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权威的中英文核心期刊目录大全,最新2023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查询,英文论文期刊发表学术咨询服务。
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法学论文开题报告【优秀留学生毕业生风采】燕园十三载 难舍北大

作者: -12014-09-01阅读:文章来源:未知

  【编者按】北大是全中国最早接管留学生的高档学府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培育了3万多名留学生校友。从最后的每年几十人,到现在的每年约7千人次,北大的留学生工作在培育规模和讲授办理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前进。一批又一批的留学生在北大渡过了出色而难忘的大学生活生计,回国后则成为了中国与世界敌对往来的桥梁和纽带。

  每年,都有不少留学生获得大学优良结业生这一荣誉。在本年的获学生中,既有多次在模仿法庭中获胜的最佳辩手、即将赴哈佛院进修的蒙古帅哥,也有担任中文系学生会留学生部部长、积极组织勾当推进中交际流的韩国姑娘,既有进修成就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学金的本科生,也有潜心研究文学、扎根北大13年的博士生。

  在这些优良的留学生即将学成归国、分开燕园之时,大学国际合作部启动了此次专题勾当。让我们走近这些来自世界的优良同龄人,一路分享他们奇特而出色的北大故事,倾听他们深挚而难舍的北大情怀。

   

  人物简介:

  朴希亘,女,韩国人,1982年出生,2014年7月获得大学中国言语文学系博士学位。2001年来到中国,在大学汉语核心进修汉语;2002-2006年就读于北大中文系,获学士学位;2006-2009年就读于北大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师从高远东教员,获硕士学位;2009-2014年就读于北大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师从商金林教员,获博士学位。从硕士期间起头关心老舍的文学作品,硕士论文标题问题为《旗人•人•中国人——老舍创作中的身份认识研究》,博士论文标题问题为《〈四世同堂〉改编研究》。在北大攻读学位的13年间不断享受中国发放的全额学金。结业后将回韩国处置、文学和翻译等工作。

  人物寄语:

  我的第二个家乡不是,而是北大。我在北大渡过了我人生中最斑斓的光阴,并且收成了良多工具。在这13年的时间中,我跟北大一路成长起来了。北大是我永久的母校,我是永久的北大校友。我以在北大的经验和进修为根本,此后会为了加深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换而极力。

   朴希亘

  结缘北大:为文学梦来到中国

  和大大都妆容精美、穿戴时髦的韩国女生分歧,一头简单的直发,一袭简练的白裙,再加上一抹温柔以至略带羞怯的浅笑,形成了我对朴希亘这位韩国师姐的第一印象。跟着扳谈的深切,我更加感遭到了她那种淡然、朴实、文艺却毫不矫情的美,感遭到了她对文学的那份热爱与,也领会到了她因文学梦而与中国结缘的故事。

  朴希亘出生在一个尺度的书香家世之家:父母都有文学博士学位,母亲是诗人,专业是韩国现代文学,还曾作为韩国诗人代表来中国进行文化交换;父亲是汉学家,专业是韩国古典文学,为女儿取名时就从专业的角度充实考虑了“亘”(音同宣)字的意蕴。在家庭的熏陶下,朴希亘从小就对文学很感乐趣,特别喜好读小说。关于文学创作,她也有着本人的抱负,但愿能创作出“令人难忘的作品”。

  为了实现文学梦,也为了向父母亲看齐,朴希亘很小就想考入韩国大学的国文系(即韩文系,相当于中国大学的中文系)。风趣的是,对中国文化很感乐趣的父母则不断挽劝她来中国念大学。朴希亘对中国文化并不目生,以至能够说是颇感乐趣,高中时她就曾读过老舍《新月儿》的韩文版,并为之深深。可要说到一小我远离祖国和亲人到中国去留学,年轻的朴希亘还真有点犹疑。

  最终让朴希亘下定决心来中国的,仍是朴妈妈的一句话。本来,朴妈妈按照本人在韩国文坛工作多年的经验,告诉朴希亘说,在见过良多作家或诗人后,她较着感受到,与那些只学过韩国文学的人比拟,那些学过外国文学的人所创作的作质量量更高。就如许,高中结业后,朴希亘在韩国粹了一段时间的汉语,就单身来到中国,起头了她漫长而高兴的留学生活生计。

  初来乍到:降服汉语第一关

  也许是使然,朴希亘很快就顺应了中国的糊口。好比,有些留学生不太喜好中国的饭菜,感觉过腻且过咸,而朴希亘却能吃得习惯。又好比,有些留学生会由于勺园的宿舍前提不敷好而到校外租房,而朴希亘却并未感应不适,并且在统一间小小的宿舍里一住就是9年,直到后来搬进中关新园。

  可初到中国的朴希亘也并非事事顺遂。作为一个想报考中文系、研究中国文学的学生,在正式踏上漫漫学术之前,她要过的第一关就是学豪杰语。虽说中韩两国在文化上本是同源,可是从言语学的角度来讲,中文和韩文却属于两个完全分歧的语系,在语法上有很大不同。并且,韩文是表音文字,并不需要记良多单词的拼写,而汉语是表意文字,有大量的汉字需要回忆。

  学语法、记汉字,是良多韩国留学生学中文时最大的两个难题,偶尔也会有一些人因而而放弃留学,打道回府。朴希亘了下来。在北大学了一年汉语后,她成功地考入了北大中文系,而且在硕士和博士阶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专业中为数不多的留学生之一。谈起学中文的窍门,她想了又想,仍是感觉并没有什么出格的方式,只是当真地说:“花时间、下功夫是最主要的。”

  然而,朴希亘的时间和功夫可不只仅花在学汉语这一件事上。虽然她也很喜好汉语,可汉语于她而言更像是一个东西、一把钥匙,学豪杰语的最大意义,在于帮她打开中国文学这扇大门,从而通向更广漠的文学世界和学术六合。

