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权威的中英文核心期刊目录大全,最新2023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查询,英文论文期刊发表学术咨询服务。
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地矿论文海外地质矿产勘查风险规避和防范措施

作者: congcong2015-12-15阅读:文章来源:中文核心期刊网

  类似南美、非洲这样的矿产国家,政策随意性太大,地质勘查数据也不完备,地质矿产勘查风险很大。风险的规避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有国家的支持,相信有国家的强力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中国企业海外地质矿产勘查项目一定会有长远发展。这是篇地矿论文

  推荐期刊:物探装备 地矿勘探论文发表,杂志曾用名:石油物探装备。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物探装备

  关键词:矿产勘查;风险探析;“走出去”战略;风险规避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4-06 -03

  引言

  地质勘查属国际上公认的高风险行业, 中国企业海外进行地质矿产勘查面临地缘政治风险和对资源的勘探风险。走出去,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对资源的勘探风险中又新增了许多新的国际性风险因素(王凯,2008)。那么,我们通常都会遇到哪些风险,又该如何规避这些风险,确保海外地质矿产勘查项目取得长远发展。近8年来,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在省局的关心和帮助下顺势而出,充分把握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机遇,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功地实施了两个国外地质矿产勘查项目,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又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更积累了许多涉外管理经验,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海外地质矿产勘查项目的风险应对与规避经验。毫不夸张地说,正是有了我们对海外地勘风险的认识、分析和采取积极有效的规避措施,才使我们在海外地质矿产勘查项目中取得很大成功。

  一、海外地质矿产勘查风险因素

  (一)地缘政治风险

  当前,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北非、中东持续动荡,有些国家政权更迭频繁,像之前的伊拉克,前不久的利比亚,都给中国和中资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1、东道国与中国微妙的国家关系

  中国一直对国际社会承诺和平发展,但是中国的崛起让周边及国际上的一些国家感到压力,这些国家政府都对中资企业怀有警戒甚至排斥的现象:越南拉拢外资在南海勘探油气却拒绝中资企业进入;缅甸单方叫停密松水电站建设项目;与越南称兄道弟的老挝收紧对中资企业对矿产勘查和开发的进入。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中资企业顺利进行海外地质矿产勘查项目。

  2、东道国的政策随意性

  许多经济落后的国家政策随意性太大,法律朝令夕改,像南美部分国家、非洲这些地区尤为突出。2009年以来,老挝政府整顿矿业市场,冻结了探矿权、采矿权审批,使得一大批地矿企业处于关门歇业状态,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

  3、东道国政府官僚主义严重,办事效率低

  许多东道国都属于经济相对最后的国家,政府官僚主义严重,办事效率低下;政府政策不透明,惩治贪腐力度不够甚至包庇纵容,造成部分政府工作人员腐败现象严重,更有明目张胆向矿业企业索贿之事。在老挝面见官员所递的方便费与官员的级别成正比,但是级别太高只能找到秘书或者助理,还要通过预约,这就需要花更多的金钱和时间、精力。在老挝国办一个探矿证要花很长的周期,我们04年进去直到08年才弄到一个普查证,这个的前提是企业要为他们国家做出贡献,要么捐资建校,要么修路搭桥甚至包括给各级别的官员的好处费等等,南京某企业在首都万象修了长约13公里的高速路才申请到一个探矿权证。

  4、东道国民众游行示威影响

  许多国家经常发生民众示威游行活动,大规模的民众游行示威活动严重冲击着当地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对在当地的外国矿业企业造成较大影响。有些示威是出于对国内政治、经济等环境的不满,有些甚至是单方面针对中国和中资企业。越南就因为和中国的南海纠纷爆发了大规模民众游行示威反对中国,而越南政府竟包庇纵容甚至某些官员公开支持;柬埔寨民众在首都金边万谷湖附近集会示威抗议中资企业在万谷湖周围进行的地产开发项目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中国企业的利益。

  5、地质矿产勘查受到当地民众的排斥甚至暴力阻止

  有些民众怀有排外和仇富心理,再加上一些所谓环保人士的鼓动,当地居民会聚众闹事,阻止矿产勘查开发进行。而当地政府对当地居民闹事一般采取默认态度,这对地质矿产勘查项目的影响极大,部分项目会因此而被迫中止(郑会俊,2010)。

  6、罢工的影响

  近几年,有些所谓“西式民主”或者经济落后国家多次发生全国性罢工,执政当局对此则无能为力,使中国企业海外地质矿产勘查项目蒙受很大损失。而像老挝这样生活基本无任何压力的国家,虽然基本没有大规模罢工现象,但是,一个工人任何时候都可能会歇工,甚至会领了工钱再歇工,有时候只要他不愿意干了,给再多的钱他都不给你干活,使工作进步落后于时间安排,最后造成损失。

  (二)勘查技术风险

  固体矿产勘查在世界各国都属于基础产业,勘查体制方面有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两种, 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且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各国都有自己的勘查技术标准,而各个部门的职能关系又不同于国内(王永生,2005)。以下为中资企业海外地质矿产勘查可能遇到的技术风险。

  1、基础地质资料匾乏,部分地质资料甚至弄虚作假

  由于技术和经济原因,有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尚无公益性的地质勘查单位,基础性地质资料很少。有些政府主管部门或者多数矿权所有人能够提供的只有矿权范围坐标和一张精度很低的地形地质图。此外,还普遍存在地质资料失真的现象。在老挝的普查项目买到的是越南政府帮助做的1/20万地形地质图,但是存在明显的错误。

