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础工程质量对建筑物整体质量和安全起往往起决定作用,合理的施工方法是确保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的关键。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经验,着重对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1、引言
每一个项目都是由许多分部分项工程(如土石方工程、砌体工程、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屋面工程、装饰工程等)组成,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规模和实际情况各不相同,都可以应用不同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机具来完成。我们在这里重点研究该项目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
2、工程分析
某项目,A组团Ⅰ标段1、2、3、4号楼工程位于杭州市下城区,建筑面积为38562m²。1、2、3、4号楼均为一层地下室和一层架空层,地上十六层加阁楼层。
本工程属高层剪力墙结构,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为三级。确定砼均采用商品砼,地下室底板、顶板、承台、地梁、墙柱均为C40砼,且地下室底板,承台及地梁,侧壁及水池侧壁,水池内墙柱采用密实防水砼,抗渗等级S8。地下室至6层楼面墙柱为C40砼,梁板为C35砼;6层至9层楼面墙柱与梁板均为C35砼;9层以上墙柱与梁板均为C30砼。本工程地下室设施工后浇带,设计要求在高层结顶后(即沉降趋于稳定后),再用砼进行浇筑密实,并加强养护。
3、房建工程基础特点分析
3.1复杂性
我国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冻土、溶岩地质等广泛分布。同时我国地震频发,地基基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此复杂的地质条件加大了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设计处理以及工程施工的难度。
3.2严重性
从某种程度上讲,建设工程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地基基础出现质量事故问题往往是无法弥补的,它所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地基基础工程建设所要投入的成本。地基基础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往往会引起地基失稳。建设工程整体结构的破坏,这是建设工程致命性、毁灭性的重大质量事故,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由于地基基础承受上部建筑实体的全部荷载,因此一旦出现局部损坏,其损坏程度扩散很快,而事故的发生又往往是突发性的,加剧了其危害性和严重性。
3.3隐蔽性
从主体结构本身复杂的工序衔接来看,房屋建筑地基及基础工程施工后一道工序都在不同程度上覆盖前一道工序,工序质量具有明显的隐蔽性,这就是加强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的原因所在。
3.4多发性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地基基础设计或施工不当等原因导致的房裂屋倒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3.5困难性
由于地基基础工程是地下工程,具有隐蔽性,事故处理的施工操作困难性较大。另外,地基基础承担了上部荷载,如果发生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必然会影响到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性能?因此它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
4、基础施工要点分析
基坑开挖技术要点问题分析:
(1)基坑开挖注意事项
开挖深度应该严格按照地下室结构施工图进行,分标高进行;挖土机械不得直接触碰工程桩;严格控制开挖段纵向放坡的坡度,务必使土坡坡度不大于安全坡度(40度),并要时刻注意及时排除流向土坡的水流以防止土体滑坡;加强地面的排水设施管理,并在基坑周边设置挡水墙,避免地面的水流入基坑,影响基坑稳定;基坑开挖后如发现坑底土质与勘察报告不符,及时向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反映。以便得到及时处理;加强对坑底积水和处理,派专人24小时值班抽水。
为了确保基坑开挖和地下室工程的顺利施工,防止事故的发生,在基坑开挖和地下室施工全过程进行现场监测。通过监测可以全面了解整个开挖过程中基坑的实际状态,有助于估计开挖工程总的安全度,从而为开挖施工的进行提供保证。监测中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垫层应立即插入施工,鉴于桩头处理工作会破坏垫层,故要求桩头处理工作必须在土方开挖过程中紧密配合,于垫层施工前完成。垫层施工后,桩头进行修正以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2)钢筋工程
钢筋加工:本工程地下室钢筋加工在现场进行,配备钢筋切断机2台、对焊机2部。钢筋严格按翻样单加工,钢筋翻样单需由项目工程师进行审核。加工的钢筋成品明码挂单,防止用错用乱。
