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权威的中英文核心期刊目录大全,最新2023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查询,英文论文期刊发表学术咨询服务。
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建筑工程职称论文浅谈工程方案设计分析

作者: admin2013-06-29阅读:文章来源:未知

  摘要:近年来,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产业的成绩显著以及“体育人口”不断增长使得我国体育馆建筑的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黄金阶段。体育馆建筑作为重要的大型公共建筑,社会影响力巨大,往往成为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名片式建筑”。 如今体育馆建筑功能、结构、技术及材料等方面的发展,为体育馆建筑造型设计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本文通过浦江县体育中心的设计,对该项目的总体规划、单体建筑设计和视线与剖面设计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建筑设计,总体规划,剖面设计

  一、工程概况

  浦江县体育活动中心选址在城东新区,北至规划中沿江大道,南至规划路,东靠平七路,西邻浦江县第四中学,规划总用地304325平方米。本次设计内容位于一期地块,面积101093平方米,位于平七路以西,浦江第四中学以东,包括一个15050座乙级小型体育场、一个3555座乙级中型体育馆和近1万平方米的独立地下车库。一期总建筑面积40671.6平方米,其中体育场16611.5平方米,体育馆15009.5平方米,地下车9050.6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浦江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二期用地主要用于体育公园和综合馆的建设。

  二、总体规划

  1、规划结构的生成:

  规划结构的生成首先源于对规划设计条件的解读,它包括:

  一期范围内15000座体育场——要求与四中共用;

  3500座体育馆;

  最少540辆机动车停车位

  1万m2的地下停车库;

  一个200米的训练场地,45米助跑距离的跳远场地,和一个标准铅球投掷场。

  二期范围内的综合馆(1万m2)和体育公园。

  源于这样的规划条件,可以首先确定体育场的位置——与浦江四中紧邻。由于用地的紧张,一个弧形界面更为恰当。然后确定体育馆的位置和形态——一个狭小紧凑的用地情况让我们选择了柔和的弧形界面而不是方形界面;而考虑到南北入口的主次关系及与二期用地的结合关系,将地块东南角空出作为主要停车场更为合理。而如何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形成一个稳定均衡的关系,则是确定二期综合馆位置和形态的关键。在这样三个实体的布局关系和基本形态确定之后,空间的组织和景观的构成则由此展开:一条南北贯通一、二期两地块的中央主轴成为整个规划结构的主干,它将三个实体建筑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稳定均衡的规划体系,而与这种稳定相对应的外部空间景观形态,则以一种飘逸的动势向浦阳江两岸、向西向东漫延铺展开来。

  在体育场和四中之间的空地内,根据具体的条件布置了一个200米的训练场地,45米助跑距离的跳远场地,和一个标准铅球投掷场,200米的训练场地内可布置一个33.3米X53.3米小型非标足球场。这几块场地既可以供体育场赛时训练使用,也可供四中平时教学使用。

  我们寻求一、二期完整的设计逻辑;寻求将浦阳江两岸的体育公园与三场馆建筑互动生辉、相映成趣。

  三、交通系统

  交通设计的核心是确保公共交通、紧急车辆、私人汽车(包括后勤车辆),以及残障人士、自行车和步行者都可顺利到达体育中心内的所有区域,满足所有运动员、建设者、员工和观众的任何通向需求。

  保证赛时一场一馆有一个完整的交通体系:场的西侧道路与西广场的界面临时封堵,场、馆各自的环路由中央主轴广场相连通,可根据交通的不同流量和不同时段灵活限定中央广场的禁行区域。最大的停车场及地下车库均布置在场地东南角,这样与南向主入口的地位对应,也更远离学校,从而尽量减少对日常教学的干扰。

  保证平时使用时场馆各自的独立性:通过中央广场与体育场环路的临时封堵,将体育场纳入到四中校园内部交通体系。体育场环路周围的少量停车场完全同可以满足校园日常使用的需求。而体育馆的环路与中央广场也临时封堵,以保证中央广场成为纯步行空间,为日常群众健身使用提供更多方便。地面停车场也可全部或部分利用为活动场地,而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停车。

