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南京市的乡村建筑为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南京乡村村落形式和单体建筑的解剖与分析,尝试研究南京地域性特点。通过对南京乡村村落的区域环境、整体空间形态、建筑单体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来发现适应南京地区地理气候环境,保持地域性风情风貌的建筑形式,推进当地地域性建筑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过去30年的时间,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建设也经历了其飞速发展的时期。30年后回顾中国的城市建设,发现中国的城市化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在刻意追求现代化和效率第一的影响下,传统的文化和特点被忽视。建筑风貌的千篇一律,建筑质量差、工艺粗糙。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集中于研究南京乡村的地域性建筑,通过调研和分类分析,总结出南京乡村建筑的地域性特点,通过对南京乡村外部环境、空间形态、建筑单体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解剖,来发现适应南京地区地理气候环境,保持地域性风情风貌的建筑形式,推进当地地域性建筑的发展,为南京乡村村落的保护和自我更新提供理论支持。
1外部环境
中国传统建筑的核心思想是讲究“天人合一”,故外部环境对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南京的乡村建筑可以长江为界分为江南和江北两片,江南片的村庄(主要在高淳、溧水、江宁等)多水网纵横。或主要河流村头流过、或大型水库占村一方、或多条河流编织水网,它们不仅是村庄的主要景观,还对村庄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一半以上的村庄都靠山发展。稀疏的民居建筑散落在山脚下。南京境内山环水绕,有山地丘陵又有河湖平原。村庄建设与其所处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环境风貌类型丰富多样。南京乡村区域环境形式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依山傍水型,这些村庄都背山面水,山水环绕、自然风光特别优美;水网型,这些村庄大多分布在高淳县和溧水县,都是典型的江南村庄,符合一贯的江南水乡特色,这些村庄水网纵横,建筑多沿水而建,形成许多个小组团;平原型,大部分分布在江北,由于江北地势平坦,山水相对较少,村内有零星的小水塘。
2村落空间
影响村庄形态布局的因素有很多,水系、地形和主要对外交通是村庄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托道路和河流发展的就会形成带状布局;依托村内水塘发展的就会形成组团式布局,;平原地带的村落一般就是散点式布局。
南京农村中的建筑组群大多是住房建设时自然聚集而成,形成了自由分布的院落空间,作为日常活动和庭院绿化之用。大体分为组团式、行列式或集中式:
组团式建筑组群:多分布在用地较为开阔的地方,院落空间有封闭式、半开敞式和开敞式三种。
行列式建筑组群:多是近年来的统一建设活动形成的。一般是有统一的规划实施,建筑与道路垂直或平行建设。
集中式:最主要分布在主体建筑和附属用房之间,形成大小统一、形式一致的全封闭院落空间。
3建筑单体
南京民宅建筑地域性较明显,可分为江南、江北两个部分。
江北的六合区和浦口区的民宅建筑平面功能大多较为简单。平面多为两开间,分别用作起居室和卧室,起居室外墙向后退让形成二楼的阳台的做法普遍被采用。平面以楼梯为核心,建筑功能沿楼梯展开。六合区民宅建筑中厨房大多独立于主体建筑之外,由外廊与主体建筑相连;浦口区老山附近村庄民宅建筑中厨房比较常见的布置方式是主体建筑之外,建筑走向与主题建筑垂直,厨房门之间通向内院与主体建筑相连。江北另一种典型的平面布置形式为平面相同的建筑连排布置(或双拼、或多拼),这类建筑多出现在主要道路沿岸的村庄中。此类建筑的建筑特点在于,连排建筑以户为单位,单开间,共用山墙。建筑走向呈带状布置,南边为两层主体建筑,垂直交通设于建筑中部,北边为一层辅助建筑,作为厨房和卫生间使用;与主题建筑围合出一个小院落。
而江南的江宁区、溧水县和高淳县的建筑平面功能普遍较江北复杂。平面上以楼梯间为核心形成形式多样的平面布置形式。高淳县固城湖周边的若干村庄普别采用一种矩形排列的平面布局形式。该类布局形式外墙呈矩形,开间与进深大,内部空间复杂,建筑层数高,并常与地形和水域有较大联系。江宁和溧水的民宅建筑与江北两个区有某些相似之处:两开间,起居室外墙向后退让形成二楼的阳台的做法也普遍使用;但多以此为模块在其之上增加新的功能,如增加一个开间或增加一层楼层。
南京村庄民居建筑多以两层为主。江北的浦口区和六合区的一层建筑也较为常见。江北的村庄民宅中立面形式大多较简洁,立面上少装饰,甚至无装饰。六合区和浦口区的大部分地区普遍采用灰色水泥抹灰墙面,正立面多采用白色瓷砖贴面装饰。江北老山地区部分村庄建筑采用浅黄色墙面。高淳县和溧水县的民宅建筑里面形式随其平面形式的丰富而多样,风格趋向欧式的建筑较多;亦有采用传统江南水乡白墙黛瓦风格的民宅。
南京周边村庄建筑装饰都普遍简洁,没有太多多余的装饰元素。屋顶和檐口做法简单。高淳县保留的历史较长的建筑中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檐口装饰,和趋近徽派的马头墙,山墙面上有墨线图案装饰。南京各区解放后的民居建筑无明显区别,立面材料主要有:水泥墙面配白色瓷砖、大理石贴面、白色油漆等。南京许多集体整治过的村庄采用统一粉刷外墙的形式。江北的浦口区和六合区采用白色和灰色涂料粉刷;溧水和高淳部分村庄统一采用白色涂料粉刷;江宁区部分村庄采用淡橙色粉刷墙面或深红色墙面。
4结语
目前中国乡村处于空前建设和人口空心化的两个极端状况,文章主旨在于帮助新农村建筑设计和村庄内部自发更新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也有不足之处,即对南京村庄进行分类分析,而没有联合实际做出具体设计方法,希望有机会在以后的深入研究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其钧.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 何镜堂.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2012
3. 涂舸.从传统文化体系中寻找地域文化建筑设计的创作源泉.2012
4. 李伟佳;刘韦伟. 浅谈社会大背景下中国建筑形式的变迁.20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