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变电运行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加强设备管理,以防止故障的发生。所以,在变电运行工作中务必对各种电气事故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加强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至关重要。在工作中还应加强制度上的规范管理,不断的提高变电运行技术,加强对设备的巡视和维护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结合自身经验,对电气变电运行的安全技术管理和排除故障的一些措施进行了分析,望与同行在实践操作中以参考意义。
关键词: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技术
1、前言
随着我国科技快速的发展。我国的电力工程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着。而作为电力工程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技术应该不断的更新,才能更好地满足变电运行的安全,减少电力工程不必要的损坏。只有加强变电的验电和变电运行的保护工作,才能加快变电系统运行的速度,提高变电运行在电力工程的工作效率。同时,在变电系统中安装避雷针,可以减少夏季雷雨对电力工程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为了变电运行的安全,也要大力的宣传变电安全文化,提高变电运行操作的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为电力工程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电力工程变电运行的现状
2.2 变压器异常
电力工程中变电运行的现状之二是变压器异常。变压器是变电运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变电器异常往往表现在内容零件的摔坏,零件的破损,变压器磁芯就不能正常的运转,产生强烈的振动,发出嗡嗡的声音,我们就可以知道变压器没有正常的运行。特别是阴雨天气,变压器损坏会导致局部放电情况,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变电器在室外长期的运作,加上环境的影响,防爆管会发生破裂,喷出更多的油,也极容易燃烧,火灾也是在所难免的,最后迫使变压器运行中止。
2.2 油位异常
电力工程中变电运行的现状之四是油位异常。变电器的油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内部放电,烧毁线圈和铁芯,影响变电器的正常工作。油位的上升,会导致变电器快速运转,强烈的摩擦,变电器外部也会产生放电,极其容易发生火灾。油位的下降,会造成变电器运行缓慢,从而保护了变电器内部系统的零件。但是变电器油位过低,可能造成瓦斯保护误动,严重缺油时,变电器内部线圈暴露,可能造成绝缘损坏击穿事故。另外,处于备用的变电器严重缺油使线圈暴露则容易吸潮,并使线圈绝缘下降,它制约着电力工程中变电运行的工作效率。
2.3温度变化
电力工程中变电运行的现状之五是温度变化。在变电运行中,温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调整,才能保证变电的安全性。变压器的温度过高时,不利于机器的散热,不利于风扇有效的运转,不利于冷却器性能的发挥,不利于油循环流动。变压器的温度过低,降低了机器运行功能的效率。忽高忽低的温度变化,会造成机器的老化,经受不了几年的使用就会被淘汰,影响着电力工程事业的资金流动。我们不难发现,温度的变化是制约变电器运行的重要的因素。
3、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故障原因
实际上,变电运行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管理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的机构,属于电力系统的最前线,一旦受到外界妨碍因素的影响极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为社会安全、人们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变电运行中之所以存在问题,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3.1 人为因素
根据多起变电运行事故来看,事故发生原因除了一些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外,人为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安全管理混乱。管理中对某些环节未提高重视程度,且层层弱化,最终成为变电事故发生的导火索。比如,未严格落实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及监督检查制度等;
2)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职工上岗前,未对其进轻视工作中的一些安全性工作,长期以往下来养成了习惯性的违章行为,安全意识比较单薄;
3)防范措施不全面。尽管相关人员根据多年经验总结了一套可行高的事故防范措施,可是实际变电运行中往往经常出现不可预测的故障原因。从这一点可以充分看出事故防范措施的不够全面的缺陷,加之工作人员误操作等现象经常出现,防范措施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3.2 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
电力系统的变压器线路在长时间的运行与使用中,很可能出现绝缘老化等问题,致使变压器的绝缘性能下降,导致变压器出现故障。一般来说,变压器在运行中需要注意其最大的运载量,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变压器的负荷,原因在于直接损耗着变压器内部元件的寿命,致使变压器内部元件提前老化,如果不及时更换,则会出现安全隐患;变压器是典型的电气设备,需要专业的电气施工人员,将电气元件、线路等按照一定的要求与规律连接起来,才能保证电气连接质量以及电气设施的保养。倘若电气线路连接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松动现象,则很容易引发变压器故障,进而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4、加强安全技术管理,排除变电运行故障
4.1 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分工,将责任具体化、条理化、规范化,使运行人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激发运行人员的安全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责任心。建立一整套安全责任制体系是确保生产安全高效的重要措施。使每个岗位都有一套完备的责任制和奖罚细则,事事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严格执行“两票三制”,确保操作票的执行、监护、检查到位,此外,还应严格把好操作的“六关”;终结时履行“四不终结”制度等等。
4.2 建立应急管理措施
由于变电运行工作存在很大因素上的特殊性,因此务必要保证作业开展的标准化,并对作业流程与作业行为规范化,同时建立安全工作的应急措施,以备应对哪些突发事故和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要认真做好现场勘察,并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和现场安全监护,有效地预防变电运行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应急管理健全一个制度严密的监督管理体系,分“三个层次”加强控制,各方同时施用自身具有的监管权利,共同协作以保证施工质量。再者,为了保障仪器的精密性现场试验室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设备定检制度,仪器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校正检测,对于一些使用频率高的仪器,更是要依据规定检测并建立相应的维护记录以随时了解其运转状态,保证其正常的运行和及时的维护。经常开展事故演练,以提升个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运行人员对事故的排除应变能力,最终保证变电工作的安全。
4.3 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
为了避免安全责任制流于形式,只说不做,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每项工作时都要保证做到计划准备到位、检查督促到位、验收考核到位,才能使每项工作得以安全顺利地进行。对各级人员责任制的完成情况实行动态考核与指标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将安全生产的实绩作为考核班组长的重要依据,与班组长的任用和奖励挂钩,重奖重罚,形成机制,才能保证各项工作到位、巡视检查到位,危险因素分析到位,极大的减少发生事故的诱因。
4.4 建立变电运行管理信息系统
在对变电运行工作的管理中,应当与时俱进,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变电运行工作中的可能发生的故障问题与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很好地为变电运行工作的安全管理提供准确的情报,同时还需加强变电运行人员对相关软件的使用。安全管理作为变电运行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各方面大量的信息,且具备实施难度高、综合性强等特点,由此也决定了信息技术在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方面的优越性。与其他手段相比,质量管理软件的工作时间短,运算的准确性高。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无疑对现场施工质量评审与控制有很大收益,比如说对于设备事故、电网事故,甚至从各种实际数据中对人身伤亡事故的等级进行审核等等,都表现得游刃有余,最终为变电运行的安全动态管理控制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证。
5、结语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势下,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各级组织机构十分重视的内容之一。各级组织机构应针对变电站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因素,及各项事故原因与排除方法,制定事故方法措施,并根据变电运行的实际情况建立全过程的监控系统,用以监督电力系统运行的状态,并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存在或可能出现的事故,使其等到及时排除,确保电力系统长期处于一个稳定的运行状态。
参考文献:
[1]冯刚毅,分析变电运行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广东科技,2009(06).
[2]高宜凡,变电运行管理危险点分析及应用[J].科技资讯,2009(13).
[3]国家电力公司发输电运营部.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