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成为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基于此,分析当前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
为顺应时代发展,我国农作物栽培也朝着绿色、无污染的方向发展。同一般的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相比,无公害栽培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环境的要求上都更加严格,要求全面控制农药喷施量,科学把控好肥料使用量。如果无法有效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就难以满足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的要求。基于此,就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
1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在推广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受到传统栽培管理技术的影响,再加上农作物栽培人员思想认识、经验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1.1土地污染严重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对生长环境有一定要求,要求作物栽植地接近原生态,但在工业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环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当前,部分工厂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废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渗透到土壤中,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而许多农作物栽培区域就在工厂或者建筑物附近,从而导致生产的农作物营养价值低,重金属污染严重,在食用后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无法满足无公害农作物生产的要求[1]。
1.2农作物农药残留高
在农业生产中,不可避免会使用农药。农作物在生长的各个阶段都会受到病虫侵害,而为了有效防范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就必须使用农药。但同时,在施用农药过程中,一些农业种植者为了消灭害虫,会大量喷施农药。而过度使用农药,会增加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当农药残留达到一定量时,会降低农作物的营养价值,同时危害食用者的健康[2]。
1.3盲目使用肥料
在栽培农作物时,合理施用肥料非常重要,但若控制不好肥料的用量,就会适得其反。目前,部分栽培人员由于自身经验、技术等不足,过度使用肥料问题时有发生,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弱,从而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优化策略
当前,在农业生产中,无公害栽培技术是备受重视的一种农作物栽培技术。该项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证人们的食品安全,保护环境。在新时期的农业生产中,要科学应用该项管理技术,全面落实各环节的管理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2.1重视土壤污染问题
要想全面落实好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关键是要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特别是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大影响的土壤环境。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应加强和当地有关管理部门的沟通、合作,做好环境监管,严禁企业非法排放污染物。同时,要借助各种平台,向人们普及环保方面的知识,让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对农业生长的重要性,强化环保意识,并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此外,对未被污染的土壤还要加强管理,可在种植前测定土壤成分,获取准确的土壤数据信息,为后续肥、水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3]。
2.2做好种子管理工作
在农作物无公害技术管理过程中,种子管理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1)选择良种。种子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所选用种子的质量会影响后续生长状况及产量,且农作物在生长阶段病虫害频发的原因与品种选择不当有一定关系。许多农作物栽培人员在农业生产时,并未重视种子质量,种植的作物种子有些携带病菌,影响了后续生长。因此,要重视种子的选择和处理工作,提高种子抗病害的能力。(2)做好种子储存工作。种子在收获后到来年播种前都要保存好,避免在存储时发生霉变、虫蛀等问题,要结合种子的生理特征科学选择湿藏、干藏等方法,以保证种子的质量。
2.3科学使用农药,优化农作物栽培过程
在农作物无公害栽培过程中,要重视各环节的工作,综合考虑影响无公害栽培的因素,无论是农作物选种、育种,还是农作物生长直至成熟阶段,都要融入无公害理念,科学应用无公害管理技术。当然,在此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预防病虫害时,要科学使用农药,根据农作物种类合理配制农药施用浓度,减少农药残留,在预防病虫害的同时注重保护土壤环境[4]。
2.4科学育种施肥
在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中,品种选择非常关键,因为不能过度施加化肥,所以使用的农作物品种抗逆性要强。为此,农业科研工作者要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科研力度,培育出更优质的农作物品种,同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广大农作物种植者都可以选择无公害的优良品种,应用无公害管理技术,确保农作物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另外,合理施肥也是农作物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施肥量控制不好,也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要求根据农作物的种类、生长习性等来挑选肥料种类,一般都选用绿色环保的高品质有机肥,如复合菌肥料等。这类肥料对预防病虫害有一定的作用,同时该类肥料中的一些物质可以在土壤中分解成腐殖质,保证土壤养分充足,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5]。
2.5加强田间管理,完善无公害栽培产业建设体系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管理同传统栽培技术比较,对田间管理的要求更高。为了保证农作物生长环境适宜,防止病虫害多发,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就要加强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如预防农作物受到病菌污染,在农作物成熟采收阶段,通过腐熟处理等措施处理好一些病株残苗。全面落实好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工作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对于农作物无公害产业来说,应先从建设产业化基地开始,逐渐向规模化方向转型,从而达到创收增效的目的。另外,在选取农作物时,要适宜当地的环境条件,最好选择当地品种,将当地特色突显出来。同时,还要考虑经济市场的发展动向,在环境改造方面(如温室工程等项目建设),当地政府部门需要给予相应的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塑造无公害农作物品牌形象,提高无公害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6]。
2.6创新管理技术
要想让农作物的无公害栽培管理与时代接轨,就应该在原有农作物栽培管理的基础上,对技术加以革新。在此过程中,有关人员要结合具体情况,做好项目规划,重视开发无公害农作物经营主体,实现个体发展向集约化发展的模式转型。现如今,我国农作物无公害管理技术还未得到全面推广,有关部门还要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体系,做好宣传工作,并加大科研力度,实现管理技术革新。
3结语
在农业生产中,加强应用无公害技术,可以推进农业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的条件,同时还能保护环境。农业栽培涵盖的内容较多,从选种、育种到中期的肥水管理、农药喷施等环节都非常重要。在各个生产环节,都要应用无公害管理技术,使我国的农业生产朝着绿色、无污染、高品质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福.浅析农作物栽培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7(7):81.
[2]谢红莲.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栽培中的应用浅析[J].南方农业,2015,9(36):46,48.
[3]姜雨卫.农作物栽培存在的问题及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探讨[J].农家参谋,2019(6):40.
[4]张颖.关于农作物栽培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相关思考[J].农家致富顾问,2017(14):76-77.
[5]李元振,周明耀.基于农作物栽培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的几点思考[J].农家致富顾问,2017(18):11.
[6]杨春.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8,302(9):114-115.
作者:吴建红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梁才街道办事处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