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权威的中英文核心期刊目录大全,最新2023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查询,英文论文期刊发表学术咨询服务。
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建筑工程职称论文发表冲孔灌注桩施工

作者: admin2013-07-20阅读:文章来源:未知

  摘要:冲孔灌注桩是目前大型建、构筑物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本文通过结合工作中的实践简要阐述了复杂地区冲孔桩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控制及复杂地段冲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冲孔灌注,施工质量,解决方法,职称论文发表网

  1、工程地质:

  根据某工程场地勘察内岩土层垂直自上而下为:

  ①素填土层厚度 0.30~8.50m;②粉质粘土层厚度 0.60~15.00m;③中砂层厚度 0.60~6.30m;④粉质粘土层厚度 1.10~13.20m;⑤残积砂质粘性土层厚度 0.50~16.50m;⑥全风化花岗岩层厚度 0.80~13.60m。⑦强风化花岗岩层厚度 0.60~11.90m。⑧中风化花岗岩层厚度 0.30~14.41m。

  场地周围地势平缓开阔,地形坡度小,场地内及周边无活动断裂,但地基岩土种类多,性质变化大,地基均匀性差。地下室基坑开挖面处有残积砂质粘性土⑤、全风化花岗岩⑥、强风化花岗岩⑦、中风化花岗岩⑧,属岩土组合地基。

  2、冲孔灌注桩的施工

  2.1场地准备

  合理安排施工现场的施工平面布置,尤其是施工便道的设置,平整现场,移拆现场内的障碍物,做好供水、供电的准备,为进场施工创造良好的现场条件。冲孔现场的施工平面布置应按桩基平面图、不同桩机的底座尺寸,具体的桩机数量,桩机移位要求、以及相关设备的平面布置等情况确定。操作平台的高度应考虑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大雨天气的影响,应高出施工水位 0.5~1.0m。冲孔的施工场地有时受地形、施工水位、桩顶标高等因素的影响。

  2.2桩位放线

  在施工现场的适当位置设置 4 个控制点,根据桩基平面布置图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样。桩位是否偏位的决定环节是测量放线。一般先用 2 个控制桩进行放样,再利用另外 2 个控制桩进行桩位复核。

  2.3埋设护筒

  2.3.1护筒的作用:①固定桩的位置,冲孔过程中对锤头的导向;②保证泥浆在孔内施工水位有一定高度,形成一定的静水压力,保护孔壁不坍塌;③护筒顶面可作为冲孔深度、钢筋笼下放深度、混凝土面位置的控制基准。

  2.3.2护筒的制作:护筒可用混凝土预制或钢板卷制, 要求有足够的刚度。钢护筒一般采用6mm厚钢板卷制而成,外面上下加焊加强筋,高度一般为每节2.0m。护筒的下端要设刃脚,直径的误差应小于20mm,拉长时接缝内应加橡胶垫板并拧紧螺栓,以防漏水。护筒内径应比桩径大200 mm~300 mm。I、K项目的冲孔灌注桩根据现场的情况采用钢护筒。

  2.3.3护筒的埋设:①护筒埋设深度, 根据土质和地下水位而定, 在粘性土中不宜小于 1.0 m, 在砂土中不宜小于 1.5 m, 并应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 1 m 以上。受江河水位影响的工程, 应严格控制护筒内外的水位差。护筒顶部应开设 1 个~2 个溢浆口, 常采用压入或挖填方式埋设,以防地面水流入, 又能固定护筒。埋护筒时一般宜高出地面 30cm~40 cm或高出地下水位 1.5 m 以上, 使孔内泥浆面保持高于孔外水位或地面,并使孔内水头经常稳定以利护壁。要求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 50 mm。挖填方式埋设时护筒与孔壁之间应用粘土分层填实,要达到最佳密实度,夯填时要防止护筒偏斜。②如果护筒刃脚处易渗漏坍塌,不是粘性土,应在护筒底换50cm左右厚的粘土夯实后,再安放护筒。当灌注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25%以后, 方可拆除护筒。

  2..4冲孔

  冲孔的施工控制是决定冲孔灌注桩的桩径、倾斜度等是否满足要求的重要因素。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控制:

  2.4.1桩机就位的控制

  桩机就位应保证桩位的正确。应在桩机就位时对工程桩位进行复测,并对前后左右相邻桩位进行相互校验。必须高度重视施工中的桩位的控制,。桩机就位的基本要求是操作平台稳固, 由于在冲孔过程中振动较大,在冲孔过程中尚应检查钢丝绳是否与桩位中心重合。

  2.4.2冲孔过程的控制

  2.4.2.1冲孔开始前要检查桩锤锤径、锤牙、钢丝绳是否符合要求。桩孔中心与冲击架顶部的起重滑轮槽缘的铅垂线应对准,偏差不得大于3cm。

  2.4.2.2由于冲孔灌注桩属部分挤土成孔法, 原则上应采用跳打, 防止冲孔所产生的应力释放而影响到邻桩刚浇筑完混凝士的的质量, 应至少待相邻桩位混凝土浇筑完成72h后方可进行邻桩施工。为确保工程桩混凝土质量不受影响,对于桩间净距小于5 m这部分桩的冲孔要严格遵循跳打原则。

