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师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中国现代建筑空间设计要体现出自己的精神特质并将其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就应立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根基之上,应用现代的观念以及先进的材料、技术,继承并超越传统,设计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特点,然后剖析了现阶段传统建筑文化受到冷落的原因,并重点阐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最后说明了现代建筑在传承传统建筑风格过程中应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建筑风格,现代建筑,继承,金茂大厦,装饰
一、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源远流长,从桥梁建筑到园林建筑,从民居到宫殿,以及坛庙建筑等,在几千年不断的演变中形成了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理,广泛影响其他国家和中国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最具代表性的有故宫博物院、苏州园林、承德避暑山庄等。综合来讲,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具有以下特点:
(一)崇尚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传统建筑大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互融,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在自然环境中揉入人性文化。如北镇庙(见图1),北方镇山医巫间山的山神庙,依山势排列,由南向北层层升起,规模宏大,宛如天成。庙前正中是一座六柱五楼式牌坊,两旁各立有一石兽。拾级而上,从南向北依次为御香殿、正殿、更衣殿、内香殿、后殿。寺院布局和建筑别具一格,巧夺天工。
(二)中国传统建筑重视建筑群体的组合
中国传统建筑重视空间序列的安排,善于将功能多样,风格迥异的建筑单体,根据实际的使用要求组织起来,既满足使用上的要求又取得和谐而统一的艺术效果。如苏州园林,是我国南方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园林中以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为著名,被誉为苏州四大古代名园。
(三)中国传统建筑体现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由于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建筑风格上也体现出各民族之间的差异,中国古代建筑中善于引入其他民族建筑的精华,并将这种“融入”发挥得淋漓尽致。“会通”精神体现在古建筑中,就是建筑技术和艺术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及传统建筑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兼容并蓄。所有这些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如何继承和发扬,成为令人深思的一个话题。
二、现阶段传统建筑文化受到冷落的原因分析
(一)大众审美情趣的导向
众所周知,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对学生的艺术修养的培养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涉及到建筑和知识普及的内容更是为数寥寥。除了公众被告知的伟大的长城,古老的赵州桥等,民众对于优秀的传统建筑的了解十分有限。这种状况,使得中国的民众对建筑的品评,很难产生有价值的意见。
在专业教育中,由于一直受到重技术轻理论的思想的影响,许多大学专业学科,包括建筑专业缺少人文方面的课程,所以学生们也很难从文化底蕴及历史背景上来加强对于建筑的理解。这样被培养来的建筑师以及其他专业人才,是很难将传统建筑中所传递的人文信息融入到现代建筑创作及评论中去的。
(二)快餐文化的流行
快餐文化实际上是经济飞速发展的副产品,它给生活步伐越来越快的人们提供了最便捷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广泛的满足了人们的喜好。但是,在快餐文化空前发展的的背后,隐藏着精神的虚无,这必然也会给建筑业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包括流行文化、艺术形式会被不瑕思索的“拿来”,并在中国的大中城市里大行其道。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无形中鼓励了建筑创作的空洞和平庸,造成了表面上多样的建筑活动背后的实质的贫乏、单调和趋同,对于传统文化的借鉴也仅仅是流于形式,少有从人文内蕴去发掘。 有的平庸之作反而蒙蔽了大众的眼晴,掩盖了传统建筑的光华。
(三)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困难
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也并非有直接可以套用的模式,所以如何使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大放异彩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困难重重的。
首先,面对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急功近利是不可避免的,它是传统建筑文化精华难以得到发扬的重要原因。另外,我们对于自己国家的这一宝贵建筑文化遗产的认识远远不够,许多建筑实物已经消失了,大部分只能靠文字的记录或其他手段来加以推断,这也就更增加了传播传统建筑文化的困难。
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
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使传统的建筑文化重新活跃起来,传统的建筑文化正逐步转化成适合现代建筑的建筑文化。使用对传统建筑的整体形式或者局部构造的提取和创新的表现方式,将传统形式或结构经过选择和再加工,采用新的技术和材料,使其符合现代的功能和要求,将传统建筑形式原型加以抽象、简化运用到现代建筑中。
(一)将传统建筑元素符号化
