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1950年出生。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员,祁东县文联副、湖湘著名曲艺作家。他引领祁东曲艺人10年冲刺,成功争创中国曲艺之乡。2010年,华文出版社出版他的40余万字的曲艺作品专辑《渔鼓声声唱祁东》;2011年,主编了20万字的《祁东曲艺》校本教材。2009年10月,飞创作的渔鼓小品《到底》获全国曲艺征文优秀作品金;2012年8月,飞创作的渔鼓小品《赌妻》获中国曲协在山西长治举办的“第五届中部六省曲艺大赛”创作一等。单口渔鼓《薪火相传代代强》获创作二等。2012年,湖南曲协主编《中国曲艺之乡祁东专辑》,飞被冠以“曲艺名家”称号。
范正明
1929年出生。笔名范舟。湖南长沙人。中员。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田汉基金会、研究会理事,湖南省戏剧家协会名誉、省文誉委员。著有剧作集《湖南当代剧作家选集·范正明卷》,传记《彭俐侬传》,电影文学剧本《国歌》、《一个女人的命运》(均已拍摄发行),湘剧高腔剧本《白兔记》,改编湘剧高腔剧本《百花公主》、《琵琶记》、《白兔记》。昆曲剧本《荆钗记》(均已公演)。《百花公主》获湖南省文艺创作、芙蓉文学,《琵琶记》获首届文华编剧,《荆钗记》获首届昆曲艺术节优秀演出、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湖南省第三届田汉戏剧文学一等剧本,《白兔记》获湖南省首届田汉戏剧文学剧本一等,《国歌》(第一编剧)获夏衍电影剧本文学二等、“五个一工程”、国家华表等。
黄河
1956年6月出生。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群众文化副研究馆员。现供职于中国石化(600028,股吧)长岭炼化公司文联,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会长,岳阳市书法家协会副,白石文化公司签约书画家。黄河书法作品在西安举办的“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中,荣获书坛最高项—“全国”。参加了由中国书协举办的“纪念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展”、“纪念建党八十五周年全国书法展”、“中国书协成立30周年优秀会员作品展”等系列展览,在全国第五届工业版画展中获金,参加省级展览获多次,其本人及作品还曾代表中国书法家出访国外。
姜坤
1940年出生。湖南邵阳市人。1963年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从事中国画创作40余年,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书画研究院专职画家。湖南水墨画艺委会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委员。《南岳》、《洞庭湖》作者之一;毛纪念堂《战地黄花》作者;西汉古墓陈列馆壁画《人神世界》作者;代表作参加第4、5、6、7、8、9届全国美展,并有作品获。水墨人体画代表作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先后在日本、、新加坡、美国等举办个人画展。近期代表作为《长列画》和《湖乡山寨风情·木屋系列》,分别由《美术》、《国画家》专版专文介绍。学术专著有:《名山画稿》、《国画人体艺术》、《当代美术家画库·姜坤卷》、《姜坤画作》(珍藏版)、《姜坤作品集》(精装画集)、《姜坤画集》(精装画集)等10余种。
李迪辉
1947年8月11出生。中员,副研究馆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曲协荣誉,省市海外联谊会理事,湖南省曲艺团团长。1982年与何冬保、萧重葵合拍的光碟《刘海砍樵》,由中央音乐出版社发行,成为戏曲经典。后拜长沙弹词艺术家彭延昆为师,专攻曲艺,成为了长沙弹词的掌门,曾给电影《去安源》、电视连续剧《风华正茂》、《旋转的钞票》配音弹唱。1996年单人锣鼓说唱参加湖南“湘言俚语”电视大赛获一等;;2001年被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联合会授予“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家”称号;2008年单人锣鼓说唱代表洞井镇农民参加全国农民汇演获“银穗”;2013年单人锣鼓说唱代表湖南省群艺馆非遗节目赴澳门演出受到欢迎和好评。
李小嘉
