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郊旅游景区与中心城区关系密切,对于提高城市经济、保护城市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以满洲里市查干湖景区为例,首先分析了其区域位置、自然条件,指出现状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规划设计策略,期望为城郊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郊旅游景区,满洲里市,查干湖
1 查干湖景区概述
1.1 区域位置
满洲里市位于我国东北部,是我国第一大陆路口岸,第一欧亚大陆桥重要枢纽,是一座以休闲旅游、物流商贸、煤炭工业为主要部类的边境城市。它地处于呼伦贝尔草原的西部,东临海拉尔河,南临呼伦湖。目前,随着草原旅游趋势的日益兴旺,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旅游产业、壮大旅游经济”的总体要求,满洲里市旅游产业不断依托边境优势,发展特色旅游,相继在城郊开发建设了呼伦湖小河口景区、4A级俄罗斯套娃广场、国家矿山公园、鹰山婚礼教堂等旅游景点,逐步加强满洲里市作为“中国魅力城市”的文化底蕴。查干湖景区位于满洲里市西部,产业园区中南部,与市区相距8千多米。
1.2 自然条件
查干湖景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占地4平方公里,周边紧邻城市道路。区内现有两处自然水域,水域面积共计270公顷,随着近些年气温的不断升高,降雨量逐渐减少。但在其西南部现有一座于1987年修建的开放式水库,相距3千米,总蓄水量为50多万立方米,水资源丰富。目前,景区一期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现有爱情岛雕塑、古生物博物馆、结婚纪念石、猛犸象雕塑群等景点供游人观赏。景区内小气候明显,降雨量集中,绿色植被覆盖条件优越,草原长势良好,蓄水能力较强。
2 查干湖景区现状问题
2.1草原景观单调
查干湖景区的植物配置以草地为主,大片不加修饰的草原,虽然让人感受到空旷、辽阔的美感,但也容易产生单调、乏味的消极心理。首先,草原地势起伏较小,缺少变化,毫无层次感,一眼望去即可欣赏完整个园区的景色,各个景点清晰可见,无法调动游客好奇心理,使其继续游览前进,重游率极低。其次,绿化配置单一,只有天然的野草,尤其到了秋季之后,大面积的土黄色,冷漠色彩使乏味感油然而生。并且,由于查干湖景区位于城市郊区,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草地常年被牛、羊啃食践踏的参差不齐,草质极差,甚至裸露大面积的黄土地。这些因素大大地影响了景区的整体形象,也使得满洲里市突出的草原特色没有得到很好地表现。
2.2景点缺少联系
查干湖景区内景点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没有游览路线和视觉通廊进行引导,各自凌乱地耸立在草原之上,这明显是设计者缺乏对当地历史、地域和人文的调查了解。并且,景点与景点之间,与周边环境之间均缺少相互衬托和对比,例如爱情岛雕塑为一对男女相拥坐在一座两层高的建筑上,雕塑高达30米,加上底座高达40米,基地面积为0.1公顷。相距不远之处有猛犸象雕塑群,和爱情岛雕塑相比体量相差不大,明显是设计尺寸比例失调。雕塑追求形式气魄的同时,却忽略了市民的行为特征和休闲需求,以至于美感下降,使用率低。
2.3旅游淡季期长
满洲里作为北方城市,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多年平均气温为零下0.7度,计算最高气温为37.9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42度,最大冻土深度近4米。并且满洲里地区常年以西南风为主导风向,风大多沙,多年平均风速为3.6m/s,最大风速为25m/s。[1]加之城郊旅游景区地多人少,缺少建筑物和构筑物夏季遮荫避雨、冬季挡风驱寒。不舒适的旅游条件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更加造成查干湖景区无人问津。
