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常规的肾脏功能检查都是将血肌酐和尿素氮作为指标,但如果患者的肾小球损伤程度并不是很高的时候,这两个指标的值可能还处在正常状态,而如果这两个指标的值有着明显升高的时候,就说明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了一半以上,这就预示着患者已经伴随较为严重的病情,有时已经趋于生命危险的状态。因而,不能仅仅凭借这两个指标的值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断定。当前,在临床上,针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控制的治疗方式有多种。前列地尔和肾炎康复片的应用都相对较多。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于1992年创刊,为肾脏病专业学术性双月刊,大16开,每期104页。1994年正式批准为正式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995年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式列为科技论文统计源,1996年被选为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在主编刘志红院士的领导下,在编委及编辑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刊物不论在学术水平、编辑水平还是印刷装帧方面均不断提高,基金论文比例、相关研究成果及获奖数和总被引频次均逐年提高,近期影响因子已达1.017,为发展和推动我国肾脏病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糖尿病是临床上具有较高发病率的一类代谢性疾病,临床症状为高血糖,医学核心期刊此病发病机理为病人胰腺功能受到损害或者病人胰岛素分泌伴随缺陷,患者伴随此病时,大都会伴随诸多并发症,糖尿病肾病(DN)是较为常见且严重的一种,当患者伴随此并发症时,很容易引起肾功能的衰竭,更有甚者直接死亡,所以应该重视对此并发症的治疗[1]。该院最近几年将肾炎康复片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进行了合理应用,有着明显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3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依照不同治疗措施进行分组,A组实施肾炎康复片配合前列地尔治疗方式(150例),B组实施前列地尔治疗模式(150例)。在A组,有76例患者性别为男性,占该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50.67%,有74例患者性别为女性,占该组糖尿病肾病病人的49.33%,患者最大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35.9±4.14)岁。有38例患者文化水平为小学及以下,占该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5.3%;有62例患者文化水平为初高中,占该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41.3%;有24例患者文化水平为大学专科,占该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16.1%;有26例患者文化水平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占该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17.3%;在B组,有75例患者性别为男性,占该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50.00%,有75例患者性别为女性,占该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50.00%,患者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35.8±3.99)岁。有39例患者文化水平为小学及以下,占该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6.0%;有60例患者文化水平为初高中,占该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40.0%;有27例患者文化水平为大学专科,占该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18.0%;有24例患者文化水平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占该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16.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给予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都行综合治疗措施,控制他们的血压、血糖脂、同时,在对他们进行治疗的时候让他们休息足够时间。在给予患者治疗期间,禁止烟酒,并且采取相应的低糖饮食疗法。就B组而言,给予患者静脉滴注的方式注射前列地尔,具体步骤为:将10 μg前列地尔加入到浓度为0.9%的NaCl溶液中充分溶解后进行滴注,滴注1次/d,治疗疗程为60 d。就A组而言,给予患者采用口服方式服用肾炎康复片,服用5粒/次,服用3次/d,同时采用B组前列地尔的治疗方式,治疗疗程为60 d。
1.3 评价标准
显效:经过治疗,患者不再伴随任何临床症状以及临床体征,24 h尿蛋白的减少量高于一半,尿常规的结果显示,蛋白呈阴性。有效:经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临床体征呈现明显改善的趋势,24 h尿蛋白的减少量介于十分之一到一半之间,尿常规的结果显示,蛋白减少++。无效:经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临床体征等变化不大甚至呈现加重趋势。前两者有效率为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A组中,有80例为治疗显效,占该组DN患者资料的比例为53.33%;有57例为治疗有效,占该组DN患者资料的比例为38.00%;有13例为治疗无效,占该组DN患者资料的比例为8.67%。B组中,有69例为治疗显效,占该组DN患者资料的比例为46.00%;有54例为治疗有效,占该组DN患者资料的比例为36.00%;有27例为治疗无效,占该组DN患者资料的比例为18.00%;A组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有效率91.33%明显高于B组82.00%,(P<0.05)。
3 讨论
最近几年,糖尿病肾病(DN)成为临床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和复发率的一类疾病,此病有着较为复杂的发病机理,并且预后呈现交叉状态,对人类健康有着严重威胁[2]。有学者认为,影响DN的因素有多个,比如伴随异常的血流动力学、伴随基底膜不断加厚的肾小球、伴随改变的血液流变学以及一些遗传原因都可能引起糖尿病患者伴随DN[3]。许多研究发现[3-5],在DN的发病过程中,都会伴随蛋白尿的产生,并且有着越长的病程,患者就将有着更高的蛋白尿发生率。在DN发病早期,患者伴随变大的肾脏,因而也就有着明显增高的小球滤过率,在这个过程中,也伴随少量的蛋白量,接着,就会慢慢伴随间隙蛋白尿,一直到最终患者将会伴随肾衰竭的症状。但就目前而言,诸多临床诊断都是患者伴随少量蛋白尿的时候才对糖尿病肾病进行确诊,这样一来,不但难以及时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脂进行控制,还可能因为诊治不及时使得患者病情发展迅速直接到达肾衰竭阶段,更有甚者,直接引发尿毒症,因而对患者的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
就糖尿病肾病而言,在该病发病早期,临床的表现并不是十分明显,诸多尿常规检查结果以及肾脏功能检查结果都显示为正常。前列地尔能够控制患者蛋白尿的排放量,其重要组成是前列腺素E1,能够对血小板的凝集现象进行有效控制,进而使得患者体内的微循环得以改善,使得蛋白尿量得以及时控制。其主要工作机理为:前列腺素E1大量的增加了肾脏的血流量,使得RAAS的活性被受到了控制,进而降低了肾小球的内压以及对肾动脉的阻力,使得患者的高灌注/滤过状态被大大改善。同时,前列地尔还能对患者血栓素A2的合成起到一定控制,使得免疫复合物的沉积现象得以控制,进而预防肾小球内血栓的亢进,进一步控制炎症现象的伴随,与此同时,也使得患者排除的蛋白尿量得以控制。
肾炎康复片的重要组成为五根草、红根、蛇总管、野地黄、丝连皮等等,有着祛风解毒、补肾宜气的作用,不少药理学学者经过研究发现,肾炎康复片能够使得患者血管的通透性得以降低,不仅能够利尿,还能够消肿,另外,还能使得血液流变学的特性得以改变,进而使得患者微循环改善,进一步使得患者血脂以及血液浓度得以降低,能够对肾组织代谢有着一定限制,并且可以控制患者蛋白质代谢以及脂类代谢的异常。还有研究发现[3,5],肾炎康复片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肾脏cell的胞外基质增加,能对患者肾小球系膜cell的增长有着有效抑制,于是就进一步防止了胞外基质的聚集,使得患者肾小球的硬化现象得以延缓,进而预防了肾伴随的纤维化损伤。有研究也证明,将肾炎康复片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应用,可以控制患者的血糖,减少患者的尿蛋白,有着较好成效。在该次研究中,研究发现,A组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有效率91.33%明显高于B组82.00%,(P<0.05)。可见,和单用前列地尔相比,肾炎康复片配合前列地尔治疗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有着相对更高的治疗有效率,治疗成效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和单用前列地尔相比,肾炎康复片配合前列地尔治疗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有着相对更高的治疗有效率,治疗成效更为明显,值得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