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准朔铁路黄河特大桥为背景介绍了钢管拱混凝土顶升及顶升钢纤维混凝土的特点和施工难点,并讲述了顶升灌注混凝土的施工方案
关键词:黄河特大桥,顶升,钢管混凝土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黄河特大桥主跨钢管混凝土拱为提篮型,矢高58.73m,矢跨比为1/6。拱肋横向内倾角8°,单根拱肋采用等宽变高截面,其宽度4米。每条拱肋由4根φ1500mm、壁厚30~35mm的弦管组成,弦管之间由20mm厚的平联板钢板连接形成哑铃型,上下哑铃之间由H型杆件和箱型杆件连接。
拱肋弦管及平联板内灌注C50补偿收缩混凝土,为了保证拱肋混凝土的整体性,拱肋混凝土采用连续接力顶升法灌注。
2.2气象资料
施工地区属中温带亚干旱区,区内降雨稀少,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冬春两季多风,蒸发量大。历年平均气温:7.5℃。
3.主要工程数量
3.1 C50纤维素纤维混凝土
S0、S1拱节埋入二期混凝土,弦管内和实腹板内混凝土需掺加纤维素纤维(UF500),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耐久性,掺入量0.9kg/m3 。每单肢拱节内混凝土体积为106m3。混凝土灌注范围:拱肋弦管和平联板内的拱座混凝土上弦浇至A1节点部位的隔仓板以下0.5m,下弦浇至E1节点之间的隔仓板以下0.5m。
3.2 C50钢纤维混凝土
钢管拱上弦拱脚交界面以上21m(水平距离)、下弦拱脚交界面10m以上(水平距离)范围、拱肋拱脚交界面以下0.5m(平行交界面)范围及拱脚圆柱台内为钢纤维微膨胀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中的钢纤维采用高强钢丝切断型,抗拉强度采用1000级,抗拉强度不小于1000N/mm ,其技术条件应满足《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要求。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不低于7.0Mpa。
钢纤维混凝土:上弦管单侧单根内钢纤维混凝土42.48m3.;上弦平联板内钢纤维混凝土24.38m3;下弦管单侧单根内钢纤维混凝土21.57m3.;下弦平联板内钢纤维混凝土12.38m3。钢纤维混凝土合计659 m3。
3.3 C50补偿收缩混凝土
钢管拱拱肋其余部分采用C50补偿收缩混凝土,限制膨胀率不低于2.5×10-4,其中拱顶下弦平联板103.3m范围不灌注混凝土。
上、下弦半拱每根钢管混凝土的灌注量分别为275.17m3 和287.22m3 ,上、下弦平联板混凝土的灌注量分别为157.98m3和116.2m3。补偿收缩混凝土合计5595.84m3。
4.工程特点、难点
4.1工程特点
(1)顶升直径大,高度大:主拱弦管直径1.5m,累计最大顶升高度67.5m;
(2)混凝土顶升量大:拱肋顶升混凝土共6255 m3,最大单次顶升635 m3;
(3)科技含量高:钢管拱顶升混凝土线型监测控制、满足抗拉强度及泵送要求的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制、大管径混凝土顶升施工均有较高科技含量。
4.2工程难点
(1)拱肋横跨黄河,属大江、大河深水临空作业,施工控制难度大;
(2)拱肋一根弦管内或平联板内混凝土强度达到90%后,才能灌注下一根钢管内或平联板内的混凝土,且拱肋上弦混凝土灌注养护温度为5-10℃,下弦为5-15℃,施工周期短但混凝土数量大。
(3)钢纤维混凝土要求轴心抗拉强度不低于7.0MPa且满足泵送要求,混凝土配制难度大。
(4)施工现场地形及拱肋结构复杂,泵管布置难度大。
(5)单次顶升混凝土数量大。
5.施工方案
拱肋混凝土施工采用单根弦管两岸对称施工,按照设计“2012-01工作联系单”文件要求,拱肋混凝土施工顺序为:
下游上弦外侧管→上游上弦外侧管→上游下弦内侧管→下游下弦内侧管→下游上弦内侧管→上游上弦内侧管→上游上弦平联板→下游上弦平联板→下游下弦外侧管→上游下弦外侧管→上游下弦平联板→下游下弦平联板。
单根弦管或平联板施工采用分段连续施工的方法,一根弦管内或平联板内混凝土强度达到90%后,才能灌注下一根钢管内或平联板内混凝土。根据混凝土的类型及顶升孔的位置对拱肋混凝土进行分段施工,分段情况见下表。
6.结束语
准朔黄河特大桥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目前顶升施工已顺利完成。该桥的顶升施工方法可以在今后施工同类桥梁时借鉴。
相关论文
专业专注学术服务 推荐期刊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工作时间:9:00 -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