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临床内科护理课题论文结论发现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肛肠外科术后排便、排尿困难,减轻术后疼痛,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现代临床护理》主要栏目有专题讲座、护理前沿、论著、基础护理、专科研究、调查分析、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中医护理、营养护理、药物与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见闻、经验介绍、教训总结、康复与社会服务、院内感染与监控、小革新、国际交流、个案护理、人物介绍和信息。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肛肠术后患者排尿排便的影响。 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128例肛肠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尿、排便情况。 结果 干预组术后排便困难发生率及排尿困难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实施手术。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完善术前检查及相关准备工作,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做好会阴部的清洁工作,常规健康宣教,严格执行医嘱,常规禁食,实施补液,疼痛护理等。
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1 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 患者在行肛肠外科手术前,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紧张心理,这些不良情绪的存在可对机体的应激性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实施。为此,护理人员有必要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向其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流程、方法、麻醉方式、效果、术后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对手术有所了解,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减轻恐惧心理。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要耐心地予以解答,直到患者完全理解为止,同时护理人员还可向患者列举手术成功案例,邀请手术成功的患者到病房与患者交流,以减轻其焦虑、紧张心理。针对不良情绪较为严重者,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交流,了解不良情绪的产生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予以心理疏导,同时遵医嘱给予抗焦虑、镇静药物治疗,从而让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手术。
1.2.2 做好术前准备 该组患者均为择期手术,在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做好个人卫生处置,术前4 h开始禁饮、禁食,术晨进行清洁灌肠,以排空肠道内粪便,保证手术过程清洁,避免术后过早排便。
1.2.3 术后饮食护理 术后4 h即可开始进食,但不可过饱,以7成饱为宜。应以无刺激性、营养丰富的清淡软食为主,禁食青菜、水果,避免过早排便。术后第2天可正常饮食,多吃青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1.2.4 排便排尿指导 由于肛肠外科术后容易出现排尿、排便困难,所以护理人员在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排便、排尿情况,若患者出现排便、排尿困难,护理人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以免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有部分患者担心术后排便、排尿会对伤口的愈合造成不良影响,或者是害怕排便、排尿时产生的疼痛感而拒绝排尿、排便,为此,护理人员要对这类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认识到拒绝排便、排尿会加重排便、排尿困难,影响排泄功能,不利于术后康复,让患者对排便、排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消除心理障碍,从而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在排便、排尿时,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尽可能地将全身肌肉放松,缓慢用力。排便、排尿姿势取坐姿,能有效防止手术切口因用力过猛而造成的疼痛。针对心理疏导、排便、排尿指导后仍存在排便、排尿困难的患者,可在便器中放入约1/3容量的热水,让患者坐在便器上,通过热水产生的蒸汽对肛门周围肌肉进行熏蒸,以放松肛周肌肉,减轻痛感,利于排便、排尿。遵医嘱应用通便药物及减轻膀胱内压力的药物也有助于解除排便、排尿困难问题。
1.2.5 疼痛护理 肛肠手术部位特殊,伤口开放不缝合,每天排便后均会产生明显的疼痛感,尤其是疼痛阈值较低的青年患者,排便疼痛更甚。为此,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排便时的疼痛情况,及时进行疼痛评分,对于疼痛患者给予个体化、多模式提前疼痛干预。遵医嘱应用止痛剂、无痛开塞露灌肠、光子照射理疗,以减轻疼痛利于排便。另外,也可应用中医穴位按摩法,按压患者耳部穴位,以缓解术后疼痛。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排便困难、排尿困难发生率,术后疼痛程度,并应用该院自行设计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一般)/总例数×100%。术后疼痛程度应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评分在0~10分之间,0分为无痛,10分为最剧烈的疼痛,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以(x±s)、(%)表示,数据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排便、排尿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的排便、排尿情况比较,从表1可知干预组术后排便困难发生率及排尿困难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疼痛程度
干预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平均值为(3.4±2.0)分,对照组为(5.8±1.9)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60,P<0.05)。
2.3 护理满意度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从表2可知,干预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5.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肛肠外科手术部位特殊,术后常会发生排便、排尿困难,病情严重时还会因排便困难造成伤口出血,引起伤口感染,影响术后康复进程。所以,在肛肠外科手术的临床工作中,有必要对患者加强护理干预,以预防术后排便排尿困难的发生[3]。
据国内相关文献报道[4],将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肛肠外科手术患者中,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显著提高,同时治疗总有效率也比常规护理患者更高。这提示对肛肠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及临床疗效[5]。通常情况下,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在术前都会存在程度不一的紧张、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在术前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减轻术后腹胀、排便及排尿困难等现象。指导、鼓励患者术后适当活动,提供良好排便环境,避免因环境造成的排便、排尿障碍。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对干预组肛肠手术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其术后排便困难、排尿困难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相符。
肛肠手术后,患者都会存在切口疼痛问题,而术后排便与排尿困难的产生除了与手术有关外,还与术后疼痛有关。大量临床调查研究都显示[6-7],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在肛肠手术后出现排便、排尿困难都是因为患者惧怕疼痛而拒绝排便所致。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及术后反复向患者强调,术后拒绝排便的危害,让患者认识到拒绝排便会对术后康复产生不利影响,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避免出现拒绝排便的现象。术后在抽取填塞纱布、排便、冲洗伤口、换药等每一个环节均给予疼痛干预,以减轻疼痛,利于患者排便。人体耳部是一个与五脏六腑及全身经络均有着密切联系的器官,人体各器官组织都能在耳部找到相应的刺激点,对耳部穴位进行按摩可达到治病、保健、养身等神奇功效[8]。该科为减轻肛肠外科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特取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郭的上缘处进行按摩,以达到消炎、镇痛的效果[9]。大部分患者表示在按摩耳部穴位后,疼痛显著减轻。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术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该次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早期护理干预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了术后疼痛,患者术后感受较为舒适,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