关;第三点是在过程控制的基础上,着眼于未来,为今后的成本控制指明方向。
对于企业来说,成本控制是一个庞大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明确目标、划分责任、落实措施、强化实干、讲求效益的责任管理与责任控制的过程。企业的成本控制必须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责任成本控制体系,认真履行责任成本管理职能,使责任成本管理目标与责任成本管理措施结合起来。成本控制的主要原则有经济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全员参与原则、坚持重点突出原则、坚持责任管理的原则。
1、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企业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永远追求的目标。许多企业片面地强调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通过提高量来降低成本,是不利于长期利润目标的实现。只有从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基本活动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辅助活动等全方位分析,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1.2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成本控制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不断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和方法是提高企业管理者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1.3有利于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市场经济使得企业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经济个体,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其产品在市场上实现的效益,关心市场上竞争对手的一切变化。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以求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是现代企业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成本控制创新,依靠合理科学的新产品开发与完善的售后服务,降低产品开发和售后服务的成本,才能够取得竞争优势,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的变化。
1.4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成本控制的创新来引进并应用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和科学合理的核算方法,能寻求更好更多的降低成本的途径,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1控制成本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手段。成本费用,即可以有效的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又可以综合发映出这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在其他条件同等的情况,企业通过控制好成本,可以实现利润的增加,进而强化自身的经营基础。增强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的盈利。
2.2控制成本是企业降低自身资金压力的重要手段。目前,仍旧有很多的企业在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常常出现因岗设人的情况,往往人浮于事。超额编制人员,在这些企业里屡见不鲜,这使得企业的管理费用大大增加,进而对企业整体效益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阻碍了企业进一步的生产和发展。企业通过对自身实施成本控制,可以有效的精简人员机构,使得管理幅度、管理层次明确化,大大缩减管理成本。减少了企业资金的无谓支出,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而这部分节约下来的资金,又可以重新投入企业的生产活动中。
2.3控制成本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市场经济下,企业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是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因此,企业应该树立起良好的产品质量意识,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减低产品的返修率,同时保证良好的售前售后服务工作。通过对成本的控制,提高产品的质量,减少产品返修率,才能让客户满意,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如果产品质量不过关,售后返修问题大量出现,会使得企业的维修费用大幅增加。无形中加大企业的资金压力,影响到企业对外的形象以及其自身的整体利益。
3、成本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3.1成本控制要对成本形成全过程进行全面控制。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包括产品投产前的设计、工艺的确定以及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另外,还要考虑产品使用中的寿命周期成本。成本控制就是以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为对象,结合生产经营各阶段的不同性质和特点进行有效的控制。
3.2成本控制要全员参与。为了真正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充分发挥每个部门和广大职工控制成本、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必须对全体职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实行奖惩制度,按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和成本管理要求,确定成本责任层次和责任单位,以及他们的责权利关系,开展班组经济核算,建立一个纵横的群众性成本控制组织。对于各种定额、费用开支标准、成本目标和降低成本的措施,应广泛发动职工讨论,使其成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使成本控制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3成本控制,主要从可控制费用着手。因为不可控制费用在企业建立或决策实施后已形成,在一般条件下,它较少发生变化,你花大力气去控制这些较固定的成本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只有那些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人为进行调控的,如材料用量、配件消耗量、材料进价、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资金占用费等可控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去控制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从可控制费用入手进行成本控制,是企业的成本控制之道。降低成本也应从成本中占比例高的方面着手。控制成本自然是要控制产品的全部成本,从成本产生全过程、全方位来控制成本。但如果企业控制成本不分轻重,全方位,不加区分地都花大力气进行成本控制,往往达到的效果不一定就好。成本分为材料费、人工费和管理费等几个方面,各项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的高低存在差异,但就一般而言,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较高,企业成本控制首要的是控制成本的主要方面,从占成本比例高的材料、人工等方面入手,只要牢牢地控制住成本占有比例较高的几个部分,企业的成本计划一般就不会被突破,就能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3.4成本控制必须从各方面使用效果来衡量成本控制,不能只是消极地将实际成本支出限制在成本标准范围内,它还负有对成本标准进行重新审定和修正的任务,使成本标准始终保持着积极先进的水平。
3.5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迅速纠正工作中的缺点,以降低成本,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6 成本控制中必须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成本控制与其他管理手段密切相连,开展成本控制必须做好相应的基础工作和其他准备工作,否则必将使成本控制流于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制定各种消耗定额、材料单价、内部转移价格以及费用预算的限额,要健全一整套完整的原始记录和考核报告,以及设置一整套完整的计量工具,要实行全面的计划管理,采用标准成本制度,要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奖惩制度,以激励与约束的方式来调动员工控制成本的主观能动性,将节约成本与控制者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利用奖惩的办法将企业被动成本控制转换为全员的主动成本控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各尽其职,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入手,全员、全过程地参与成本控制。因此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结语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日渐强势、激烈,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资源都实现了共享。这为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管理提供了新的契机。不少企业在实现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企业应该首先建立一个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然后深化认识,将局部的成本控制上升到整个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同时,企业更应该转换观念,高效地做好成本管理控制工作,树立起良好的社会责任观,企业才可更好的持续发展。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