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簿本课题担任人刘俊传授是汉文文学研究的专家,是2009年出书的《海外汉文文学教程》中“汉文文学”专题的撰稿人,客岁刚从卸任孔子学院院长归来,在期间收集了一批海外汉文文学的第一手材料,他不断关心这一代表性区域汉文文学的成长变化。纲传授是现代文学研究的出名学者, 2012岁尾在《中国社会科学》上颁发了长篇论文《中国现代文学视域中的新移民文学》,他也对典范的生成进行研究,并在《南方文坛》2012年第6期组织了关于典范化问题的专栏会商,发生了较大影响。论文认为,海外汉文文学成长至今,已从全体上改变了世界汉语文学的款式,它不再只是中国以外一些国度的少数民族文学,它们之间也不是孤立的文学空间或流程,而是世界文学款式中的一种汉语文学,而且与中国本土文学互动,配合构成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
一、研究打算总体施行环境及各子课题进展环境
本严重课题自2011年10月25日立项后,课题组在首席专家率领下随即展开各项相关工作。2011年12月27日召开了严重项目开题论证会,邀请各相关专家对本项目研究思、对象、内容、方式等进行了深切研讨、论证。随后于2012年4月12日、2012年9月26日、2012年10月27日、2013年1月5日,首席专家饶芃子传授别离召开各子项目担任人会议及专题研讨会,就项目研究进展、工作放置等问题进行参议、研究和摆设,并成立了由首席专家和各子项目担任人构成的项目焦点带领小组。此中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10月27-28日,本项目借助“第十七届世界汉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一平台,就各子项目所立的几个焦点问题:“海外汉文文学的源流与学术轨迹”、“分歧地域汉文创作特征的比力研究”、“百年海外汉文文学的典范化问题”、“海外汉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的跨界互动”、“海外汉文文学理论家的诗学贡献”展开专题会商,相关论文已收入研讨会论文集《学术史视野中的汉文文学》一书中。2013年1月5日,各子项目组担任人及研究一路在暨南大学,特地就研究提纲和研究历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具体、深切的研讨,取得了一系列的共识。与此同时,各子项目还别离召开了多次,就各自承担的课题制定具体的研究提纲,进一步明白研究使命,落实研究步调、人员分工等工作。2013年7月,经项目焦点带领小组商定,拟于2013年9月13-15日,在暨南大学召开“海外汉文文学的学术地图”研讨会,邀请项目研究加入,报告请示进展,共研问题。
颠末频频研讨,目前本课题的研究思已比力清晰,研究框架趋于定型,各子课题间彼此的学术联系和内部布局也比力明白,并在此根本上构成了各子课题的研究提纲,课题组的研究正在有序展开。近两年来,本课题在《社会科学阵线》、《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南方文坛》等学术期刊颁发论文30多篇,提交学术会论说文25篇;本课题首席专家饶芃子的论文选集《世界文坛的奇葩》、第一子课题担任人杨匡汉的论文选集《玉树临风》,均被列入“世界汉文文学研究文库”(第一辑),由花城出书社2012年10月出书;第四子课题担任人王列耀主编出书了论文选《共享文学时空——世界汉文文学研讨会论文选》(中国文史出书社2012年10月)。上述已在学界发生必然影响(拜见表三)。
第1子课题“海外汉文文学学术史研究”,担任报酬杨匡汉研究员。该子课题旨在对百年海外汉文文学的发生史、学术史和学科史进行全体性分析研究,通过“史”“文”互动、多元对话的体例,以展现这一范畴文学与学术的汗青轮廓、成长轨迹和总体风貌,寻求全球范畴内汉文文学能够配合具有的学术视野与诗学表达。该课题组通过研讨分歧认为:要多角度多条理地论述海外汉文文学及其学术过程,重视与文化史、社会史的联系,表现跨学科的特点;注重“交叉”、“融通”和“差别”、“混血”等文化、文学现象,力图呈示学术语境中“中国经验”与“世界性”的奇特联系关系;在此根本上以“百年”这一时间纵线为布景,将海外汉文文学发生史、学术史、学科史完整的勾勒出来。在一年多的研究历程中,簿本项目把次要力量放在材料的收集、拾掇工作上,勤奋成立学术史研究的材料库,在此根本长进一步拓展研究的视野和深度。目前,课题组已别离对、广东、福建等地相关海外汉文文学学术研究的过程进行了梳理,发觉了很多被轻忽或被遮盖的材料,并撰写出《地域海外汉文文学研究三十年过程》等文章。同时,项目组对本人分工的研究内容,各行其是了有系统的材料清理工作。子项目担任人杨匡汉研究员在多年的研究积淀根本上,从百年汗青的角度,对海外汉文文学的学问谱系进行诗学考辩(见《海外汉文文学学问谱系的诗学考辩》一书),对海外汉文文学的根基观念、美学形态、诗学特征进行了学术梳理,为簿本课题的汗青调查奠基了优良的理论根本。
第2子课题“海外汉文文学的区域成长研究”,担任报酬刘俊传授。簿本课题是海外汉文文学研究“空间的宣扬”,全体上是一种横向研究,但对每个具体的区域研究来说,又力图做到纵横连系。在研究历程中,首席专家饶芃子传授与簿本课题组颠末多次沟通后告竣的共识是,要出格关心中汉文化在各个区域“旅行”中呈现的新建构以及由此发生的书写新范式,进而展示各区域汉文文学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新质素。为此,世界视野、逾越认识、比力方式应在区域研究中出格遭到注重和使用。区域研究不克不及仅着眼于文学本身自说自话,还要关心各区域文学与世界对话、与地点地域文化对话后发生的各类变化,关心文化底蕴的中外混溶等跨文化要素,以及由此而惹起文学转型和转型后发生的新基因和新的言语形式,关心各区域间的互动,最终在上述关心中寻找具有世界性要素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按照这一共识,一年多来,该子项目多次进行交换研讨,互换环境、梳理线索。期间,大部门重返各自研究区域,在现场进一步收集材料、领会环境,为后续研究奠基根本。簿本课题担任人刘俊传授是汉文文学研究的专家,是2009年出书的《海外汉文文学教程》中“汉文文学”专题的撰稿人,客岁刚从卸任孔子学院院长归来,在期间收集了一批海外汉文文学的第一手材料,他不断关心这一代表性区域汉文文学的成长变化,并在子课题研讨会上多次与本组分享,了簿本课题研究的先声。课题组中,吴奕锜传授是研究东南亚汉文文学的专家,国内出书的第一部《海外汉文文学史》的次要撰写者;钱超英传授是研究汉文文学的资深学者,其研究澳汉文学的专著《诗人之死——一个时代的隐喻》在学界影响甚大;大学的张福贵、白杨二位传授,因有地利之便,不断在关心东北亚汉文文学方面的问题;陆卓宁、樊洛平二位传授在研究欧洲汉文文学方面学养甚深。上述学者强强联手,使海外汉文文学的区域成长研究奠基了深挚的根本。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