许多现代建筑的设计上不约而同的采用了传统建筑元素符号化的设计手法,即将屋顶、斗拱、花格、砖墙、装饰图案等传统建筑的构件和特征通过不同的途径和层次运用于现代建筑的设计上。这样既可以保证建筑的使用功能,尊重现实的技术和材料,又可以使传统建筑的特征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这种将传统建筑特征符号化的手法,打破传统与现代的明显界限,寻找“既现代又传统”的模糊感。代表了将传统建筑的元素进行抽取和重构,是一种通过表象的模糊感实现传统建筑体验的手段。下面以上海金茂大厦为例说明。
上海金贸大厦是以中国佛塔的形象为切入点设计了一个具有强烈时代感与民族特色的塔式建筑。它的外形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中国的佛塔造型,它的塔楼采取的是双轴对称的平面形式,使人们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欣赏到完美的效果。金茂大厦是将现代摩天大楼与中国传统高塔造型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整栋大厦在散发高技派风格的机械美感的同时,又兼有中国古典塔之神韵,金茂大厦运用提炼与再创造的方式表达传统文化,而不是具象形式的模仿和僵硬照搬式的重复,是继承传统方面的典型成功之作。
(二)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装修多采用隔扇、屏门、门罩以及木雕装饰,既通风采光又能分割空间。装饰材料大量运用嵌瓷、灰塑、陶塑、髹漆工艺,既防腐耐用又美观。这些传统的装饰设计手法常常被借鉴到现代室内中去。
如:在现代室内装饰中运用古典建筑的门、窗、隔、屏分割空间,或用屏风或雕窗装饰墙面,这些传统建筑装饰被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符号陈设于室内。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人们不仅追求视觉效果,更追求高层次的文化内涵。在居住空间中,人们为追求独特的空间氛围,也大量应用中国传统屏风、隔、罩、灯具等装饰手段。有的把传统图案装饰的立面造型和仿古结构的吊顶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强烈的怀旧氛围。近些年来,一些瓦当、龙螭造型的砖雕或仿砖雕造型也成为室内界面装饰的内容。
(三)将传统建筑中的色彩重组
色彩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不同的色彩具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在不同的区域又有差异。现代设计要在体现地域性的同时,可以把色彩作为重要的表现手段来运用,建立自己的色彩语言体系。北京的香山饭店,在色彩配置上采用中国传统的白色抹灰墙面、灰砖线脚,以灰、白为基本色调,这是中国唐代建筑和江南民居的基本色调。而室内则是以木、竹等材料装饰,灰白色与竹木原色的组合,既突出民族性色彩,又富有新意。
(四)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的建筑采用木结构或砖木混合结构,以土、木、转、瓦、石为主要建筑材料,并且中国传统的建筑施工需要精湛的技艺。为了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对建筑的要求,传统中国建筑体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革。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来看,这种建筑形式即使是在今天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可识别性,在某种程度上或在某些地域范围内还得以延续,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了。
云南大理的白族传统民居就是以木结构为主,以土、木、砖、瓦、石为主要建筑材料。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为了更好满足建筑的实用性和耐久性,传统材料已经不再是建筑结构的主要材料,而大多是用在外立面以及内部的装饰上。白族民居的装饰材料主要以石材及木材为主,比如门楼的下半部用花岗岩、麻石、青石或大理石砌成,中间部位用青砖砌成,并镶嵌浮雕或风景图案大理石,斗拱上有木雕,纹样有龙、凤、狮子、玉兔、大象等,并彩绘油漆,这些图案都是当地有吉祥寓意及象征性的图案。
四、现代建筑在传承传统建筑风格过程中应解决的问题
(一)如何让城市有自己的风格,体现鲜明的地域性
在当今世界中,全球化的浪潮对各国的文化经济的冲击已经日益突显。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同样受到了影响,在建筑行业中尤为突显。在建筑行业中地域文化的特点越来越淡化,在城市化进程中传统建筑也受到了破坏,大量盲目地学习,照搬外国超高层建筑的风格,使我们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失去了每个城市独有的风格,全国一体化,走到哪里都是那么的熟悉而又陌生,打破了原有的和谐布局,让人觉得不伦不类。
(二)如何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互相融合与整合
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不应该是停留在表面效果追求形似,而是讲求神似的追求意境。以现代化的设计手法,以“取其形,延其义,传其神”为原则,将这些传统设计元素加以提炼简化,恰如其分的运用,就可以在现代化建筑设计中,渗透出一股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风味,让现代建筑设计与中国传统元素更加完美的结合。
结语
中国建筑师的当务之急就是寻找一种既能尊重自己的文化又能物力之所及的文化形式。而如何使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更好的应用于现在与未来,也需要现代设计师卓越的工作与强烈的责任感去逐步实现,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形成自己特有的民族设计风格才是现代设计应走之路。
参考文献:
[1]蔡玉兰,刘涛.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体现传统的中国文化[J].科技创造新导报,2009.13.
[2]田维飞,王建英.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山西建筑,2011.5.
[3]满棠,李勇.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今的传承[J].山西建筑,2009.3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