  宽大的步行桥与南北广场融为一体,使南北地块的联系更为自然直接,同时桥本身也成为整个体育公园的一道亮丽景观。

  五、景观系统:

  景观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将整个体育中心布置在一个绿意昂然的沿江体育公园环境中,与周边的滨河绿带气韵贯通、相得益彰。以绿化为主形成的生态系统贯穿整个一期和二期的场地,生态化的景观绿化结合广场、树木、光柱和体育雕塑,与建筑单体有机结合,为市民创造舒适自然的健身、休闲环境。

  景观系统在保证优美形态的同时,还要保证针对浦江四中的动静分区:一期体育场周边及二期浦阳江南岸块靠近四中的区域尽量保持纯景观的绿化,而减少有大量人群参与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而另外的区域则多布置球场、群众健身活动场地等有较强参与性和观赏性的景观,如球场、喷泉广场、露天舞台等等。

  单体建筑设计

  六、体育场

  1、设计构思

  根据规模和对造价控制的要求,在反复比较后确定为东西基本对称的双边看台形式(西看台略大)和大小边的罩棚形式(西看台的罩棚面积更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完善:在相对于局促的用地范围内采用一种轻巧的建筑结构形式更为恰当,因此此次罩棚采用张弦梁上覆盖张拉膜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也使罩棚底部更为干净、清爽。

  2. 建筑规模等级

  体育场按小型场规模设计,建筑等级乙级。功能布局除满足比赛时使用功能要求外,还注重赛后利用的经济效益。建筑规模为15050座,内场尺寸为115x185米(长短轴净尺寸),设置400米标准跑道和足球、田径场地。并在体育场西北侧附设一个200米的训练场地,45米助跑距离的跳远场地,和一个标准铅球投掷场。

  3. 平面功能布局

  3.1 地面一层西侧设置运动员区、贵宾区、裁判区、记者区、体育系统管理用房等功能用房,分区明确,使用合理;一层东侧和南侧设置经营用房,可整间作为一个上规模的超市,也可划分为若干小间的商铺出租;也可作为一个体育俱乐部,也可划出部分或全部用房作为体校训练用房。无比赛或大型活动时,运动员区、贵宾区、裁判区、记者区用房可根据当地情况改造为体育俱乐部,如提供瑜伽、健身等场地;可充分利用运动员用房的更衣淋浴设施,实现场馆营运的可持续发展。一层北侧主要为设备用房。一层西侧还布置了一个总长90米的室内直跑道,能提供60米短跑的训练,并可为四中日常教学使用。

  3.2 二层平台是观众的集散、休息区,观众通过各分区看台的入口进入分区座席区,平台东西侧设置卫生间、小卖部等服务用房。

  3.3 看台西侧中心部位为主席台,主席台可由一层贵宾区内设的楼梯直接到达,也可通过二层大平台进入贵宾休息厅再到达。主席台南部为媒体席,北部为运动员观摩席,均在赛时由普通观众席改造。看台西北侧大平台的最后一排设无障碍座席(6个,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J114-2001)),可由一层西北侧的无障碍入口乘电梯直接到达。

  4. 视线与剖面设计

  体育场视线设计是为使观众席各区均有较好的视线。看台基本视点设置于西直道外边线与终点相交处,距室外地坪0米;眼位高度取值为1.150米;普通观众席看台每排视线升高C=60mm,视线质量等级为二级;主席台每排视线升高C=120mm,视线质量等级为一级。

  首层座席距场地高度为2.57米,大平台层高为5.2米,建筑构件最高点28.4米。

  5. 无障碍设计

  体育场一层室内外高差100,内外之间通过1:50的坡道连接,西北角通过一部直通大平台的无障碍电梯,到达无障碍座席(6席,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J114-2001))。同时体育场各层内均有卫生间配备无障碍厕位。

  七、结论

  浦江县体育中心位于浦阳江南岸,这里有浦阳江最优美的一段曲线,因此,在设计中,始终保持严谨的理性思考,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样才能展示一个兼具力量与柔美,激情与优雅,奋发与平静的城市综合性体育场所,才能设计成为一个浦江高品质的区域地标。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