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怎样控制炉前的成品成份及HPB钢种的特点;转炉车间的成分控制,以及HPB235的生产过程中,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给炼钢生产造成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成品成分出格,钢水回炉导致连铸对接甚至停浇。
【关键词】:成分控制,注意事项
引言:一直以来,转炉车间的成分控制,以及HPB235的生产过程中,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给炼钢生产造成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成品成分出格,钢水回炉导致连铸对接甚至停浇。HPB235的生产出现批量的轧钢废品,主要表现在转炉脱氧不良、连铸中包过热度高、接连铸紧张导致待浇时间极短甚至没有待浇时间。
一、成品成分的控制。
1、成品C的控制;
首先,对于成品C的控制,我强调交接班制度。正副炉长接班前要清晰明了的了解上个班的生产情况,包括正常吹炼化渣情况,氧气压力大小,补吹脱C,原材料精炼剂、碳化硅、增碳剂的回收率以及吹氩站加C线增C情况等等。
要提高终点提枪前对一倒C的判断水平。判断终点C,氮封口冒出的渣子情况以及炉口火焰收缩情况。由于供氧存在压力不足,所以终点压枪时氧气压力要开大,做到充分搅拌。枪位要压到最低点,时间要足够,车间要求的时间T≥1分钟。这样取出来的一倒样才具有代表性,能真实反映炉内C的百分含量。然后可以结合自己对C的经验判断和化验室的化验成分进行比较取舍,如果两方面的判断出入较大,不是判断的不准确就是终点搅拌不到位导致取样没有代表性。
其次,倒炉以及出钢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炉内是否有生铁没化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如生铁没化,多半是粘在炉底,很少是粘在倒渣面,所以正副炉长在倒炉时一定要出去一个人在外面观察炉内的情况,防止生铁不化对配成品C产生影响。挡渣挡不住成品C也会相对偏低。
成品C的控制,最关键的一点还是操作者要用心,要有责任心。终点判断要认真去做,出钢时要认真去看,车间的关于压枪枪位、时间、补吹时间等等规定要遵照执行。
2、 成品P的控制;
炉前操作。成品P要控制好最有效的办法是控制好一倒P。脱P的有利条件是低温,高碱度。所以脱P的工作主要在吹炼前期完成,中后期控制好化渣情况,避免炉渣返干,炉内要均匀升温。前期脱P的一个要点是要控制好前期炉渣喷溅。每炉钢吹炼到3-5分钟的时候都有一个炉渣喷溅的过程,如果控制不好,大量的炉渣喷溅出来,就会带出前期加入的部分还未参与反应的石灰以及石灰石。另外,在加料方面,第一批料加完之后,后面的加料要做到少量多次,这样可以减少炉渣返干几率。温度上升比较平稳是比较有利于我们的化渣的。如果升温很快,我们可以考虑适量的加料来控制温度的上升。吹炼到10分钟之后,要有一个明显的高枪位化渣操作。
出钢操作:首先,要让有经验的摇炉工去出钢,副炉长有上班的要自己去操作。补吹时间较长,补吹有加石灰的这些都会导致炉渣较泡。出钢过程中,摇炉一定要到位,不能夹渣出钢。后面的摇炉要及时跟上,炉长在一边要及时指挥摇炉。出钢快完成时,钢流要尽量靠近包壁,看见下渣马上抬炉,这样能有效减少下渣量。另外,挡渣车的挡渣操作要及时,准确。碰到挡渣挡不住的炉次,炉长要采取应急措施。比如吹氩站气量稍微调小一些,或者加点脱硫剂稠化炉渣,尽量不要让表面炉渣全部卷进钢水里面。渣子如果全部化透,回P会回很多,出钢P≧0.030%的都是比较危险的。出钢温度高,到站温度高,对钢水回P也有很大影响,所以温度要控制好。
3、 成品S、Si、Mn的控制;
转炉脱S效果并不是很好,而脱S的关键是碱度要够,脱S时机要把握住。转炉脱S的有利条件是高温度,高碱度。所以,碰到S高的炉次,前期加料不能加太多。等到温度起来之后,5-6分钟适当多加一些对脱S是比较有好处的 。S高炉次化渣一定要做好,中后期控制到炉渣冒到炉口水箱部位,但不会喷出来,这是比较理想的脱S化渣效果,而铁水S高的应少量多次进转炉。
合金成分的控制,合金工每天上班后要关注合金成分是否有变化,交接班工作要做好,对补吹之后的余Mn判断要总结经验。正副炉长要和合金工一起对合金加入量进行计算,确定到底是要补合金还是留合金,不能放任合金工一个人去做。合金成分波动较大的时候要及时通知值班主任。
二、冶炼HPB235的注意事项。
关于HPB235的质量问题,炉前冶炼HPB235最关键的一点是要保证有出钢C,钢水不要过度过氧化。炉前钢水过氧化,脱氧不良,或者吹氩时间比较短,夹杂物就不能充分上浮。接连铸时,要确保有上台待浇时间。钢水接不上,第一是没有夹杂物上浮时间,第二是连铸中间包液面过低,有可能卷渣进去。同时要控制好中包过热度。吹炼后期或者补吹时的加料操作不能加石灰石和矿石,这也会造成钢水中产生更多的夹杂物。
综合一下,炉前冶炼HPB235时要注意的几点。
①吹炼后期不能加石灰石和矿石,钢水进吹氩站不能加脱S剂、精炼剂等其他辅料。
②补吹次数多或者补吹时间较长的炉次,脱氧剂要适当多加。吹氩时间要适当延长,后期吹氩要强调软吹,不能大翻滚。过氧化炉次一定要定氧。
③控制好出钢温度、到站温度以及出站温度,不能超高温出站。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