1944年6月出生。籍贯湖南长沙,中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戏剧家协会荣誉副。历任: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演员队队长、副团长、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副院长、院长、调研员,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全国第四、五、六、七届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在百多个花鼓戏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如:《沙家浜》的阿庆嫂、《三里湾》的能干婆、《牛多喜坐轿》的凤来、《状元与乞丐》的柳氏、《乡里》的南瓜嫂、电视方言室内剧《一家老少向前冲》的严婶等等,特别是《打铜锣》的林十娘享誉全国。艺术成就被编入《华夏妇女名人词典》,主演的《打铜锣》被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并作为主要演员被列入《中国戏曲·曲艺辞典》。
刘春来
1956年4月出生。文学创作一级,湖南省作家协会第四、五、六、七届理事,益阳市文联专职副。在知青点开始文学创作,37年一直在本土不倦耕耘。至今发表、出版文学作品400余万字,主要有长篇小说《铜鼓冲纪事》、《》等,中篇小说集《两代风流》、《石板,水 林》。曾获湖南省第七届青年文学,湖南省“五个一工程”,有单篇作品共31次获全国各地文学期刊和副刊文学作品。益阳市首届杰出青年,益阳市劳动模范,益阳市首届优秀专家,湖南省首批“五个一批”人才,湖南省首届“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家。1997年推出长篇小说《铜鼓冲纪事》,获得湖南省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二等。目前即将推出的长篇小说有《代代风流》。
刘镇钰
1940年1月生。湖南长沙人,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音乐史论家,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中国琵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史学会理事、湖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潇湘琴社副社长等。从事音乐教学40余年,担任过琵琶、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概念、音乐欣赏、合唱指挥等十余门课程的教学,编写及参与编撰的著作有:《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参编,被全国数十所艺术学院、师范院校选为教材)、《中国音乐史话》(参编)、《音乐欣赏》(参编,教材)、《跟我学琵琶》等7部。论文《孔子重视民间音乐》首发于《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在琵琶教学上,主持并参与编撰了《全国高师系统琵琶教学大纲》;退休后,将部分精力投入到音乐评论方面,已写出《集时代与民族于一身的作曲家—白诚仁》《听交响诗“长岛人歌”随想》等文章多篇。
欧阳觉文
1942年12月生。汉族,湖南浏阳人。中员,国家一级作曲。曾为湖南省音乐家协会副,湖南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主任,湖南现代音乐促进会会长。先后为参加中南区文艺调演的《补锅》、《打铜锣》、《烘房飘香》和赴美国演出的《刘海戏金蟾》司鼓。《老表轶事》获中国第七届艺术节第十一届文华音乐创作;《走进阳光》获中国第八届艺术节第十二届文华音乐创作;《喜脉案》获全国戏曲观摩演出音乐设计;《羊角号与BP机》获全国现代戏交流演出音乐创作;《新潮》获全国戏剧小品比赛优秀音乐;《奇案奇缘》、《赵乡长转圈》获全国映山红民间艺术节音乐设计一等。为其作曲的《桃花汛》、《秋天的花鼓》、《将军谣》、《乡长本姓赵》等获“五个一工程”。为之作曲的《愁眉笑脸》、《旋转的钞票》等四部电视剧获。
佘致迪
1942年出生。湖南邵东人,诗人、词作家、曲艺家、文学评论家、国家一级编剧,曾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曲艺家协会副、湖南省音乐文学学会会长。歌曲《党啊,亲爱的妈妈》和《辣妹子》广为传唱。出版了专著《佘致迪曲艺作品选》、《歌词创作导引》、《带露的柳笛》、《红绿灯》等。《党啊,亲爱的妈妈》多次荣获全国大,《山寨素描》获金钟,歌曲《白鹭回来了》、《好美一朵中国花》、《和谐的春风》等,多次获湖南省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问问举过的手》获湖南省文化厅、文联举办的“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银等。主要作品有:评论文章《歌词的故土乡情》;代表诗作《咱是一棵秧》、《清洁工人》、《我们都是一家人》、《中国心,世界心》、《活着就爱》;歌曲《猎人魂》(《乌龙山剿匪记》主题曲)等。
王超尘
