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对用电的需求越来越大,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与电力息息相关,如何确保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供电质量成了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摘 要:本文讨论了三种10KV配网自动化故障处理模式,并对其特点、作用、难点做了比较分析,阐述了各方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表明通过现有的科学技术,我们还应该继续探索,完善故障处理模式,为我们今后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关键词:10KV配网,自动化,故障处理模式,电力工程师论文范文
引言
电力的发展、使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使配电网提升供电稳定性和供电质量,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改造配电网、实现10KV配网自动化,为此已投入了一大笔资金。而在实现了自动化之后,随之带来的故障问题当然也不容忽视。用不同的控制方式来做故障处理是会影响到10KV配网自动化性能的,配电自动化所用的控制方式可以决定配电终端、配电子站、配电主站之间要怎么配合来处理故障。
本文总结了现有的三种10KV配网自动化的故障处理模式:关于重合器的故障处理模式、关于主站控制的故障处理模式、关于系统保护的故障处理模式。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创刊于1978年1月,国内刊号:CN31-1122/G4,国际刊号:ISSN1006-4036,邮发代号:4-327。由国家教育部批准,华东师范大学主办。1996年由外语教学期刊质量检测网络中心评审为“优秀期刊”,2001年1月被国家出版总署授予“质量免检期刊”称号。本刊主要面向中小学英语教师和英语教学研究工作者,始终把“出特色期刊、办精品杂志”的思想放在首位,以推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为办刊宗旨。本刊为全国优秀核心期刊,中国外语教学期刊质量检测网络入网刊物、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一、供电配电网自动化的概念
在20世纪90年代,配电网自动化这个概念慢慢出现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将通信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与电力设备相结合,提高了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改进供电质量。结合供电部门的控制、监测、保护等相关工作,建立与客户的紧密关系。
除此之外,配电网自动化对于实现10KV配网自动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一,如上所说,它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配电网正常运行的时候,形成的优化配网运行方式,可以在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上,保证用户用电的时效性。其二,它对于高科技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推动作用,确保了高科技家用电器的用电需求。其三,它能够降低线路损耗,确保配电网安全无虑地运行。10KV配网自动化的产生正是顺应如今这个信息时代,适应这个社会上电子科技的发展趋势,抛开繁杂的人工操作,是工作生产更加高效快速。
二、从缺陷看10KV配网自动化供电结构的改善方向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10KV配网自动化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10KV配网自动化目前有自动化结构复杂,不接地的中性点等缺点,现在还有有些处理故障方面的技术基础无法彻底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着农村配网和城市配网这两种,输电网完全不同的配网方式。农村配网的输电量远远达不到城市配网的水平,更遑论负荷量。10KV配网自动化的供电结构只有环网和辐射网,在这个方面还需大力开发和加强。而将辐射网改造为手拉手供电的环网结构正是我们现在的改变方向。手拉手的线路结构,也就是闭环结构。本文就是要讨论在闭环结构中的几种故障处理模式。
三、 10KV配网自动化的故障处理模式
(一)故障处理模式之重合器的馈线故障处理
1重合器与过流脉冲计数型分段器配合
在这种处理模式中,总会提前预设好每台开关的重合次数,一旦重合次数达到了预设值,并且在分闸的状态之下,故障就会被隔离。
2重合器与电压- 时间型分段器配合
在这种故障处理模式中,每台开关都设有电流检测时间t1和延时合闸时间t2,当开关检测到电压信号后t2才合闸,合闸之后,在t1时间段内,检测开关有无电流。如果没有,那么这段不是故障区段,反之则说明故障在此区段内,找到故障并隔离。这其中要注意的是,要确保电流检测时间和延时合闸时间的准确性。
以上两种利用重合器和分段器配合的馈线自动化系统有点明显,它简单易操作,花费不高,并且不需要通过通信系统传递信息,不过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以下分条说明:
(1)虽然在故障发生之时,这种处理模式可以找出故障区段并自动封锁,从而保证恢复区域供电的最终目的。但是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处理模式并不能检测出线路的负荷量,不能确定用户的用电规律,不能系统有效的确立一套运行方案。
(2)当出现单相接地这种异常情况的时候,这种处理模式并不能处理单相接地的问题,也无法提供有用的相关信息。
(3)这两种方法一般作用于有两个电源的开环运行网络当中,当在环网闭环结构中运行时,并不能保证自动封锁故障区域。
(4) 当联络开关处于合闸状态这种非正常的运行状况下,将馈线上其他分段开关作为临时联络开关,这种系统就会发生混乱。这是因为这种情况和分段器常规的整定情况不符,必须要工作人员重新到现场设定新的定置,这对工作会造成极大的不便。
3故障处理模式之主站遥控FTU的馈线故障处理
这种模式,就需要将装设馈线终端单元(FTU)装设在各个开关上。在故障发生的时候,各FTU就可以将故障前和故障时的重要相关信息记录下来。迅速将这些信息上表传到控制中心,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分析之后,给出最优解决方案。通过主站监控的馈线故障处理方式,能够快递找到病灶,并且马上解决。最终,通过遥控的方式,隔离故障区段,恢复健全的全区段供电,大力提高了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这种馈线故障处理方案利用主站控制FTU,核心是集中控制。这种方法可以迅速切除故障,实现故障隔离。从目前的实施效果来看,这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可是,却一定要依靠配电网的通信系统。如果通信系统瘫痪或者出现状况,信息传递不及时,那么这种方法也就不能实现了。
4故障处理模式之系统保护的馈线故障处理
系统保护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馈线紧急处理模式,它的前景很被人看好。它可以利用良好的通信系统和分散安装的配电终端,是通过特殊原理操作的全线速动式区域性馈线保护。系统保护模式可以将故障直接封锁在故障区域,而不会影响非故障区域。
(1)基本原理
当馈线网络上发生相间故障或三相故障之时,安装在各开关处的 FTU立刻起动,明确自身的功率方向后,迅速通过现场总线与相邻FTU通信,综合比较后确定出发生故障的区段, 跳开该区段两端的开关,完成故障隔离。
(2)优点及应用前景
馈线系统保护主要是延续了高压线路纵联保护的原则,利用通信选择性的实现了系统保护。它可以一次性迅速做故障处理;也可以在不影响非故障区段的情况下,直接将故障封锁在故障区段;还可以不经配电主站、配电子站,完全将保护功能下放到FTU,总的来说,就是使10KV配网自动化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目前我国的10KV配网自动化故障处理,大部分还是利用重合器,利用主站控制FTU的模式也已经慢慢展开。但是还鲜少有机构利用系统保护来处理10KV配网自动化中所遇到的故障。将这三种故障处理模式做一比较能看出,系统保护模式更加合理快捷。处理故障时更加智能化和系统化,也慢慢发展形成健全完整的故障处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邱璇. 浅析如何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J]. 装备制造. 2010(04)
[2] 张晓茹,池长斌. 调控一体化 配网自动化 凤城智能电网建设带来供电革新[J]. 宁夏画报(生活版). 2010(06)
[3] 田军. 提高10KV配电系统、高成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J]. 北方经贸. 2010(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