钢筋绑扎:基础钢筋绑扎前,应先在垫层上试排,然后用粉笔在垫层上画出标记,依次进行排放,要求均匀无弯曲、搭接准确规范。集水坑等部位钢筋需认真定位,防止留设尺寸差错;采用ф14钢筋制作撑马,用以支撑底板上下皮钢筋,数量为每 m²一只;柱、墙插筋施工,要严格核对图纸,确保钢筋的型号规格准确无误,在施工面筋时,放线定出竖向结构插筋位置,地下室底板施工时柱、墙插筋的高度应满足搭接要求,为确保柱、墙插筋位置正确,应重视。
柱筋插入范围的底板钢筋网片交叉点一律点焊牢固;柱筋在底板皮下筋绑扎且交叉点点焊完成后挂线锤定位,扎下层定位箍筋。定位箍筋与已点焊的下皮筋点焊固定并将箍筋弯钩焊接封闭;底板上皮筋绑扎完后,同样将柱范围的钢筋网片交叉点一律点焊牢固。然后再次挂线校正位置,套柱子上层定位箍。上部柱筋采用绑扎时,要求定位箍将柱筋收进一个主筋直径,上部柱筋采用对焊时,定位箍将柱筋收进10mm,将定位箍与点焊的上皮筋点焊固定并将箍筋弯钩焊接封闭;在插筋上端,设一封闭焊接的定位箍。
(3)模板工程
底模板支设:支模方式以撑拉结合的方式支设侧模。侧模拟采用18mm的胶合板。
坑洞挂模支设:坑洞的挂模作用于部采用木模,即用胶合板加方木的挂模体系,采用内撑法以使坑洞在浇筑混凝土时成型。所有方木在支模前均经统一加工成标准尺寸后,方可利用。
柱、墙板模支设:柱、墙模板采用胶合板,先用标准尺寸(即整块模板)配模,不足部位留在顶部及侧边,按尺寸锯板拼足。模板安装时,注意胶合板接头处的缝隙,如有缝隙,应用小木条钉设,不使混凝土浇筑时漏浆。为保证墙的截面尺寸,应在墙底部的墙筋上,焊长度比墙厚尺寸小2-3mm的导墙钢筋,这样在加固时,起到整体模板平直和保证墙厚度的作用。
(4)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的制备:混凝土中掺加缓凝高效减水剂、粉煤灰,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采用低水化热水泥,粗骨料优先选用5-25mm石子,适当降低砂率骨料中针状和片状<15%(重量比)的含泥量<1%。
混凝土浇筑布置:混凝土浇筑顺序安排,配备一台混凝土泵车,对每个浇筑点配备足够的机械,人员,振动点振动定时,不能漏振,采用两次振捣工艺,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同时注意先行浇筑底部部位,振动棒要插点交错均匀布置,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插入下一层,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混凝土表面处理,应做到“三压三平”,以防混凝土表面裂缝出现。
混凝土养护:养护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是通过控制混凝土温度陡降以防止混凝土发现温度裂缝。为保证养护质量,并从经济角度考虑,本工程养护拟采用人工浇水自然养护。
(5)地下室墙板砼施工
防止地下室墙板砼裂缝的措施:
地下室墙板砼施工关键是防止外墙板砼裂缝的产生。砼中水泥经化所释放的水化热,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由于砼表面和内部的散热条件不同,使砼温度外低内高,形成温度梯度,使砼内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表面拉应力超过砼抗拉强度,即产生砼表面裂缝。其二,当砼强度发展到一定程度,砼逐渐降温。砼降温引起的变形加上砼失水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受边界条件约束引起的拉应力超过砼抗拉强度产生裂缝,甚至贯通裂缝。由此可知,防止地下室外墙砼裂缝产生必须减小砼内外温差,延长砼的降温时间,提高砼抗拉强度和砼早期抗拉强度。
墙板砼浇筑的关键是控制砼分层浇筑的调和,每层不大于500mm和防止漏振。其二是控制墙板砼浇筑过程中的高低差。为此指定砼班长亲自指挥砼浇筑顺序及流向,控制砼高低差。指派专职质量员跟班监督砼浇筑过程中分层高度和有无漏振。
地下室顶板砼浇筑关键是砼密实和平整。其二,由于面积大,要控制好砼浇筑的顺序及流向,使先后砼覆盖时间严格控制在砼的初凝时间内,并加强先后砼搭接处的振捣。砼采用斜面分层法浇筑,砼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后,板面再用平板振动器拖平。为确保砼平面平整,采用拉麻线,2m长硬刮尺刮平后,打木蟹,再用铁板压实抹光。当砼表面收水后,在砼终凝前再用木蟹打毛,铁板压实、抹平。采用砼表面二次抹光,可有效防止砼收水裂缝的产生。砼经二次抹光后,用草包覆盖。
(6)施工缝的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砼时,已浇筑的砼抗压强不应小于1.2N/mm²。同时,必须对施工缝进行必要的处理:首先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继续浇筑砼前,应清除垃圾、水泥薄膜,表面上松动砂石和软弱砼层,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残留在砼表面的积水应予清除:然后注意施工缝位置附近回弯钢筋时,要做到钢筋周围的砼不受松动和损坏,钢筋上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杂物也应清除。
5、结语
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对于该项目土建施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这是一个很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新趋势,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