2.4配套设施不足
虽然,查干湖景区位置优越,周边有城市道路与市区和重要交通枢纽联系,但却缺少公共交通工具,没有公共交通站点,来这里大多只有通过自驾车和出租车方式。这里硬件设施缺少,景区内无休闲座椅、休息亭廊、公共厕所、娱乐器材等必要基础元素。软件设施方面也没有对景区进行功能划分。而且收入性经济产业投入少,粗犷式的发展方式和入不敷出的发展模式使查干湖景区成为不可接触的空间场所。
3 查干湖景区规划设计策略
3.1 布置大地多元风情
在现有基础上考虑满洲里民族特点以蒙俄为主,查干湖景区可打造集俄罗斯风情和蒙古风情、艺术于一体,以休闲旅游、观光、度假为核心的民族村落,集中展示俄罗斯传统优雅、舒适、宁静的生活习俗和蒙古民族旷野、豁达、辽阔的生活性格,成为机场路上的景观亮点。在植物设置方面要将草原景观立体化、变幻化,在查干湖景区具体设计中,可结合当地农业,将适宜在满洲里生长的耐寒耐旱植物,分花色或果实进行大面积分类种植,形成变幻的多彩草原,提高草原亮点,融田园性、生态性和乡村性于一体,塑造属于自己的特色。[2]
3.2拼贴标志景观节点
考虑到现有景点凌乱、缺少联系的问题,在景区东侧建设主要入口区域,设置服务中心,打造精品入口景观,提高景区档次。为了节省建设景区园路的经费,可以在蒙古风情区草地固定路线利用骑马、在俄罗斯风情区利用马拉车作为游览交通工具。并且,在空旷区域依托现有景点,设置趣味浓厚的骑马射箭、冬季滑冰、环湖徒步、马拉雪橇等娱乐项目,活跃人气。因现有景点单一,可拼贴设计敖包、蒙古包、玛尼杆等富有少数民族宗教色彩的景点,渲染如同西藏藏族一般的神秘气氛。也可设计冰酒吧、欧洲城堡、跑马场等融合欧洲浪漫主义色彩的节点。在设计中将各处景点结合起来,使这里成为游客难忘的奇幻之旅。
3.3生态手段克服冬季寒冷
查干湖景区风大、空地大,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2万千瓦,可在空旷区域建设小型风车,为就近的建筑物发电供暖,建筑物的搭建形式,可简单利用木头、干草、薄膜,建设成错落有致、大大小小、漫步田野的群体景观,在建筑物内部布置休息座椅、温室花房、咖啡台、百货、纪念品、钓鱼池等商业娱乐项目,增加景区的经济收入,达成对景区的零投入。通过设计一些活动也可有效克服冬季寒冷的气温,例如,在冰雪节众多的静止冰雕、雪雕中间,设计雪地高尔夫、足球、拔河、摩托等运动量大的项目,可有效缓解以往只能观赏,逛冰雪节越逛越冷的现象,使游客冬季不再寒冷。
3.4创新产业带动设施投入
景区建设以分期开发为原则,随着资金逐步回笼,收入逐渐增多,可逐步拓展相应的娱乐项目,使设施逐步完善,进而形成成熟的项目品牌。例如,以再现“第一欧亚大陆桥”为设计理念,将途经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斯克、满洲里、赤塔、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莫斯科、华沙、柏林、鹿特丹等城市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和景点进行筛选,每年建成一个,建筑内以出售当地的特产资源为主。并随着满洲里市的满洲里之夏、冰雪节、中俄蒙选美大赛等活动品牌效应增强,举行当地节庆活动,使景区每年有不同的建筑风格,不同的风土人情,引发短期旅游热点,吸引旅游人群,以便不依赖一次性大规模的设施投入,而形成自给自足的服务设施。
结论
城郊旅游景区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城市的生态环境,还代表着城市的整体形象,同时对于塑造城市文化及保护自然资源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布置大地多元风情、拼贴标志景观节点等四条规划策略,以期建设景色独特、环境宜人的城郊旅游景区。
参考文献:
[1] 张志军等.查干湖水生态工程—挡水堤工程、输水渠道改造工程[M].呼伦贝尔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2007:12.
[2] 马宏继.满洲里边境城市休闲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5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