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权威的中英文核心期刊目录大全,最新2023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查询,英文论文期刊发表学术咨询服务。
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土木工程论文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设计

作者: 石编辑2016-03-12阅读:文章来源:未知

  本篇土木工程论文分析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设计,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是一直被人们探讨的话题,工程结构的安全设计是保障建筑物质量安全的首要条件。因此,设计人员要真正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设计中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的识别能力,在工作过程中针对不同设计问题积累经验,保证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合理性。

  《土木工程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土木工程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土木工程界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主要报道土木工程各专业领域的发展综述,重大土木工程实录,建筑结构、桥梁结构、岩土力学及地基基础、隧道及地下结构、道路及交通工程、建设管理等专业在科研、设计、施工方面的重要成果及发展状况,同时也刊登建筑材料、港口、水利、市政、计算机应用、力学、防灾减灾等专业中与上述学科交叉或有密切联系的论文报告。本刊办刊宗旨为促进国内外土木工程界的学术交流。

土木工程学报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安全;安全设计

  1.结构安全设计重要性

  土木建筑工程中,始终贯彻着“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则。工程结构设计的核心是防止建筑物的震坏倒塌,保障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工程安全性也取决于设计人员的结构设计、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以及建筑物的合理使用、日常维护等。国际上对于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设计规范水平较高,但我国有关建设部门对工程结构设计的管理处于较低的水平。一般情况下,工程事故较少发生,很少有重大损失的出现。我国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设计规范的缺陷就在于工程牢固性较差,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不足等。工程整体牢固性是保障建筑质量安全的前提,也是结构安全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安全设计的要求就是在建筑物出现局部损坏时也不影响整体建筑的破坏倒塌,真正达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目的。工程的整体牢固性取决于结构的良好延性以及必要的冗余度。这样才能在地震、爆炸等灾害出现时能够最大限度的减低损失。所以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设计一定要高度的重视,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2.安全设计隐患

  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对结构的抗震设计考虑不足、设计不够合理以及设计中存在的偷工减料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汶川、玉树相继出现地震灾害。这些惨痛的教训也提醒了我们,我国有些地方的建筑抗震性能远没有达到我国规范所规定的标准。结构抗震水平的提高是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因为我国地广人多,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土质不同,产生地震的机率和级别也不相同。所以设计人员要对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根据抗震规范进行具体的设计。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些建筑开发商不按照规范条例,让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减少钢材的使用,以追求高额的利润。导致建筑材料性能的减弱,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安全性。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会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或者一些客观的因素导致结构设计的不合理,造成安全隐患。也有一些是因为设计人员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只注重建筑外表而忽视了结构的质量安全。

  3.结构安全设计

  3.1提高安全设计意识

  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是一种复杂、精确的工作,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理解规范条文,对自己严格要求,做到每步设计都要清晰明了,在工作空闲时间,进行经常性的总结、反思,为以后积累工作经验。同时,设计人员要了解建筑抗震性的重要,转换陈旧思想。若条件允许,尽量到地震前线了解情况,深刻的认识地震的危害及破坏形式,为以后工作提供指导思想。

  3.2重视研发项目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模拟设计软件也开始出现。在土木工程中,外观独特、造型新颖的工程结构往往设计的难度较大,计算起来较复杂,对设计人员的知识能力以及计算机软件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与计算机设计软件有密切的联系,需要工程结构的编程人员、设计人员进行深度的交流沟通及全面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对设计软件的开发,达到推新创新的效果。

  3.3遵守有关规范

  社会经济的腾发带来了建筑业的长足进步,建筑的结构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对此我国也出台了一些具有强制性的规范条例。为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遵守有关规范,若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不满足有关规范的行为,要立即提出,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于多次违规且不加改正的工程设计人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避免出现严重的安全损失。

  3.4明确设计理念

  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的提高,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设计人员要认真对待。制约工程结构安全水准的因素较多,既包括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包括设计、施工水平等因素。所以,国家相关部门需要与工程界、经济界等各界人士进行探讨,寻求符合我国建筑结构的耐久性指标和设计水准。其次,要明白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提高并不是一味的增加钢筋、水泥用量,需要对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科学认真的分析,在以强化管理和科技的进步进行辅助,才能提高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

  4.特殊部位分析

  4.1地基基础设计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地基基础设计是设计人员需要重视的地方。它不仅影响到后期工作的进行,而且是整个工程安全性的决定因素。

  结构地基基础设计中,要考虑施工场地所处的地质、水位、结构类型、施工条件以及实用功能等情况。要保障工程不能发生沉降和倾斜,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为保证地基安全,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对建筑物相邻的构筑物的地下设施标高、位置要进行详细了解。同时,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不尽相同,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条件都有所差异。而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无法对不同地区的地基基础做出详细的描述、规定。所以,地方性标准的建立能够把不同地区的地基类型、设计方法进行详细的规定描述。因此,在地基基础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施工经验以及当地施工条件,并深入学习地方性规范,保证整体结构设计或者后期结构设计的顺利进行。

  4.2结构刚度设计分析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层数开始越来越高。为达到建筑结构的刚度要求,需要对层间的位移进行控制。既对构件的刚度大小、截面大小附加相对指标。由于建筑抗侧刚度对结构安全性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设计中要特别注意。设计的刚柔度由设计人员考虑。一般情况下,由于高层住宅的普及,设计中都采用较刚的设计方法,但由于房间开间较小,剪力墙较多、较厚,因此对材料是一种浪费。在计算中,最大弹性的层间位移角在1/2000至1/3000范围内。若施工现场土质较好,或有地下室存在,建筑抗侧刚度可以设计的较柔一些。当满足结构变形限值时,可以尽量减低刚度的设计,这样既可以减小地震作用,也达到了设计经济性的目的。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