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园林设计和规划相关方面的理论非常丰富,我国独特的园林规划和设计理念的形成与发展都受到我国古老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园林规划和设计上受风水理论的影响比较深刻。好的园林风水景观能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顺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而现代风水学的使命就是将传统风水中的朴素真理,与现代环境景观学互相嫁接,诠释,更好的为人类服务。本文首先阐述了风水学的涵义,然后说明了风水理论的基本原则,最后从六大方面探讨了风水学在园林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风水学,天人合一,因地制宜,棕榈,选址
一、风水学的涵义
风水学又称之为“堪舆学”,本为相地之术,即现场考察地理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选择皇宫、城镇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方法和内在的原则。“堪舆”:“堪”代表高处,“舆”则代表低处,其包含的意思是自然环境和地势的变化。所以,风水理论的应用就是选择最合适又最好的地方。风与水是自然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的两大代表性因素,与我们生活环境的许多方面相关。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元气和阴阳说是风水学的基础,就是说风水学的精髓是天然的“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理念。宇宙天地之间回荡的是元气,气在人体中聚合,其实自然也包含了人,人只是自然生态链上的一个小环节。有利于人们充分发挥大自然的力量,对阴阳之间平衡的准确掌握,能帮助人们获得梦寐以求的祥和之气,促进健康、加强活力。因此,风水学是顺应大自然规律的,坚持节制和正确的原则,充分开放和运用自然环境,构造美好的居住环境,使人们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以至“天人合一”的完美空间。
二、风水理论的基本原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的原则是风水理论所坚持的最基本的原则,风水理论认为在园林的建设设计过程中要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人类日常活动的生活方式。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与东西的跨度都比较大,较大的地域跨度形成了我国先进的多气候的生活环境,由于各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各地区的土质性质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园林建设中要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质特征,因地制宜地设置园林的整体规划。
(二)依山傍水原则
依山傍水是古代园林设置中最优先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依山傍水也是风水理论的重要内容。山体是大体的坚实骨架,水域是万物生存的根本,古代人们认为水是有灵性、人性的,水乃灵性之源,生存之本。古代的园林建设都会选择依山伴水的地址,近些年来的考古学者们发现古代的部落住所基本都是在河流的边缘。依山傍水是风水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园林建设中选择优先考虑的重要因素。长江中上游沿岸的码头小镇都是这样,背枕山坡,拾级而上,气宇轩昂。依山傍水是风水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园林建设中选择优先考虑的重要因素。
三、风水学在园林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一)园林选址——自然天成
园林选址是造园的首要工作,也就是“相地”,进行造园前的园林环境选择。中国传统园林的选址理论无疑受风水理论的支配和影响,深得其精要。
理想的园地“或依山林”“欲通河沼”,即要求有山或有水,这与风水所云“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重要;若大形不善,总内形得法,终不全吉”(《阳宅全书》)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不同的是,风水以择定自然天成的山水环境为最终目的;而园林则以选择自然天成的山水环境(园地)为基础,还要加以更多的人工修饰。
理想的园地应该是幽静偏僻之地,而风水选址也着力追求一种幽静空间,它要求:后有靠山屏障,左右砂山环抱,前有朝案围拱,出入循水口穿行。这种幽境空间,既可以“藏风聚气”,亦可以充分满足古代士大夫们清高脱俗隐逸遁世的心理追求。
理想的园地应该“杂树参天”、“繁花覆地”,亦即要草木丰饶,这也与风水所要求的“皮无崩蚀,色泽油油,草木繁茂……如是者,气方钟也未休”一脉相承。
圆明园的选址立基、整个山形水系的布局等均符合风水理论的要求。有文献记载:“圆明园内外俱查清楚,外边来龙甚旺,内边山水按九州爻象、按九宫处处合法……”,说明圆明园选址来脉逶迤悠远,布局暗合九宫八卦思想。不仅如此,圆明园的很多“园中园”也以风水格局为基本构成模式来造园。例如绮春园内的“涵湫馆”遗址东西两侧仍能看到连绵的小山,其北侧是福海,这“山环水抱必有气”的格局就是最理想的风水布局。
现存著名皇家园林颐和园是一个典型的山北水南的格局。园内主体建筑佛香阁位于整个园子的构图中心,背靠万寿山,前面昆明湖,恰好处于一个“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藏风聚气”的基址位置。