  2、勘查区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基础设施配套差

  许多勘查区处于偏远落后地区,多数无铁路,甚至许多地方还没有高速公路,只有简易土路通往矿区,因此运输能力较弱。有些国家通信领域发展缓慢,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等普及率极低。电力供应仅够城镇居民生活用。像在老挝国北部省份华潘省省会桑怒市只有两家网吧提供上网服务,且网速极慢,根本满足不了工作需要;在农村几乎每户人家都有小型的水力发电机发电来满足照明需要。

  3、自身不适应海外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1)对东道国执行的地质矿产勘查规范缺乏充分的了解。在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中要按照东道国执行的标准开展工作,否则无法进行验收,从而使企业海外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前功尽弃、血本无归。(2)对拟勘查区域的地质资料收集与整理不足。在进入海外地质矿产勘查区域之前对该区域的地质资料研究分析做得不够,可能得出错误判断。(3)地质找矿理论与成矿模式对勘查的矿床不适用。任何成矿理论都和当时所处的历史或者时间阶段密切相关,对已有的理论、模式等,不应拒绝,也不能肓从,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相同类型的矿床,其成矿模式与找矿标志可能发生很大变化。

  二、风险规避和防范措施

  (一)避开政策、政治风险较大的国家

  数据表明,国际风险勘探投资投向澳大利亚、加拿大、南美部分社会稳定国家的资金占整个风险勘探投资的2/3,而像非洲等高风险地区的投资比例则下降。虽然像澳大利亚这样成熟矿产国政府最近几番表现出对中国投资的警惕,但是选择此类国家更有利于规避政策、政治风险。有意思的是,参加“2009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时来自刚果金、蒙古、尼日利亚等11个新型矿产国的部长集体向中国矿企“兜售”矿产资源,最常被强调的也是这些国家正在逐步完善的矿产勘查资料,以及稳定的政局(李若馨,2009)。

  (二)增强投资信心,掌握投资信息

  调整心态,适应所在国家的政治、政策、人文、法律等环境,努力缩小认识上的差距,把前期工作做好做实。与中国大使馆、领事馆多进行交流沟通,充分听取其意见,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

  (三)成立中资企业行业协会

  成立一个关于地质勘查、矿业开发的中资企业行业协会,专人负责收集所在国成矿区带的地质矿产信息,包括当地的投资环境,这些信息发布给中资地勘企业,便于他们选择项目,并进行投资决策。各企业间定期进行交流,信息互通有无,避免盲目与冒进(国土资源部,2009)。

  (四)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

  加快人才培养;当今世界竞争的核心是人才,具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成为决定自身成功与否的条件。目前极为稀缺具备地质勘查、开采、加工和选冶以及贸易等方面知识同时了解一定的国际政治、经济、法律、金融知识还能熟练运用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其次是对成矿理论与勘探技术进行研究创新,任何理论都是在特定的条件和时间下形成的,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前 人的研究成果不应摒弃,也不能盲从。第三是加强勘查技术方法的创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用科技进步完善和发展勘查技术是当前世界矿产勘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可明显降低勘查成本,大幅度提高生产率,因此要在地质矿产勘查技术方法研究、装备研制与开发和信息提取与处理上下功夫,自主创新(郑会俊2010;王瑞江,2007)。

  (五)初出国门远离偏远山区

  偏远山区基础设施差、自然环境恶劣。只能依据东道国或者外资合作伙伴提供的原始勘查数据直接限定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范围。初出国门者,可以先选择已见矿或拟开发的矿山进行合作,待自身积累足够经验后在转向高风险地区。

  (六)与当地政府和居民建立和谐关系

  只有树立合作共赢理念,与当地居民建立和谐关系,才能真正融入当地经济和社会,特别是对经济还比较落后的国家更要着眼长远,有取有舍才能使中资企业在海外走得更远,走得更顺(郑会俊,2010)。

  (七)承担相应社会责任

  鉴于大部分勘查区都处于贫穷落后状态,所有外资企业都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当地帮助,其中多为基础设施建设,这几乎成为国际上的潜规则。

  (八)切实做好勘查前期的准备工作

  许多拟勘查区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可能没有基础性地质资料可以利用,有些资料的可信度一般较低。需要地质勘查人员切实做好前期地质工作,甚至需要进行矿区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工作。

  (九)积极做好地质资料二次开发

  运用地质资料二次开发进一步研究矿区(下转第32页)(上接第7页)周边及深部是否有新矿体的可能性。

  三、结语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后可能遇到的风险已经受到国土资源部的高度重视。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表示,国土部今后将为计划“走出去”的矿业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支持。另外,还会协调有关金融机构,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方面的支持;他还表示,单向的勘测技术国内都是具备的,国内企业缺乏的是运作经验和更为畅通广泛的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境外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若干意见[C].昆明:大讨论座谈会材料9.2009-12-02.

  [2]李若馨,蔡宗琦.海外收矿须重视勘探风险[N].中国证券报,2009-10-22.

  [3]王永生..国外固体矿产勘查产业体制与机制[J].浙江国土资源,Z1:71-73.

  [4]王瑞江.国外深部找矿工作发展趋势[R].合肥:2007年全国深部找矿工作研讨会汇报材料,2007-09-28.

  [5]王凯.国外地质勘查项目风险管理操作实物及理论探讨[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2:38-40.

  [6]郑会俊玻利维亚矿业开发的机遇与风险[Z].地矿文化,2010-08-1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