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权威的中英文核心期刊目录大全,最新2023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查询,英文论文期刊发表学术咨询服务。
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交通运输论文发表浅析城区道路交通建设和管理

作者: admin2013-06-07阅读:文章来源:未知

  摘要: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与完善,是现代化城市高效率运转的重要支撑,本文对通化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几个相关问题做了简单地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道路交通,建设,管理

  通化市地处于长白山系的西南端,长白山系环亘全市三分之二以上面积;中心城区周边群山环绕,一条浑江贯穿其中,整个城区成带状狭长形状。城市可建设用地高度紧张,比较零碎,缺乏整块成规模用地,现状道路交通设施用地人均面积不到11每平方米。

  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与完善,是现代化城市高效率运转的重要支

  撑。现对通化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几个相关问题简单分析如下:

  一、对外交通系统的整体能力较差。交通区位呈现边缘态势,距

  离东北地区主要中心城市(长春、沈阳等)时间距离均在3小时以上。对外公路主要包括两条国道(集锡线、鹤大线)和一条省道(省长线),并尚需借用城市主干路穿越城区内部。通化市境内铁路主要由沈吉线、四梅线、梅集线、鸭大线组成,四条铁路线综合能力利用率平均为90%,铁路运输能力接近饱和,铁路货运量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针对以上现状,中心城区在未来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应加快高速公路、铁路、口岸、陆港的建设步伐,构建布局合理、结构完善、衔接顺畅、安全可靠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以提速扩能为目标,实施铁路建设和改造工程,提高通行能力和质量,实现客运快速化和货运重载化。目前东北东部铁路(通化段)已建成通车。扩能改造沈吉铁路复线,新建四平至通化至松江河快速铁路,争取建设通化至集安快速铁路。

  形成以通化至长春、通化至沈阳、通化至丹东、通化至靖宇、通化至集安、梅河口至草市、营城子至松江河(辉南段)、辉南至临江(辉南段)等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为支线的多元化公路网络,形成“1小时域内(通达县、市)、2小时省会(通达长春、沈阳)、3小时出海(通达丹东港)”的交通格局。

  建设具有保税功能,集服务、联检、物流为一体的通化陆港,承接丹东港区的功能并享受相关政策,实现丹东港区与通化陆港的一体化管理。

  二、城市道路纵横交错、狭窄而局促,城市干路缺乏系统性,大量断头路及交通瓶颈共存,不利于城市空间的合理有序发展。

  分析通化城市交通的变化趋势和城市发展的目标方向,在城市地形条件约束和可能的布局形态下,制定高效率的运输策略和建立协调的土地利用至关重要。需加快城市骨干道路网络建设,完善市区道路系统,保证城市内外交通便捷对接,支持城市空间发展。

  道路网主骨架应由城市干路组成,保持网状结构,主要满足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各组团内部路网,根据用地布局形态形成相应的方格网或自由式的道路网布局,并与组团之间的网状路网骨架形成良好沟通。

  整体道路系统以主干路为骨架,次干路和支路为补充,功能分明、等级合理、具有一定弹性的,促进通化城市规模扩展、支持用地布局与功能组织、满足交通需求增长,为协调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道路设施条件及交通运行环境。

  三、公交线路主要集中在东源路、东通化大街、建设大街、玉皇山大桥、东昌路、新华大街、光明路等有限的几条干道上,中心城区整体公交线路覆盖率较低。中心城区公交全日出行比例接近18%。

  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高效利用道路交通设施资源,引导合理交通方式结构,形成现代化、多层次、高效率的以快速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公共交通体系。提高公交线网覆盖率,扩大服务范围,合理设置枢纽及站点,增强可达性;缩小发车间隔,公交路权优先,提高行车速度,减少超载现象;及时更新车辆,改善候车条件;改善现有公交体系单一状况,提供适合不同需求的多层次公交方式。同时,应改善市民的步行环境,规划建设天桥、地道、空中走廊等步行交通设施,引导人车分流,确保行人出行的便捷、安全。

  例如:香港有700余万人口,道路里程仅2040公里,平均每1000名港人仅拥有0.29公里的道路。但香港城市交通多数情况下畅通无阻、秩序井然,其中公共交通承担了每天市民出行的90%以上的交通量;并且目前共建有行人天桥685座,行人隧道426条。

  四、由于快速增长的机动化交通需求,路外停车场建设滞后等因素,路边停车将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停车需求,同时会对路面动态交通造成极大干扰。

  应建立与机动车发展水平相协调、与用地规划有机结合、与道路及公共交通设施规划高度整合的区域差别化停车设施系统。

  要重视老城区地形和现状情况,通过控制泊位总量的限制供应和高收费政策实现低水平的停车供需平衡;新城区停车供给应该较为充足,在各类公共活动中心优先提供短时公共停车泊位,保障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停车费率差别限制长时间的停车需求;交通性干道严格限制路内停车,部分有条件的生活服务性道路可以有计划的安排部分路内停车;旅游交通停车泊位主要在规划的旅游交通集散中心和主要宾馆、饭店和主要景点周围规划停车场解决。将停车场这类基础设施由政府的一元化投资,变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甚至个人均可出资、集资的多元化投资,扶持停车场建设走产业化道路,通过市场机制逐步解决“停车难”问题。

  五、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不够完善,市民交通意识淡漠。城市次干路、支路路口缺少红绿灯,隔离设施缺乏,车辆随意调头,行人不走斑马线,乱穿马路等现象严重,交通事故隐患非常明显。

  应对道路管理设施进行检查、完善和改进,使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隔离设施的设置与改进及时、规范。应尽快应建立科技化、高度智能化的交通指挥系统,从“点控制”(道路交叉口控制)到“线控制”(道路通行控制),进而发展到整个城区 “面控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和遍布区域的探测器、摄像头、大型可变电子显示屏幕、实时交通广播等,科学控制和引导交通流)。加强动态交通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发布,逐步建立交通自适用信号灯控制。

  多方面加强交通法规的教育和宣传,特别是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执法部门要严格履行职责,同时,社会(广大市民)也要对其进行监督。建议建立全市交通监控调度指挥中心,配置交通管理网络系统,实时采集和发布交通信息,科学疏导交通,及时接警处理事故。加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执法力度加强交通警察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交警素质,研究新形势下交通执法的新模式,严格执法、公正执法、规范执法。加大对车辆冲红灯、逆道、抢道等违章行为的处理力度。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通化市与周边城市相比,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应及早重视建设科学合理高效的道路交通网络系统,建立健全完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为通化市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