  在北大数量浩繁的韩国留学生里,本科结业后继续留在北大攻读硕士学位的人并不多,能做学术、读完博士学位的人就更少。终究,北大的本科教育重根本、宽口径,结业生的出很是多元化,选择做学术的人不再是大大都。而朴希亘却不断抱定本人昔时来中国肄业的初心,果断地走在文学研究的学术道上,成为了2001级中文系韩国留学生中“硕果仅存”的两位博士之一。

  扎根燕园:分心学术十三年

  13年过去了,当初20岁的高中结业生,今日曾经成为才当曹斗的博士。少有人晓得,这条看似顺风顺水、令人爱慕的学术之,朴希亘作为一个韩国留学生,走得并不容易。

  2006年,本科结业的朴希亘决定考取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其时的留学生考研测验和此刻分歧,虽然也不消考和英语,可是在专业上要加入和中国粹生完全一样的笔试。虽然曾经在中国粹了5年的汉语,可要加入和中国粹生完全一样的专业课笔试,对一个韩国留学生而言仍是不易,朴希亘此刻回忆起来还连连摇头道:“真的出格难。”

   朴希亘硕士结业时与陆俭明教员合影留念

  朴希亘的次要研究对象是老舍。她的硕士论文研究了老舍作品中旗人、人、中国人这三种分歧的身份认识,需要阅读大量的老舍作品。多达19卷本、长达近万万字的阅读量,对中国粹生而言也不是个小数目。朴希亘每天在藏书楼坐上12个小时,硬是把整套书读完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论文获得了中文系孔庆东教员的鼎力必定——儒教员在其博客中已经不惜表扬道:“朴希亘的论文写得很不错。”

  她的博士论文也很是成心思,对比了《四世同堂》这部作品的分歧改编版本。可标题问题虽然风趣,操作起来却坚苦重重。起首,要找到曲剧(开国后降生的一个新兴剧种)这一改编版本的脚本就很是坚苦。其次,要把长达30多集的电视持续剧一点点看完并作出阐发,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神。更坚苦的是,比来的两个改编版本由于是近几年方才呈现,之前几乎没人研究过,朴希亘作为第一个研究者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在严重的学术糊口之余,朴希亘没有放弃本人的文学抱负。她本人不断进行小说创作,测验考试过良多分歧的主题,只是临时还没有拿出来颁发。同时,她也做过一些文学翻译工作,在中韩两国的上都颁发过文学译稿。

  回顾芳华:最难忘是

  回顾本人13年的燕园岁月,朴希亘最难忘也最的,仍是本人一走来碰到的们。

  北大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金舒大哥师,曾在朴希亘考上北大中文系之前教她学了一年的汉语。朴希亘至今都很是高兴,本人可以或许在刚学汉语时就碰到如许一位好教员。她说,金教员不只出格好,为人也很热情,对留学生很是关怀,直到此刻她都很喜好也很感谢感动金教员。

  而别离指点朴希亘完成学士、硕士、博士这三篇学位论文的孔庆东教员、高远东教员、商金林教员,也都让她不已。此中,最令她感谢感动的就是博士生导师商金林老先生。商老先生曾经退休好几年了,本年结业的朴希亘是他的关门。可商老先生并没有因退休而放松对学生的要求,每逢有参与开题、中期演讲、预答辩等勾当,他都要提前把所有学生叫抵家里,一路会商阿谁的论文,帮他进行点窜。

  “商教员人出格好,出格热情,对我协助很是大。”《四世同堂》有一个主要的改编版本曲直剧,可是这一剧种比力小众,相关材料很难找。正在朴希亘焦急时,商教员为她带来了好动静,本来《四世同堂》曲剧版的编剧纪先生,恰是商教员的大学同班同窗!有商教员帮手,很快就把脚本、表演光盘都找齐了,朴希亘的研究才得以成功进行下去。更让朴希亘的一点是,为了给她供给指点,商老先生和她一样,把长达几十小时的电视剧看完了,有针对性地为她供给了良多的。

   朴希亘与博士论文导师商金林教员合影

  像商教员如许让朴希亘感念的还有良多,也许正因如斯,她才对北大、对中文系有着很强的归属感,“我就感觉,我永久都是中文系的学生。”由于分心进修,朴希亘并未加入太多的课余勾当。当我们聊起最难忘的一次集体勾当时,她提起了中文系的百年系庆,“印象很深刻,那天收到了一本系友名录,记录了所有入学学生的名字,我找到了3个我的名字,其时感觉出格满足、高兴。”

  在旁人眼中,为了学术和文学,朴希亘也许了良多:面临良多北大留学生热衷参与的国际文化节,面临北大丰硕多彩、热闹不凡的糊口,面临良多人神驰的出国互换机遇,她都选择默默傍观,13年如一日苦守于本人的书桌旁。

  二心向学的她并不把这些看作丧失。在她眼中,北大已给了她太多——藏书楼丰硕的藏书和舒服的,教员们出色的讲堂和课下的点拨,世界出名作家的和研讨……“北大中文系是世界第一,任何一个大学的中文系都比不上它。”朴希亘骄傲地说。

  当我问她能否有什么小小的可惜时,她想了想,欠好意义地笑道:“感觉本人还能够更用功吧!对了,2009年的时候,中文系办了一个很主要的系列,而我忙着写硕士论文没能去听,也有一点可惜。”

  说也奇异,13年的渐渐岁月,似乎并未在她脸上留下任何踪迹,现在30多岁的她看起来还像20出头一般。也许,这就是专注的魅力,这就是一个真正北大学人的风采。(文\裴苒迪)

  专题链接:优良留学生结业生风度

  编纂:平和平静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