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愈发严重,已成为当今社会很多城市面临的难题之一,而对于桂林,这个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的旅游城市而言,城市交通问题显得更加严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和城市交通管理的滞后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难题,旅游季节人流大量涌入桂林市,也在侧面增加了城市交通的负担,加之桂林市是个电单车盛行的城市,所以如何处理好机动车辆、人群、电单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桂林市交通组织的重中之重,而交叉口又是道路交通中交通量的汇集点和咽喉,所以做好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实现交通量分流,是桂林市城市交通的核心问题,有效地进行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是实现交通秩序有条不紊的可行性方法。
关键字:桂林,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
平面交叉路口是城市交通中的咽喉,顾名思义,在平面中是两条道路的相交之处,是城市交通汇集、疏散之处,根据几何形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T形、Y形、十字形、X形、错位、环形等;根据有、无信号灯管制及左转车的行驶方式可分为:无信号管制交叉口、信号管制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等三种类型;根据交通组织方式可分为加辅转角式、扩宽路口式及环形交叉等四种类型,根据不同的地段及交通量设计不同的交叉路口类型有助于缓解交通压力,保证道路通畅。在交叉路口设计中,保证车辆与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能适应各条道路的通行要求,正确的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验算交叉口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有利于人流、车流在冲突点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合流点安全实现合流并顺利分流,保证人车安全。
平交路口中正确分析交错点,有利于更好的实现交通组织设计,交错点类型可分为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等三种类型,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最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成为冲突点,不同的相交道路条数会决定着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的个数不同,例如:3条无交通管制的道路分流点3个,合流点3个,冲突点3个;4条无交通管制的道路分流点8个,合流点8个,冲突点16个;在无交通管制的交叉口,交错点的数量随相交道路条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其中增加最快的是冲突点,其中减少冲突点的途径有实行交通管制、采用渠化交通、修建立体交叉等方法。
1、 车辆交通组织
常用的交通组织方法有限定车流行驶方向、设置专用车道、渠化交叉口、实行信号管制等。针对桂林市的交通情况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交通组织:电单车数量较多,可设置电单车和行人专用车道,使其与机动车道分别开来;设置机动车单向行驶车道;加强信号管制等,从而在人流、车流高峰期达到交通管制的目的,使交通通行有序。
a、 设置专用车道
b、 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设置专用左转车道、实行交通管制、变左转为右转,包括环形交通,街坊绕行和远引绕行
c、 组织渠化交通:渠化交通就是在道路上用交通标线,绿带或交通岛等设施使不同类型的交通,不同方向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像渠道内的水流那样,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畅通地通过;在渠化交通中,最常用的是高出路面用缘石标界的交通设施,即交通岛,交通岛一般高出路面15cm~20cm;其形状为直线与圆曲线的组合图形,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方向岛、分隔岛、中心岛、安全岛等。
d、 调整交通组织
e、 实行信号管制
2、 行人交通组织
人行道通常布置在行车道两侧,应在交叉口设置人性横道解决行人过街的问题,若人、车流量较大且行车道较宽时,应在人行横道中间设置安全岛,当交叉口宽阔、人流量多、车流量大且车速较高时,可考虑设置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必要时可设置人行横道,人行横道应设置在驾驶员容易看清的位置,标线应醒目,人行横道可布置在交叉口人行道的延续方向后退4~5m的地方,宽度比路段人行道宽度宽4~8m,停车线的位置应布置在人行横道线后至少1m的地方。
3、 平面交叉口主要形式分析及适用范围
a、 十字形交叉
十字交叉的相交道路互相垂直或接近垂直,这种路口形式简单,交通组织方便,街角建筑容易处理,适用范围广,是最常见的交叉口形式。
b、 X型交叉
X型交叉是相交道路交角小于75度的四路交叉,当相交的锐角较小时,将形成菱形加长加宽的交通冲突带,一方面使车辆通过时间较长,另一方面使驾驶员视线不畅,对交通极为不利,而且锐角街口的建筑也难处理,所以设计时尽量使相交的锐角大些。
