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提供中英文核心期刊目录大全,最新2023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查询,英文论文发表期刊咨询服务。
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农村家宴食物中毒调查

作者: 中文核心期刊2021-02-07阅读:文章来源: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目的分析两起农村家宴食物中毒情况,并提出防止食物中毒的措施。方法在2017年8月份发生的一起农村家宴食物中毒,就餐人数为85人,有22人中毒。在2019年6月份发生的一起农村家宴食物中毒,就餐人数为92人,有19人中毒。对二起农村家宴食物中毒进行调查时,会严格按照GB14938-94食物中毒标准中的诊断要求,从中毒类别、中毒食品分类、致病因素三方面的内容出发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物中毒类别包括化学性中毒、细菌性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中毒率较高的是化学性中毒。中毒食品种类包括鱼贝及其制品、植物性食物、肉与肉制品、蛋与蛋制品、植物油几种,中毒率较高的是鱼贝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蛋与蛋制品。致病因素由微生物性及化学性两种形式构成,微生物性中毒率从高到低为变形杆菌、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霉菌毒素。

农村家宴食物中毒调查

  【关键词】农村家宴;食物中毒;变形杆菌;亚硝酸盐;中毒食品;致病因素

  现阶段,我国的各省市已经充分认识到了食物中毒对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针对食物中毒事件,应严格贯彻实施《食品卫生法》,以加大对食物中毒事件的检测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到食物中毒工作中去,以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1]。卫生部门的相关报告显示,我国全年的中毒事件高达256起,中毒类型主要以微生物中毒为主,其中家庭食物中毒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尤其是我国的农村地区,是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场所。因此,家庭食物中毒事件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与食品安全有直接关系,是造成重大安全隐患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应予以高度的重视[2]。本文将两起农村家宴食物中毒事件作为主要调查内容,了解农村家宴中毒的类型、中毒食物种类及致病因素,以便能够制定出合理的预防中毒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7年8月份发生的一起农村家宴食物中毒,就餐人数为85人,有22人中毒,中毒率为25.88%。在2019年6月份发生的一起农村家宴食物中毒,就餐人数为92人,有19人中毒,中毒率为20.65%。1.2方法在对二起农村家宴食物中毒进行调查时,会严格按照GB14938-94食物中毒标准中的诊断要求,从中毒类别、中毒食品分类、致病因素三方面的内容出发进行统计分析。1.3观察指标对化学性、细菌性及有毒动植物中毒率进行统计;对鱼贝及其制品、植物性食物、肉与肉制品、蛋与蛋制品、植物油中毒食品分类进行统计;对微生物性、化学性对食物中毒类别进行统计。1.4统计学处理用SPSS20.0软件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食物中毒类别分布食物中毒类别包括化学性中毒、细菌性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中毒率较高的是化学性中毒,见表1。2.2中毒食品分类中毒食品种类包括鱼贝及其制品、植物性食物、肉与肉制品、蛋与蛋制品、植物油几种,中毒率较高的是鱼贝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蛋与蛋制品,见表2。2.3致病因素致病因素由微生物性及化学性两种形式构成,微生物性中毒率从高到低为变形杆菌、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霉菌毒素。化学性

  3讨论

  近10年以来,我国的食物中毒率呈现出逐渐下降发展趋势,但是仍然存在食物中毒情况,尤其是在我国的农村地区,食物质量不过关,增加了食物中毒概率,可见食物中毒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并且及其艰巨的任务[3]。据相关的数据统计表明,我国农村地区的食物中毒占总中毒的77.05%,之所以出现食物中毒事件,与农村地区举办婚宴、丧宴有直接关系,尤其食物的量较大,并且种类较多,农村地区的食品加工不发达,缺乏对卫生知识的认识,食物存储不当、食物遭受到污染等影响,在宴席上极容易出现中毒事件,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4]。本文所研究的二起家宴中毒事件,其发病原因具有一致性,原因如下:(1)加工场所清洁度较差,二起家宴的宴席加工场所均离污水坑、厕所及猪圈位置3~5cm,苍蝇较多,在1m2以内的位置中,可见3~5只苍蝇。采购回来的鱼、虾、肉等产品随意堆放在一起,清洁池与灶台上的各种食物混放在一起,在对食物进行清洗时,未能做到分类,集中在一起混洗[5]。宴席中使用的餐具、桌椅等主要是借邻里的来用,在卫生方面无法保证。由于冰箱数量较少,食物未能及时的保存在冰箱和冰柜中,未能做到保鲜及冷藏,卫生未能达到标准要求。(2)食品加工操作不当,家宴中负责掌勺的人员,全部为村里的村民,属于“业余”厨师,未经过专业的培训,并且无健康证[6],食品加工方式的不合理及不规范,导致食物遭受到严重的污染,由于食物未加热到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引发食物中毒事件的产生。(3)食品加工人员文化较低,卫生意识薄弱。食品加工人员大多存在个人卫生意识差等情况,在进行食品加工期间,手上会戴有首饰,嘴上吸着烟。从帮厨到食品粗加工、洗碗及洗菜等工作全部由家中的亲戚来完成[7]。本文所研究的二起家宴中毒事件,中毒的原因具有一致性,原因如下:(1)农村盛行家宴。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在家中大摆筵席的概率逐年增多,但是该种聚餐所隐藏的危险性人们未能清晰的认识到。由于筵席的加工场所主要是在家中,与我国卫生部门颁布的《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和要求呈现出不相符情况[8]。另外,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交通不便利,食物运输的时间较长,在采购、运输及存储期间均存在诸多的卫生问题,为中毒事件的产生埋下了安全隐患。(2)农民文化水平低,卫生意识较差。由于农村家宴属于一种群体性的聚餐,烹调、洗碗、摘菜等工作划分不明确,彼此之间相互混杂,生熟食物之间极容易出现交叉感染,增加了食品的二次污染风险[9]。(3)监督管理工作缺乏法律依据。农村地区的家宴属于一种群体性的聚餐活动,由于其行为不属于《食品卫生法》的管理范围,法律上不具有对农村家宴进行监督的权利[10]。针对二起家宴中毒事件,预防控制措施如下:(1)加大宣传食品卫生安全知识。使用电视、广播、宣传小册及报纸杂志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对农村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提升农民的饮食卫生及食品安全意识,强化农民对食物中毒对自身危害的进一步认识[11]。(2)加强农村家宴管理。在村中举办农村医疗合作点等医疗机构,卫生部的工作人员到现场亲自为村民进行食品卫生相关知识指导,采购的食物应新鲜,加工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现象,对餐具进行消毒[12]。要求农村地区承担酒席的炊厨人员,应严格执行备案制度,并签署责任书,以保证农村家宴的安全性[13]。(3)在农村地区倡导健康的饮食方式。对村民实施素质教育,使村民能够认识到大摆宴席是一种陋习。要求在农村中从事家宴的厨师应定期参与体检和培训,以提升农村食品卫生管理效果[14]。(4)规范农村家宴。在对农村家宴进行管理时,需要在农村地区举办聚餐监督员培训活动,确保当家宴出现中毒事件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规范家宴食品卫生管理效果[15]。综上所述,两起农村家宴中毒事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增加了食品安全隐患,应高度予以重视。

  作者:林亚娜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