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方法论运动也随之展开,建筑行业的学者也就在那时就开始了对于建筑设计方法这一理论的研究,开展了不同程度与不同方面的分析研究,其主要内容包含建筑设计的一般手法、具体方法以及规律与哲学方法,所涉及到的学科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美学、工程学等诸多领域。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关于建筑设计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我国是在上世纪末才开始对建筑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研究了现代的建筑设计方法及理论,并通过梳理与收集国内外的关于建筑设计方法的分析成果,整理了目前我国关于建筑行业的有关方法,并分析了现代建设设计的发展趋势,希望对相关工作者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设计方法,设计思维,研究探讨
【引言】依据我国的发展目标来看,三十八(2050)年之后我国的城市化率能达到70%以上。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脚步还在不断加快,其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健全提供了基础。不过,随着城市里建筑的体能在不断增大,建筑的技术复杂性更是在持续提升,随之而来的便是城市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人们的健康受到影响。能源的枯竭早已成了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交通的拥堵导致城市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回首走过的路程,我们是不是又该放慢步伐,面对问题好好思考怎样进行更好的设计,以满足社会与城市发展的需要。减轻对环境、对资源以及对城市所造成的损害。本文明确这些目标,使用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法,以应对当今建筑业发展的需求。
1.建筑设计方法
1.1关于建筑设计的原则
设计者为了充分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就应该先把握好设计的原则,这是提升设计质量的基础。
(1)就业(?)的要求,就是依据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有关建筑的要求,该要求包含着建筑设计里的空间组合。建筑艺术效果、平面布局以及交通安排 (组织)等的本质原则。
(2)我国现行的设计标准与规范
我国遵照建筑的适用性、可控性、安全性、美观性等颁布了诸多的法律条文来规定保障建筑的质量。包括强制条文、建设标准、设计规范以及技术导则等
1.2关于建筑设计的方法学
建筑设计的方法学是充分建立于设计结果的基础上,有设计环境、设计程序以及设计对象、设计主体以及设计评价指标结合形成的机制体系。现阶段常用的设计方法凭借建筑设计者的经验与直觉来创作的[1]。设计者拿到设计任务先开始调研来找需要的类似经验,之后依据要求开始绘制平面设计图。仅接着下一步就结合空间的组合实施立面的设计,再配制效果图与剖面图。随着我国现阶段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提升以及科技的进步,对于建筑的质量需求随之也发生了改变,原来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手段早已不适合现在人们对建筑的功能与审美的要求,设计者必须要对现行的建筑设计方法不断更新。
(1)借鉴西方的建筑设计理论
建筑设计应该结合城市的发展,从城市的整体性出发分析建筑的设计。城市系统构建的主要因素就是建筑,它的形态与性质都要服从整个城市整体的结构需求。科学的、系统的研究建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对于综合利用市政设施与土地非常有利,同时也使得城市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充分保证空间形态的完整性。
(2)建筑设计与形态理论相结合
所谓建筑的形态学主要是通过对结果与形式的综合研究形成建筑设计的手段与方法,再使用人体工程学、社会学、美学以及心理学等科学充分揭示其形态发生的联系与本质。
(3)建筑设计与符号学相融合
建筑设计符号学是指通过符号学的概念,把握建筑、认识建筑,以此形成新的设计方法。通常,建筑符号分为象征符号、图像符号以及指示符号。图像符号与指示符号能反映出事物最初的本质,是非动态恒定的,而象征符号则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是多变的、动态的。
(4)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相结合
要以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分析研究建筑设计方法。维持生态的平衡,充分尊重自然规律是人类在改造自然时一定要遵守的。本小节所说的生态建筑学其研究分为两个点:首先是城市总体的生态效益,主要侧重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其次是建筑的节能,即对太阳能建筑等一系列的开发[2]。
2.现代建筑设计的新趋势
2.1回归自然化
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长,普通人群尤其是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向往自然,喜欢用天然材料,希望住在自然绿色的环境中。欧洲北部的纳维亚流派开始兴起,对世界各地建筑影响深远,于住宅中构建田园的舒适气氛,该流派强调天然材料与自然色彩的运用,使用很多民间艺术风格与手法。
2.2高度现代化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建筑设计中使用所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设计达到最好光、形以及声、色的匹配效果,构建出理想的、大众都非常喜欢的空间环境。
2.3个性化
一种设计方法是打破方盒子水泥、曲线、斜面以及斜线装饰,另一种设计方法是将自然引至室内。以此实现非常规的设计思维,打破水平的垂直线以求得变化。同时能够利用图案、色彩以及图画。借助玻璃镜面的反射效果来扩展空间等。以此打破千人于一面的单一感。
2.4整体艺术化
室内环境的设计为整体艺术,其应该为虚实、形体以及空间、色彩关系的把握,很多成功的建筑设计其核心都是强调艺术上的协调统一。
3.建筑设计方法与理论的应用
建筑设计的过程是很复杂的,在设计之时有着很多的细节需要设计者注意,关键是很难预测哪些是关键的因素[3]。尽管理论与日复一日的事件来讲也是要不过于详细要不就过与简单。不过理论有助于规定问题的范畴,通过充分的区别与思考来寻找实践中一直出现的问题的规范答案。
每次当建筑设计者在遇到某个新的设计问题时,头脑中并不是完全的空白,而是有许多有关设计方法的资料都会给予他们指导。建筑设计者了解自己的动机,清楚设计欠缺的原因,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念与态度,况且建筑设计者有的时候还会针对设计的方式会提出一系列属于自身设计的有利观点。实际上,在建筑方面,理论与实践之间常常存在一个双向的步骤,一方面,建筑的设计者提出的方法与理论影响着每一个设计步骤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所有的设计问题都会让设计者对理论的再次认识更加深入。
【结束语】我国在经济与科技的推动下,建筑设计存在某些不正确的价值取向,有些设计者盲目接受国外先锋流派的学说,回避对技术、经济与功能问题的解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结合实际的设计目的、适当的风格以及合理的技术手段,正确使用设计方法,把抽象的设计方法转变为具体的设计方法,分析建筑设计的准则、评价标准及准则的规律性,引导建筑设计健康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迈克尔,布劳恩.建筑的思考:设计的过程和预期洞察力,蔡凯臻,徐伟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勃罗德彭特.建筑设计与人文科学,汪坦,张韦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赵红斌.典型建筑创作过程模式归纳及改进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