(二)空间布局——对称均衡
自然美崇尚对称,从各种植物到动物,都有左右对称的关系。无论是阴宅还是阳宅,传统风水指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布局模式将中轴线突出。这种封闭布局,不仅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和局部系统,也是风水学所倡导的对称美学原则的体现。风景园林也很重视对称方面的设计,其实也是对大自然的崇尚,然后进行人工的模仿及改造,其目的可以使人获得轻松和愉快,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能让园林更显中国特色。
(三)植物配置——顺时顺气
风水学认为:“气乃万物源泉,太极即气,一气积而生两仪,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于气,水得之于气,人得之于气,气感而应,万物莫不得于气”。在配置景观植物时,园林工程师要根据“顺气”,即要顺应气象变化、遵循自然规律,种植适应不同季节的不同植物,这样才能符合四季变化,丰富园林的内涵;风景园林其实是空间艺术的搭配,欣赏园林就是在欣赏空间层层有序展开的过程。以风水学“因形察气”为出发点,首先要规划空间的序列,抓住风向以及朝向,利用植物围合空间,满足需求,从而让风景园林有序展开,虚实相融。通过风水学的阴阳相生,在植物配置上力求达到阴阳交泰、刚柔相应,实现整体美感。
植物配置应以当地适生植物为主,确保成活率和养护合理性。植物选择应当:
1、选择旺生的乡土树种、草坪、花卉。少病虫害,不需施药施肥的植物。
2、树冠大的乔木。如北方的槐、榆、椿、杨;南方的梓、樟、悬铃木等。
3、常绿树和花灌木。如桃、李、枫、银杏、丁香等。
4、攀缘植物。如北方的地锦、爬册虎;南方的十姊妹、常春藤、络石等。
忌用多飞絮,有毒刺,有刺激性和不良气场的植物。如柿树、小叶杨(雌株)、凌霄、构骨、夹竹桃、漆树、榕树等。榕树树冠大,利遮阳,但气根多,气场劣,民谚有云“榕树不容人”,在风水上列为不宜近宅的树种,在适当远离居住区还是可用的。
(四)树形的选择——健康端庄
风水理论主张端正方圆,对称均衡,因而在对植物栽培,总体要求可以概括为:健康而无病桩,端庄而妖奇。“怪树肿头不肿腰,奸邪淫乱小鬼妖”、“竹木倒垂在水边,小孩落水不堪言”、“枯树当门、火灾死人”、“树枝藤缠,悬梁翻船”、“树损下边,足病边绵”、“果树枝左。杂病痰火”、“树下肿根、聋盲病昏”、“斜枝向门,哭泣丧魂”、“大树古怪,气痛名败”等等。可以肯定的是死树、枯树、病树不宜栽种是正确无疑的,至于长相不端庄的树则应一分为二看,有的树因曲而美,因屈而好,则我们不可一概排斥;当然,曲而丑,扭而差的,也不宜栽种。
(五)植物颜色的选择——金木水火土
如“右树红花、妖媚倾家”、“右树白花、子孙零落”,右树红花恐怕与“桃花运”有关,它与水塘不宜设在右边,否则会有淫秽现象出现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右树白花”与人们对死亡者哀悼以白花表示这一习俗有关,所以作了会“子孙零落”的判断。风水理论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均由“金、木、水、火、土”5 种物质原素组成,而且不同的颜色是代表不同的原素。
金——白色、杏色、金色
木——青色、绿化
水——黑色、蓝色
火——红色、紫色
土——黄色、棕色
至于什么方位、什么地方宜栽什么颜色,风水学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则,制造了一系列复杂的理论,认为:红色代表红火、热烈;绿色代表平安;黄色代表富贵;黑色代表庄严;白色代表洁净、肃穆。
(六)有“吉祥”寓意的园林植物
1、无患子
无患子属亚热带及温带植物,落叶性乔木,高约5~10公尺。表面光滑,春末开花,花序因锥状,腋出或顶生,花朵甚小,但数量庞大。古时候的人相信无患子的树干具有无上的法力,因此把它拿来做成木棒(打鬼棒),相传可以克制鬼怪,并加以消灭。世人相传这种木头制的器皿可以用来压制鬼魁、避邪,所以才把这种树叫做“ 无患” ,也叫“ 鬼见愁” 。道士作法之木剑等器物也必用无患木制成,即与这典故有关。
2、棕榈
别名山棕、棕树,棕榈科,常绿乔木。高10~15米,茎干粗硬无分枝,外裹棕色丝毛,圆柱形,具环状叶柄痕,树冠伞形或圆球形。棕榈为棕榈科中抗逆性最强的植物,栽培管理较易。耐庇阴,幼树的耐阴能力尤强。喜温暖,不耐严寒。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喜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耐旱,耐湿,稍耐盐碱,但在干燥沙土及低洼水湿处生长较差。对烟尘、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抗性较强。
3、银杏
银杏科,落叶乔木,高达40米,树皮淡灰色,老时纵直深裂。雌雄异株,通常雄株长枝斜上伸展,雌株长枝较雄株开展和下垂,短枝密,黑灰色,冬芽黄褐色,圆锥形,钝尖。叶片扇形或倒三角形,宽5~8厘米,上缘没波状,有时中央浅裂或深裂,基部楔形,叶脉二叉分出。银杏为银杏科银杏属乔木,产生于古生代石炭纪末期,被誉为植物“活化石”。其树姿雄伟,叶形优美,寿命长,少病虫害,最适宜作行道树、庭阴树,孤植风景树,近几年被城市绿化广泛运用。
结语
综上,风水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园林设计都渗透着风水学的影响。园林设计可以从风水学当中汲取营养,把园林造景与风水学理论相结合的应用,对于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耀明.传统风水文化的民俗学分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2]王婷.风水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8.
[3]施小梅,李永,清谢嫦,陈永生,曹晶晶.风水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国艺文摘,2010.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