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提供中英文核心期刊目录大全,最新2023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查询,英文论文发表期刊咨询服务。
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畜牧职称论文规模化畜牧养殖作用

作者: shicong2017-07-06阅读:文章来源: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这篇畜牧职称论文通过对现有规模化养殖在生态环境中的影响分析,针对其问题进行原因探查和制定相关对策,希望能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一些帮助作用。在实际的应用探索中还应对对策中的一些方面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例如生产技术改进方法,管理体系完善措施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生态稳定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只有改善规模化养殖在生态环境中的影响才能推动其进一步的发展。《养殖技术顾问》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月刊(每月5日出版),大16开,正文288页,国际刊号为ISSN1673-1921,国内刊号为CN23-1476/S,邮发代号14-304。本杂志以“普及养殖知识,推广新技术,为养殖场、养殖户和基层技术人员服务”为办刊宗旨,辟有“畜禽饲养、繁育改良、饲料饲草、毛皮动物、疫病防治、检疫检验、兽药疫苗、机械设备、职业技能培训、畜产品加工、牧业观察、研究与综述”等栏目,内容实用具体、操作性强。本刊注重科学性、实用性、时效性。

养殖技术顾问

  摘要:生态环境是一切发展的根本,近年来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及未来的解决方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对生态环境有着怎样的影响,防治对策又是什么,这就是本文将要阐述的内容。

  关键词:生态环境;规模化畜牧养殖;影响及原因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畜牧养殖业获得了跨越性的发展,养殖户在这个过程中由分散式养殖经营渐渐地转变为规模化畜牧养殖,其生产能力大大提高。规模化畜牧养殖满足了社会对于供给的需求,丰富了生活中人们对食物种类的选择。但是,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带来了更大的破坏,改善规模化畜牧养殖所产生的环境破坏问题将是未来对与技术集约型的畜牧发展,资源合理利用型发展的重大推进。

  1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对水源的影响

  畜牧养殖的进行离不开水源的配合,所以在畜牧养殖产区中通常会有湖泊等其它水源存在。在早先的旧有散养模式中,家畜的粪便等排泄废物能够使附近的土地更加肥沃,但当前规模化的养殖模式使得这种“肥沃”变得难以接受。家畜粪便及其他排泄废物含有大量的钾钙磷等营养物质,过多粪便产生使得水源变得富营养化,破坏水源本身的生态系统造成水中生物的大量死亡,水质变差,进而对人民的饮水问题带来困扰。

  1.2对空气的影响

  规模化养殖是牲畜大量集中的养殖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牲畜不仅会产生大量的排泄废物和废气,降低空气质量,废物中存在的大量有机质在经过厌氧发酵后还会产生更多的有毒废气。这些对于生活在附近的人们来说,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与破坏。

  1.3对土壤的影响与对水源的破坏

  相似,牲畜大量的粪便的产生,在进入土壤后对土壤的分解能力带来极大的考验。同时牲畜家禽在放养时也会造成现有的土地植物体系的破坏,使得地区土地的生态发展进程退后。这些由于养殖场中规模化管理的疏漏和相关配套设施缺乏所产生的问题都会对土壤土地本身造成极大的破坏。

  2造成当前不利影响的原因

  2.1规模化养殖的生产技术不完善

  旧有的生产中,散养模式由于规模小和发展时间久远,所以其对于养殖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废弃物处理等都能进行很好的应对,但当前的大规模养殖由于养殖规模过大和生产方式转变以及发展时间不足使得现有的生产技术存在不足,对于很多问题都不能进行妥善处理。例如对牲畜家禽的排泄废物只能做搁置处理等。

  2.2畜牧养殖基地由农村向城市靠拢

  为了更加及时地解决城市对于食物新鲜供给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养殖者都将养殖基地建设在离城市非常近的郊区中。改变养殖位置就使得原先的一些生产技术不再适用。例如,排泄废物在原先可以直接被当作有机肥料送到农民手中,但现在排泄废物的运输成本提高并且粪便无法就近解决等都使得原先的模式不再适用,另外,养殖基地的建设占用了农产品生产的土地,地区性的种植与畜牧养殖不相协调,是产生生态破坏的又一项不利因素。

  2.3规模化养殖管理体系不健全

  管理的缺失使得很多能够避免的危害无法避免,例如不及时进行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使得粪便等废物对周围水源土壤造成严重的破坏等。管理体系的健全能够保证养殖基地的良性运作,而不健全则会对自身发展带来隐患,为附近的生态环境带来隐患。

  3基于生态保护理念的保护对策

  相关部门应增强对生态保护相关问题的重视程度,对所管理区域的畜牧养殖基地做出技术指导与生产监督,对附近的生态系数进行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相关部门进行介入是责无旁贷的。完善现有的生产管理体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将问题一直搁置,不然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改善生产技术,例如将数量巨大的排泄废物通过技术改进使其成为能够被农民接受的有机肥料,进行沼气化改造等,降低其对环境的直接破坏,变害为利。基地的生产者也要提高个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