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交通压力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各种城市交通方式中,城市轨道交通将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最重要的交通方式。
关键词:轨道交通,城市经济,城市发展
引言:城市轨道交通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结构、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自2009年7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后,东莞市跻身于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列,但如何健康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对处于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东莞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城市轨道交通本身的特点,就政府投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1、东莞市城市的发展现状
1)城市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珠江口东岸,北距广州50公里,南离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门48海里,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以莞城为发展中心,以常平为东部次中心的广深铁路城镇带和以虎门为西部次中心的西部城镇带,构成了现状城镇发展的基本格局。
东莞市近10余年经济保持超高速发展,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1998年至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在14.0%左右。近几年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但是东莞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2010年东莞市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246.25亿元,比2009年增长10.3%。2010年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收入785.10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7.84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2) 居民出行特征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东莞市常住总人口共822.02万人。现阶段东莞市城市建成区规模较小,居民出行仍处于城镇形态的模式。但居民出行方式结构的演变与居民经济收入、城市发展规模、政府交通政策和地铁发展情况等宏观因素密切相关。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空间结构布局的调整,其出行需求会相应增加。根据预测,到2015年和2030年,东莞市户籍人口每日人均出行次数为2.55次和2.45次,外来人口的每日人均出行次数分别为2.13次和2.21次。
2、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它所提供的服务关系到市民的生活质量,与通讯、自来水、燃气等其它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其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新的资源
城市轨道交通所带来的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大类。无形资源,即城市轨道交通创造的无形资源主要指城市品牌效应、地铁概念的市场资源等,是城市轨道交通创造和拥有的与市场有关、 能产生新的投资环境和机会,能给一定区域和企业带来可能竞争优势和利益的无形资产的总和。有形资源,即一是土地资源,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可以改善和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从而给城市商业用地带来了价值的增值。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将在其沿线及站点产生交通、客流等廊道经济效应,这种效应将直接对房地产行业产生影响,增大房地产开发商和商业企业对沿线土地的需求量,导致沿线区域的土地升值和商品房价格上升,带来区域房地产的价值增值;二是商贸资源。城市轨道交通的交通功能导致了城市人流、 物流和信息的集中,由于廊道效应,在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局部地区将形成特殊的商贸资源,这些资源高度地依附于它,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的客流量与它所形成的商贸资源价值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
2)优化城市环境
城市轨道交通不仅可以优化城市环境,而且可以用其产生的土地资源增加值,在沿线及各站点所建社区之间扩大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城市人均绿地占有率,并利用绿地对气候、空气净化及其他方面的调节作用,减少废气排放、废气污染、噪声污染等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提高市民的生活环境水平,提高城市竞争力,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城市轨道交通使城市的空间结构成为新的高级三维体,它对城市结构的改善及优化作用可根据其功能来确定、划分。首先是地下交通联系,减少了建设城市道路对城市土地的占用,节约了城市用地;其二是地下市政设施,城市轨道交通资源的地下空间资源能使城市市政的各种管道有序布设,避免了在市政施工中对市容的破坏;其三是对城市商贸的影响,利用地下空间修建商场、车库、影院等,使城市商贸结构转变为地上、地下相结合的城市立体商贸结构。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结构的另一个改善作用是它能引导城市结构的发展。在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及各主要站点,建设相对密集和具有混合土地利用型的社区或新的市镇或城市的次中心区,同时对各区的功能进行划分,使城市生活、工作、商业、娱乐社区的结构与功能得到合理的分布与完善。
3)强化城市增长极地位
增长极是指人类社会活动所需的资源和生产资料分布、聚集在一定地区点状空间并促使经济高度增长,并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带动周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经济的增长表现在增长极上, 然后通过信息、技术、管理等不同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同周围地区形成一个势差,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使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产生了资源、技术、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互补,从而引导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于给城市带来新的资源,并利用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带来的城市土地和房地产的增值、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加速了城市GDP的增长,增加了城市的财政收入,为政府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投入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多元化投资结构与模式的大环境。
3、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经济的效应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对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改善城市经济结构,正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据相关研究表明,每投资1 个亿的轨道交通项目,可带动GDP 增长2.63 亿,增加80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城市轨道交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可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指城市轨道交通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对直接关联产业带来的影响,如建筑、设计、监理、建材、机械制造、电子、冶金等行业;间接效应则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挥的辐射效应,这种效应作用于那些不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主体发生直接业务关系的产业和社会群体,如房地产、环保、旅游、娱乐、电子商务等行业。上述两种效应统称为规模经济圈效应,即,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核心,以其直接带动的相关产业为平台,在形成一定经济规模的基础上,向外层层扩散的辐射效应
直接效应。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众多参与建设的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商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企业不但涉及各种不同行业,而且本土和国外企业也常采取成立合作联合体等方式参与工程项目投标。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业主单位根据项目需求,划分标段,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或直接委托等方式选择合适的企业参与项目建设。间接效应。首先表现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具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是对一个城市整体土地的集约化利用;中观层面针对城市内部区域;微观层面则针对具体地块。
4、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城市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却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负面效应。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解决当前问题的首选方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所需建设资金的数额很大。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运营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来承担,投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压力大。实践证明,城市轨道交通所在之处不但使城市交通得到缓解,同时可带动城市土地增值、人口增加,并促进居住、商业、文化等区域性功能圈迅速形成。
参考文献:
[1] 宋炜丽,张晓明. 石家庄发展地铁经济的可行性探讨[J]. 经济论坛,2008(9).
[2]熊贤良.大城市轨道交通: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J].中国经济时报,2000,(1):26.
[3]沈晓阳.浅谈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地铁与轻轨,2003,(1).
[4]中共东莞市委办公室.东莞市情手册,20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