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伊通县1981年—2010年间出现的大到暴雨以及暴雨概况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1)伊通县的大到暴雨以及暴雨有次数多、强度大并可连续出现的特点。(2)伊通县大到暴雨以及暴雨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9月中旬,其中又以6月下旬-8月中旬中出现的频率最多,占总次数的80%,其中7月下旬强度最大,而最大暴雨只能出现在7月下旬-8月中旬期间。6月上旬前,9月下旬后就不会有50.0毫米以上的暴雨出现。(3)在同一时段内,这几年大到暴雨以及暴雨较少,而在另外连续几年则出现的次数较多的交替性规律特别明显,其出现的时段与降水集中期的稳定性规律基本一致。(4)大到暴雨以及暴雨出现次数的多少有前后期(或7、8月)成反相关的交替性。
关键词:暴雨,统计,学术期刊网
前言:伊通县处于吉林省中部、长白山脉与松辽平原接壤的半山区,,属大陆性温带气候,所以夏季尤其是6-9月的汛期多暴雨天气。本文对伊通县1981年—2010年间出现的暴雨概况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暴雨出现的气候规律,更好为伊通县的农业生产和防汛工作提供大到暴雨以及暴雨的预报预警服务。
1暴雨定义及其在伊通县降水中的意义
1.1大到暴雨以及暴雨定义
暴雨:日雨量超过50.0毫米为暴雨过程。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5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50 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为了进一步细化服务气象上又提到了大到暴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在38.0—74.9毫米;或者12小时内降水量为23.0—49.9毫米的雨。因此,大到暴雨与暴雨定义涵盖的范围有部分重迭,本文为了能更好的找出大到暴雨及暴雨的降水规律,按38.0-49.9毫米(因为24小时降水达到38.0毫米即称为大到暴雨,以下称24小时降水量达到38.0-49.9毫米的雨为大到暴雨)、50.0-99.9毫米(以下称暴雨)、100.0-249.9毫米(以下称大暴雨)、>250毫米(以下称特大暴雨)四个降水等级进行统计分析。
1.2大到暴雨以及暴雨在伊通县降水中的意义
从1981-2010年30年间的78次大到暴雨以及暴雨中,大到暴雨出现49次占63%,暴雨出现26次占33%,大暴雨出现3次占4%,没有出现特大暴雨。
对30年的大到暴雨以及暴雨雨量的统计结果表明,每年6月-9月的主汛期中,年平均大到暴雨以及暴雨雨量为134.6毫米,占年平均雨量21%,占汛期雨量的28%,由此说明全年平均有五分之一的雨是由大到暴雨以及暴雨下的,而在汛期有三分之一的雨是由大到暴雨以及暴雨下的。暴雨最大的1994年,7次大到暴雨以及暴雨中,总降水量达414.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787.1毫米的53%,占汛期降水量670.8毫米的62%。30年间最大的三次大暴雨雨量达到了125.3毫米(1989年7月22日)、121.0毫米(1992年7月29日)和100.3毫米(1997年8月20日)。由此可说明伊通县的大到暴雨以及暴雨有次数多、强度大并可连续出现的特点。
2大到暴雨以及暴雨在伊通县的旬月分布
伊通县的大到暴雨以及暴雨次数和分布由下表可说明:
由上表可表明:
1、伊通县大到暴雨以及暴雨90%出现在6月下旬到9月上旬之间,其中以7月最多共出现35次,7月下旬最多,7月中旬,8月上、中旬基本持平。
2、从强度上看,7月下旬-8月中旬为最大。在该时段内出现的大到暴雨以及暴雨中,达到50毫米以上的站51%,并极有可能出现>100.0毫米的大暴雨。
3、6月中旬以前,8月下旬以后基本不会出现50毫米以上的暴雨。
4、暴雨强度最大的3次出现在7月下旬、8月中旬。
综上所述,伊通县大到暴雨以及暴雨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9月中旬,其中又以6月下旬-8月中旬中出现的频率最多,占总次数的80%,其中7月下旬强度最大,而最大暴雨只能出现在7月下旬-8月中旬期间。6月上旬前,9月下旬后就不会有50.0毫米以上的暴雨出现。
3大到暴雨以及暴雨出现的气候规律
3.1平均概况以及极端情况
在1981年-2010年的30年中,大到暴雨以及暴雨最多的年份1986年和1994年,各出现7次,最少的年份1981年、1982年、1983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09年,各出现1次。30年平均出现2.6次。平均从6月23日开始,9月4日结束,其中开始最早的是1986年4月19日(40.6毫米),开始最晚的是1983年8月28日(41.7毫米),结束最早的是2001年7月1日(51.5毫米),结束最晚的是1987年10月1日(42.8毫米)。平均两次时间间隔20.1天,最短时间间隔1天(1994年8月6日42.8毫米、8月7日75.3毫米),最长时间间隔92天(1987年6月29日61.1毫米、10月1日42.8毫米)。
3.2大到暴雨以及暴雨出现有相应的稳定性
由统计表明,在同一时段内,这几年大到暴雨以及暴雨较少,而在另外连续几年则出现的次数较多。例如:6月在1984年-1987年4年中出现了4次,而在1988年-1993年6年中一次都没有,之后的1994年-1996年3年中出现了2次,而1997年-2010年14年中仅出现了3次。7月下旬在1981年-1988年8年中仅出现了4次,而1989年-1992年4年中出现了5次,之后的1995年-1998年4年出现了4次,而1999年-2008年9年中仅出现了1次。8月上旬在1981年-1992年12年中仅出现了2次,而1993年、1994年两年出现了3次,之后1996年、1997年两年出现了3次,而1998年-2007年的10年中仅出现了1次。这种稳定几年出现特别多,而另外连续几年又出现的特别少的交替性规律特别明显,其出现的时段与降水集中期的稳定性规律基本一致,这是我们做大到暴雨以及暴雨预报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
3.3大到暴雨以及暴雨出现次数的多少有前后期(或7、8月)成反相关的交替性
由此可得出大到暴雨以及暴雨出现前期少、后期多,前期多、后期少的规律,在逐时段分布上必须辩证的来看大到暴雨以及暴雨的出现。
4小结
(1)伊通县的大到暴雨以及暴雨有次数多、强度大并可连续出现的特点。
(2)伊通县大到暴雨以及暴雨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9月中旬,其中又以6月下旬-8月中旬中出现的频率最多,占总次数的80%,其中7月下旬强度最大,而最大暴雨只能出现在7月下旬-8月中旬期间。6月上旬前,9月下旬后就不会有50.0毫米以上的暴雨出现。
(3)在同一时段内,这几年大到暴雨以及暴雨较少,而在另外连续几年则出现的次数较多的交替性规律特别明显,其出现的时段与降水集中期的稳定性规律基本一致。
(4)大到暴雨以及暴雨出现次数的多少有前后期(或7、8月)成反相关的交替性。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