  2.4.2.3冲击钻机开孔前应在护筒内填加粘土,对于松散的表土层还要适当加一些片石或碎石,然后将孔内充满泥浆,再进行冲击。同时,宜用小的冲程低锤密击,以减少冲击时对护筒底口段的震动,维护此段孔壁的稳定。在穿过护筒底口以下 2—3 米后,即可根据地质情况适当加大冲程,以获得较快的进尺。

  2.4.2.4在冲击钻进阶段还应注意始终保持孔内水位高过护筒底口 0.5 米以上,以免水位升跌波动造成对护筒底口处的冲刷。同时孔内水位高度应大于地下水位 1.5 米以上。

  2.4.2.5按上述方法进行开孔处理后,可进行正常的冲击成孔。

  2.4.2.6冲进过程中应用钢筋笼制成的检孔器进行检孔,其外径稍大于设计孔径,每

  接近或通过易坍塌地层或更换冲锤前,都要检孔。如果情况严重时,则应立即停止冲击,用粘土和小片石回填至卡住检孔器标高 0.5米处,再重新冲孔。

  2.4.2.6冲锤起吊时应平稳,防止锤头撞击伤人和冲撞护筒及孔壁。如果停止冲孔时,孔口应加保护盖,锤头不得留在孔内以防埋锤。

  2.4.2.7终孔时, 需对桩孔的孔深、孔径进行检查,持力层须经地质勘查人员现场确认,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终孔。

  3、复杂地段冲孔的解决方法

  3.1半充填土洞及溶洞处理

  对半充填土洞及溶洞进行施工补勘并注浆,即在桩基础施工前进行逐桩补勘并采用高压注浆的方法,进行半充填土洞及溶洞处理或回填片石反复冲挤或浇注 C20~C25 砼填满空洞待其初凝重击冲进,空洞通过注浆充填。

  3.1.1半边岩半边碎石

  对于半边岩半边碎石的情况,由于碎石层级配差,不含粘土,注浆时浆液很容易渗漏,注浆后由于浆液对碎石层的胶结,使两边的强度基本平衡。

  3.1.2半边岩半边土

  对于半边岩半边土的情况,应及时回填片石,必要时回填片石混凝土,待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行冲击钻进。

  3.1.3冲孔施工过程中的处理

  在冲孔过程中应准备充足的片石、粘土、泥浆、水泥备用,如果漏浆及孔内液面下降,都要马上补充泥浆或清水,保证孔内液面高于地下水位 2m 以上,可防止塌孔及地面沉降事故的发生。

  3.1.4勤检查锤头的磨损情况

  冲孔过程中一旦出现锤头磨损应及时补焊锰钢块,不得使用锤底磨损过度的冲锤,如果发生卡锤,应采用定点爆破松动法进行处理,禁止强行起拔。

  3.2处理方式的选择

  3.2.1半充填土洞及溶洞处理

  由于这些半充填土洞及溶洞隐伏在地下,可采用钻孔内填注充填的方式进行治理。对于非半充填土洞及溶洞发育区,桩基成孔过程中偶然遇到的半充填土洞及溶洞,则在成孔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

  3.2.1.1漏浆:回填粘土片石堵漏,堵漏完成后,再继续冲孔。

  3.2.1.2小型溶、土洞:用粘土、水泥、片石复合料充填土洞、溶洞。在孔内边填粘土、水泥、片石复合料(粘土、水泥配合比为 3:1,)边冲孔,直至充填满土洞、溶洞,然后继续向下冲孔。

  3.2.1.3大型溶、土洞:用水下混凝土充填溶、土洞,初凝后即可冲孔。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5~C30,混凝土中掺外加剂,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采用水下混凝土浇注灌注混凝土充填满土洞、溶洞,混凝土初凝后,然后继续向下冲孔。对于高度 3m 以上的溶、土洞,亦可采用钢护筒,钢护筒底部低于洞底。钢护筒用直径略小于孔径的圆护筒,然后继续向下冲孔。

  3.2.1.4偏锤:一旦发生偏锤,采取浇水下混凝土的方式纠偏。采用浇混凝土纠偏时应注意,一是尽量往下冲进,扩大处理行程,避免多次纠偏;二是掌握好水下混凝土的强度。

  3.2.2岩笋处理

  磁到岩笋,发现偏锤时,有二种方法可以处理:

  3.2.2.1一般情况,先向孔内回填 C20 片石混凝土,然后继续冲孔(混凝土初凝后冲孔),如果能继续往下冲孔且冲锤不偏,则此法可行。

  3.2.2.2如果不能继续往下冲进,则采用机械钻孔方法钻孔穿过岩笋层,钻孔穿过岩笋层后,然后再用械继续冲孔。

  4、结语

  终上所述,冲孔桩是一种桩孔和桩身均不可见的桩基形式。因此,与人工挖孔桩、预制桩等桩孔或桩身可见相比,要确保冲孔桩的施工质量。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