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权威的中英文核心期刊目录大全,最新2023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查询,英文论文期刊发表学术咨询服务。
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战略新兴产业新型技术工人配置

作者: 中文核心期刊2019-10-18阅读:文章来源: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战略新兴产业新型技术工人配置与产业结构匹配度成为新型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关键,也成为影响新型技术工人成长的重要因素。首先,对江苏省战略新兴产业结构现状展开分析;然后,运用产业人才结构偏离度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江苏省战略新兴产业新型技术工人配置与产业结构不匹配的关键点,提出几点策略。

战略新兴产业新型技术工人配置

  关键词:战略新兴产业;新型技术工人;配置;产业结构;匹配

  战略新兴产业在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但在技能人才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技能人才结构失衡是根本性制约因素。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情况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陈芳(2016)提出,湖南省技能人才供给失衡表现为两方面:第一,中低端人才供过于求,人才同质化问题非常严重;第二,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供给不足,企业出现用工荒。孙爱武(2014)把高端技能型人才供给来源归结为三方面:一是高端技能人才现有的存量;二是企业、培训机构的人员培训;三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引进。刘翔、周明星(2014)认为:探寻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是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的首要任务;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生涯必须遵循职业周期理论;“马太效应”“共生效应”影响人才的聚集及发展,内因决定人才成长的类型和方向。要从供给侧角度解决人才失衡问题,首先必须深刻领会供给侧改革的本质。彭剑锋(2016)认为,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结构优化,主张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动能转化提升经济效率和发展品质,探索经济创新与人力资本驱动的新的增长方式。供给侧改革的落脚点是创新与人力资本驱动。姜朝晖(2016)认为,供给侧改革主要借助市场自由调节手段充分发挥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的作用,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一、江苏省新型技术工人配置现状

  2018年,江苏省出台《新时代江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把新兴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作为科教兴省的基本保障。

  (一)政策扶持,突破工人队伍建设瓶颈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不仅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提高新型技术工人培养质量,还大力完善财政保障机制。据江苏省人社厅数据统计,2018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393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5万人,两项数据连续七年居全国首位。

  (二)待遇提高,激发创新创造的热情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方面提高新型技术工人待遇,不仅大幅度提高新型技术工人的收入,还体现出新型技术工人技术、技能的价值,完善了新型技术工人成长成才路径。中天科技集团资料显示,该公司首创“知识产权银行”,1.5万名产业工人在现金奖励的激励下,已获得860多个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授权。

  (三)身份认同,给予更多发展机会

  江苏省一些城市(特别是苏州市),有部分先进制造业企业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作为参考,建立了内部技能人才评级体系,形成管理人员、工程师和新型技术工人换岗的交流机制,打通了新型技术工人成长通道。江苏省各级工会累计投入2370多万元,实施“求学圆梦行动”,提升了新型技术工人的学历与能力。

  二、江苏省战略新兴产业结构现状

  (一)产业协同发展

  江苏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产业间的互动发展,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集群为例:江苏既有众多的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也有纺织、服装、酒业、机械、轻工、冶金、食品、花木等传统产业集群。

  (二)发展格局不断优化

  江苏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同时加大战略新兴产业的引资力度,优化创新创业投资环境,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向高端发展。

  (三)重点行业发展迅猛

  江苏的新型电力(新能源)设备、物联网、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战略新兴产业,通过打通上下游产业,已有效实现整体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的提高。

  三、江苏省战略新兴产业新型技术

  工人配置与产业结构匹配度根据“赛尔奎因-钱纳里结构变动模式”的基本思想得知,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在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上一般应保持合理的比例,超出这一比例的程度被称为产业人才结构偏离度。孙爱武(2015)提出产业人才结构偏离度计算公式,计算得出江苏省战略新兴产业新型技术工人配置偏离度。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因而本文仅选取战略新兴产业中的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数据进行分析。从表1可知,江苏省战略新兴产业新型技术工人配置的偏离度为-0.87~1.57,就业人员在产业间的分布情况呈现不合理、不匹配状态,没有达到理想匹配状态。在表1选取的四个产业中,最紧缺的是医药制造业,最冗余的是航空航天制造业,从冗余变为紧缺的是仪器仪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新型技术工人配置偏离度为1.29~1.57,偏离度为正,说明医药制造业存在新型技术工人大量欠缺现象。航空航天制造业新型技术工人配置偏离度为-0.87~0.81,偏离度为负,说明航空航天制造业存在新型技术工人浪费现象。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新型技术工人配置偏离度为-0.16~-0.04,偏离度从负到正,说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起初存在新型技术工人浪费现象,后来出现欠缺现象。仪器仪表制造业新型技术工人配置偏离度为-0.04~1.32,偏离度从负到正,说明仪器仪表制造业存在新型技术工人浪费现象,后来出现欠缺现象。

  四、建议

  (一)遵循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英国“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途径,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从企业生产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按照新型技术工人的成长规律,科学、合理地去培养新型技术工人。

  (二)科学、长效的人才开发服务平台

  应构建科学、长效的人才开发服务平台,搭建两类平台体系。一是搭建新型技术工人市场公共信息交流平台,增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形成多元化的新型技术工人培养体系;二是以职业院校为主体,构建专业技术课程平台与学生追踪服务共享资源平台。

  (三)企业创新技能人才自主流动机制

  新型技术工人是企业创新的主体,处在企业生产、管理和创新的一线,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首先应提升新型技术工人适应环境的能力,其次应提升新型技术工人跨界混合的能力,最后应提升新型技术工人整合资源的能力。

  (四)一体化的区域内人才协调合作机制

  应大力建设一体化的区域内人才协调合作机制。一方面,借助各类新型技术工人引进平台,宣传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优势,扩大江苏省引才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人才流动工作机制,彻底消除在人才流动过程中区域间、行业间、企业内的身份限制与发展限制。

  作者:王春艳 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