1925年8月出生。湖南津市人。自幼酷爱书法,早年师从孙世灏,张一尊习山水画,后从事美术教学及湘绣设计,先后服务于湖南湘绣厂、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省湘绣研究所,任工艺美术师等职。70年代以来,潜心书法研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擅隶书,书作得益于张迁碑、西狭颂,鲜于枢等汉碑。作品曾参加1983年在日本举办的明、清、现代中国的书展,1986年国际和平年美术摄影书法作品展,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等重大书展,并选入《中国古今书法选》、《全国文史研究馆书画藏品选》等专集。国内诸多纪念馆、博物馆及黄鹤楼、岳阳楼、炎帝陵、曲阜、雁荡、漓江、南岳等名胜古迹皆有书写的墨勒古书收藏。出版有《王超尘隶书》,《王超尘书法选集》等。
王一冰
1947年5月出生。湖南江华人。曾在《幸福花》、《鲤鱼姑娘》、《白毛女》等30多部舞蹈、舞剧作品中担任主要角色。个人代表作有《接新郎》、《长鼓风韵》、《瑶族长鼓舞》等,获得50余项省级以上项的肯定,与人合作的舞蹈诗《盘王之女》获湖南首届艺术节金和“五个一工程”。主编了《潇湘艺术团》画册和《接新郎》,与人合作编写了《湖南瑶族舞蹈》、《中国民舞集成零陵地区资料卷》、《永州石刻拾萃》。曾荣获湖南省文联“德艺双馨青年文艺家”称号和永州市“劳动模范”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接新郎》1980年全国农民艺术调演“优秀节目”一等。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对该作品进行了拍摄并将之收入电影艺术片《泥土的芳香》。《长鼓风韵》1994年文化部第四届“群星”银。
吴升平
1937年出生。湖南湘潭人。著名剪纸、皮影戏艺术家,湘中剪纸代表人物,南派纸影及“异形刀法”传承人。现为中国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委员,湖南剪纸研究会理事,青岛中国剪纸艺术馆艺术研究员兼组联会副主任,湘潭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湘潭民间美术研究会副。2007年4月获中国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授予的“中华剪纸艺术家”称号;2010年荣获中国民间艺术家联合会颁发的中国民间艺术最高项“金龙”; 2011年11月26日中国皮影戏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6月,12件作品被国际皮影生态园皮影博物馆收藏;入选中国美术馆“中国100位民间美术著名传承人”,3件代表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12年8月“北纬30度中国行—远方的家”栏目组就纸影戏进行了专门的采访报道。
向启军
1962年出生。湖南古丈人。湘西记者,一级作家,州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常委,1988年2月加入湖南省作协,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州作家协会第一届理事,2003年7月在州作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副。1988年6月在《民族文学》发表《向启军散文小辑》,作品入选《新时期十年湖南优秀作品选》,先后在《散文》、《民族文学》等10余家报刊发表散文100余篇,1996年出版散文集《远徒的魂》(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出版散文集《生命的眼光》(上海远东出版社,与人合集),1993年起先后在《民族文学》、《湖南文学》、《花城》等发表中篇小说《漂乡》、《沅水》、《结局》、《生命之泊》、《南方》等5部,发表短篇小说《叔叔李生的青年时代》,在《神地》发表中篇小说《弹凑牧歌》、《悼念老皮》。作品曾三次获省级。
萧沛苍
1941年12月出生。生于湘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第六届副、第七届荣誉副、2000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出版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湖南省当代油画院院长(2009—2012)、荣誉院长,湖南省油画学会顾问。其《湖南民间美术全集》、《齐白石全集》、《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中国现代版画经典文献》曾连续四届获国家图书项,编辑实践,责编有《中国高等美术学院作品全集》、《中国古代美学问题》、《中国书画论》丛书、《念楼学短》等40余种图书。2010年《远尘》、《温暖的梦》、《逆光》等入选“湖南小幅油画风景写生提名展“(长沙);《南塘·涅槃》、《天光》、《石响溪流》《溪声》、《紫烟》入选“湖南省当代油画院作品展”(广东东莞);2012年油画《灶头·1961》入选“湖南百年美术创作工程”。