c、 T型交叉
T型交叉的相交道路是在道路交叉处互相垂直或者近于垂直的三路交叉,这种形式的交叉口视线良好,行车安全,也是常见的交叉口形式。
d、 Y型交叉
Y型交叉是相交道路交角小于75度的三路交叉,Y型交叉与X型交叉均为斜交路口,其交叉路口夹角不宜过小,角度小于45度时,视线受到限制,行车不安全,所以一般夹角大于60度,适用于入城道路。
e、 错位交叉
两条道路从相反方向终止于一条贯通道路而形成两个距离很近的T型交叉所组成的交叉即为错位交叉,由于其距离短,交织长度不足而使进出错位交叉口的车辆不能顺利行驶,从而阻碍贯通道路上的直行交通。因此在规划与设计时,应尽量避免此类交叉。
f、 多路交叉
多路交叉是由五条或五条以上的道路相交而成的交叉口,又称为复合型交叉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应尽量减少和避免多路交叉,以免造成路网交通组织的复杂化。
根据桂林市的交通状况,可多将交叉口形式设计为T型交叉,在交叉口设计中,可适当增加交通信号,加强交通管制,由于桂林市电单车数量较多,可设置电单车专用车道,避免机动车辆和人行的干扰,在部分交通量较小的地段,可设计为十字交叉型,由于该类型交通组织方便,管理难度相对较小,可在十字交叉口路段增加交通管制信号,加强交通限制有利于交通管理。在入城地段可适当的设计为Y型交叉,但在交角角度的设计时避免小角度,减少在入城市交通量拥挤的程度,可以从侧面减小交通负担。
4、 交通组织优化的概念与原则
交通组织优化是在有限的道路空间上,科学合理的分时、分路、分车种、分流向使用道路,使道路交通始终处于有序、高效的运行状态。
对于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优化的基本要求是:尽量扩宽路口增加进口导向车道和出口车道,使之与路段行车道的通行能力相匹配;尽量在车道渠化上做到寸土必争,在信号配时尚做到分秒必争,不让路口出现空闲面积和空闲时间,尽量简化标线和信号,使之能明确地突出空间路权和时间路权,尽量完善标志信息,使驾驶员有充分的反应时间。
在进行交通组织优化时必须考虑以下原则:
a、 交通分离原则
在交叉口内将不同类型、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车辆,以及行人与车辆,在空间或时间上进行分离,比如标线渠化的作用是明确不同交通流的空间路权,而信号相位的作用是明确不同交通流的时间路权。、
b、 交通量控制与调节原则
在交叉口对不同交通性质的车辆进行引导、限制。比如交叉口禁左、限速,设置专用道等。
而对于桂林市的交通状况,可采用交通分离原则和交通量控制与调节原则并行的方法进行交通组织优化,交通流较大的交叉口地段可使用人、电单车与机动车分车道的方法进行控制,增加信号与标线渠化交错进行,从空间和时间上错开,减少交通流的冲突,一些人流较多的交叉口地段可采取设置机动车专用车道,部分人流较多的路段限制机动车车速,从而实现交叉路口交通组织的优化。
5、 桂林市混合交通流的交通特性
桂林市交通拥挤的原因除了供需不平衡外,主要归结于桂林市交通本身具有混合交通流特性,由人流、电单车、机动车和不同转向、不同行驶方向的混合交通流所造成的交通问题是目前桂林市交通较突出的问题之一。
混合交通流是由机动车流、非机动车流和人流中的两种以上混合而成,针对桂林市的交通情况,混合交通流的实体构成包括公共汽车、自行车、电单车、出租汽车、私家车及行人等,各种交通流在通过交叉口时互相干扰,造成交叉口秩序混乱,通行效率下降,交通事故不断发生,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机非之间的冲突以及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冲突。
a、 机非之间的冲突
在桂林,非机动车主要为电单车和自行车,而电单车在桂林市占有的数量很大,所以非机动车主要以电单车为主,与机动车相比,电单车具有尺寸小、转向灵活的特点,但其稳定性差,没有安全防护设备,它所形成的交通流不稳定,特别是在信号交叉路口,不像机动车那样呈线性跟随并保持一定的横向和纵向距离,而是呈现出一种“集团状”的交通流,成团向前行驶,与其它交通流易产生冲突,形成一个冲突区。
b、 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冲突
行人与机动车的交通冲突主要有两个:行人违章和交通管理设施不完备。
在我国,行人违章现象比较普遍,具体表现为红灯期间强行穿越机动车流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两相控制的信号交叉口,转弯车流量较大时,行人要等待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过街,时间一长,行人往往不愿等待,一旦转弯车流出现“可穿越空挡”即冒险穿越,不但影响了后继车辆的速度,而且对交通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
除此,我国许多地方的交通管理设施不完备也是造成行人与机动车的交通冲突的主要原因,我们在平面交叉口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行人在与其同向行驶的机动车绿灯期间过街,刚走上行道时绿灯转为黄灯,在过交叉口处又转为红灯,此时,机动车启动,行人往往处于毫无安全保障的车道上,只能等候车辆空档穿越,或趁机动车启动较慢时,强行穿越,另外,当绿灯亮时,行人开始穿越,而此时往往对向绿灯末期驶入的车辆还未完全通过交叉口,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人与机动车的交通冲突。
总结:
为了避免机非冲突和行人与机动车的交通冲突,除了加强安全教育和监督以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合理的进行交通组织。城市的交通问题是一个城市的重中之重,从多方面进行城市交通组织计划,会大大的减轻一个城市的交通负担,减少事故的发生率,从细节方面对交通组织进行计划和安排会提高整个城市的交通面貌,减少交通流拥挤的现象。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