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养殖中,需要结合肉羊品种的生活习性制定针对性的饲养管理方案。但在长时间肉羊养殖中,很多养殖户由于养殖规模较小,一直沿用经验式的养殖模式,导致肉羊养殖周期较长,饲料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低下,难以提高养殖户的整体收入水平。因此,需要加强肉羊养殖技术创新,认真分析目前肉羊养殖所存在的多种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保障肉羊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该文分析了肉羊养殖现状和养殖技术,希望通过该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肉羊养殖现状;养殖技术;存在问题;对策
目前我国肉羊养殖技术仍然处于传统落后阶段,养殖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需要加强优质肉羊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肉羊养殖效率和养殖效益。在肉羊养殖中,除要保证肉羊健康生长外,还应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养殖效率,保证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出栏要求,进而为养殖场获取更高经济效益。
1现状
重庆市合川区土场镇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大镇,该地区主要以工业生产为主。但由于不合理的工业生产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小的破坏,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为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地区,不断加强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产业,但从整体养殖情况分析,养殖规模较小,全镇肉羊养殖数量仅为200只左右,养殖较分散,抵抗能力较差。大多数养殖户沿用传统养殖模式,地区没有构建标准化的养殖场。为加速该地区畜牧养殖产业,尤其是肉羊养殖产业发展,需要开展广泛性的技术推广,向广大养殖户积极推广先进肉羊养殖技术,以此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
2养殖技术创新
2.1养殖场建造
在肉羊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为保证养殖户经济效益,需要对肉羊养殖环境严格控制,为肉羊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空间。在羊舍建造前应确保科学选择地址,需要保证通风较好,排灌方便,地势较高,背风向阳,同时还应远离人群聚集区、污染区和主要交通干道,养殖场周围要保证有充足的水源和电力,科学修建养殖舍。养殖舍在修建过程中应综合考虑通风、透光、温度湿度控制[1]。通常养殖舍坐南朝北,养殖舍内部应划分生产区域、生活区域和隔离区域,为肉羊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2.2种羊选择技术
我国本土肉羊品种多样,常见品种主要包括湖羊、小尾寒羊、阿勒泰羊,这些肉羊品种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肉质好,体格健壮,生长发育较快,繁殖周期较短,但繁殖能力不强。国外的肉羊品种主要包括美利奴羊、萨克福羊、波尔山羊,这些肉羊品种生产能力强,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多羔[2]。目前在肉羊养殖中,由于不合理的无序杂交,使本地肉羊品种的生产性能逐步下降,养殖周期变长,育肥效果变差。为加速本地品种改良,可以引进优质种公羊的冻精,开展人工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科学选育,保证选育的品种既符合母羊生产性能,又保持公羊遗传性状,加速本地羊品种改良,提高养殖效益[3]。肉羊引种要从有资质的种羊场引种,在引种前一定要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禁止从疫区引种。新引进的种羊不能立即混群养殖,应进行严格的隔离观察,进行严格的检疫检验,确保健康后才能混群养殖。在肉羊品种选择过程中,一定要确保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综合养殖区域的环境特点选择。在养殖中,可以根据地区实际情况,选择多个品种混养,实行多元化杂交育肥。
2.3肉羊繁殖技术
在肉羊养殖中,提高肉羊繁殖能力,对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有很大帮助。肉羊繁殖技术是整个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做好肉羊良种繁育工作,对保障养殖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实现肉羊高产稳产,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肉羊养殖中需要做好肉羊引种工作,构建科学合理的繁殖计划,应用科学高效的繁殖技术,为培育新品种打造肉羊品牌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4]。中小规模养殖场可以和大型养殖场合作,使用人工授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先进的养殖技术进行肉羊品种选育,促进本地肉羊品种改良。另外在肉羊养殖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养殖技术和繁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定期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逐步转变过去传统繁殖理念,提高养殖户对繁殖技术的使用效率和肉羊品种的繁殖能力,确保肉羊养殖产业高效发展。
2.4科学疫病防控
做好疫病防控工作是防范多种传染性疫病传播流行的最有效措施。肉羊养殖中常见疫病主要包括普通疾病、传染疾病、寄生虫疾病,其中普通疾病主要为内科疾病和外科疾病,该种类疾病不具有传染性,通常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在短时间内能恢复健康。但出现普通疾病后,一定要进行严格诊断,明确具体的致病原因,这样才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发病周期,降低死亡率[5]。传染性疾病是威胁较为严重的疾病,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这类疾病通常具有较强传染性,如果不能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控,在短时间内会引起剧烈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养殖场构建科学的防疫措施,构建完善的疫苗免疫程序,除每年做好重特大动物疫病免疫接种外,还要结合养殖场具体流行特点、发病规律,构建养殖场特定的疫苗免疫程序,实现对传染性疫病的有效预防,减少养殖业经济损失。针对某些传染性疾病,要明确是细菌性疾病还是病毒性疾病,然后结合不同疾病构建不同的治疗措施。对于某些重特大传染性疾病和人畜共患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封锁、隔离、扑杀、无害化处理,严禁将病死动物上市销售,避免疫情传播蔓延进而产生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降低对羊养殖产业造成的危害。寄生虫疾病主要包括体内寄生虫病和体外寄生虫病,不管是哪一种寄生虫病都会影响羊群健康生长。寄生虫在羊体体表体内繁殖,生长过程中会消耗羊机体的营养物质,导致羊机体营养物质供给不足,身体逐渐消瘦。通常寄生虫病属于慢性消耗类疾病,发生初期症状不是很明显,常错过最佳防治时期,等到出现临床症状后,表示病情已经快速传播蔓延,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另外某些寄生虫病的传播流行还会影响羊群的身体免疫能力,诱发一系列传染性疾病。因此需要养殖户构建完善的驱虫制度,除每年春秋两季进行定期的体表体内寄生虫驱虫外,结合养殖场机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在疫病流行高发期进行一次强化驱虫,能起到很好的防护效果,降低发病率。
3结束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羊肉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冬春季节,羊肉制品的需求量更大,如果养殖技术不合理,养殖技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就会导致肉羊价格飙升,进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利于消费市场稳定。因此需要结合目前肉羊养殖存在的多种问题,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努力提升养殖能力,积极应用最先进的养殖技术、养殖理念,减少养殖周期,降低饲料成本投入,减少养殖过程中各种疫病的出现,保障肉羊养殖效益,确保羊肉市场稳定。
作者:汪黎 单位:重庆市合川区土场镇畜牧兽医站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