薛媛媛
1962年2月出生。湖南桃江人,曾任《新创作》社副主编,现为长沙市文联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湖南省作协理事;长沙市作协副;长沙市政协委员。发表散文《我的保姆》、《我的老乡》等40多篇;中短篇小说《外婆》、《飘落的红围巾》、《秀梅》、《新班主任老师夏可可》等近300万字;出版长篇小说《湘绣女》、《我是你老师》、《六三班的成长报告》、《我开始烦恼了》、《城域外的呐喊》;中短篇小说集《湘绣旗袍》;散文集《那个女人那个雪夜》;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橡胶的红色记忆》。《湘绣旗袍》获第13届《小说月报》百花,进入第五届鲁迅文学终评;《湘绣女》入围第八届茅盾文学;《铐在电线柱上的黎太阶》获草原文学;《我的老乡》获赣西杯文学;获得过文学、湖南省青年文学、湖南省“五个一工程”。
杨炳南
1934年1月出生。湖南桃源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湖南省画院特聘书画家、湖南省文史馆馆员、湖南省老年书画家协会副、长沙军官学院客座教授、《书画精粹》主编。曾任湖南美术出版社、湖南省新闻图片社社长,1994年4月离休。先后出版过《杨炳南书法选集》、《杨炳南书法集》、《杨炳南草书千字文》、《杨炳南草书桃花源记》、《岳阳楼记》、《杨炳南墨迹》等多种作品,并多次在、长沙、天津、深圳、台北、等地举办书法、摄影展,百余幅作品流传到海外。《中国当代书法家大辞典》、《中国现代书法家人文字典》等多种辞书均有介绍。2010年,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中国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
张心平
1952年11月出生。湖南龙山县人。曾任龙山县文化馆文学专干、馆长,湘西州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湘西州文联副,湘西州作家协会,现任名誉。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理事、民族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织锦专业委员会委员,一级作家。出版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岁月之磨》,小说集《草民》,文学《发现里耶》以及《湘西民间工艺美术精粹》等。小说《火钳》获湖南省少数民族文学“金凤凰”,小说《幸福的人》获《民族文学》建国50周年优秀小说, 2003、2006年两次被评为湖南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受省人民记一等功表彰。同时被评为全州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受州人民记二等功表彰。
郑小娟
1940 年出生。湖南长沙人,曾任湖南省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湖南省出版局编审委员会委员,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湖南省文联委员。1958年发表作《牧歌》,作品参加1964年以来由中国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的历届全国美展。部分代表作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展览公司及日本等外国美术馆收藏,代表作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美术丛刊《中国书画》、《国画家》、《美术》、《文汇报·中国书画栏》、美国《国际日报·书画栏》等专题介绍她和她的工笔人物画,《东方之子》专题介绍她和她的作品。她曾主编大型画册《中国当代女画家》、《中国工笔画1900-1997》、《中国当代线描艺术》等丛书。个人专著有《工笔人物画技法》、《当代美术家画库·郑小娟卷》、《郑小娟作品集》(精装)等。
周岱
1937年3月出生。1982、1983年,先后在当时全国唯一的书论刊物《书法研究》上发表两篇论文;后又有论文入选1986年全国《书法新十年学术论辩会》、全国《第三届书学》、全国《卫门书法研讨会》、全国《怀素学术研讨会》。1995年,大学出版全国八·五重点图书《中国书法文化大观》,邀请周岱撰写了篆刻美学共9题,7万余字,并任该书编委。1998年,周岱出版了美学与书画理论专著《美辨》。此书收入中国图书网美学博士参考书目,并被台北国家图书馆列入博士参考书目。周岱书学、美学理论突出,曾任省书协常务理事。90年代中期,周岱重点转入绘画创作,多次举办个人画展;2007年,由中国国家画院与湖南省文联共同主办的《周岱画展》在展出。同年,获齐白石艺术节书画展铜。并获第一届湘潭市文化艺术。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