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权威的中英文核心期刊目录大全,最新2023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查询,英文论文期刊发表学术咨询服务。
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建筑施工评职范文裂缝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作者: admin2013-08-01阅读:文章来源:未知

  摘要:近年来,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往往由于施工组织或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混凝土施工缝的现象比较普遍。本文在此从施工缝的种类及范围出发,提出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缝,质量控制,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

  引言:混凝土结构一般都要求整体浇灌,但是往往由于施工组织或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原因,不能连续浇灌。当混凝土浇灌间隔的时间超过其初凝时间,前后浇灌混凝土之间的接槎便形成混凝土施工缝。混凝土施工缝的质量是保证结构构件质量、主体结构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种类和适用范围

  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方法有两种:水平施工缝和重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一般设置在立体结构中,应在留设位置弹线作出标记,将混凝土振实振平即可。一般使用在墙、柱或厚大基础等结构中。垂直施工缝设置在平面结构中,一般使用在梁、板等构件中,如较薄的楼板、深度不大的梁等。垂直施工缝设置要成垂直断面,不得留成斜槎。对于厚度不大的梁、板等构件可用木板支模挡牢,较厚的基础底板应绑扎铅丝网,深度大的梁、板等可用粗钢筋加固绑扎、挡牢。垂直施工缝边槎混凝土一定要振捣密实。

  二、根据设计部门的要求进行留置和处理复杂结构和重要结构的混凝土施工缝

  当设计无规定时,为加强结构整体性,可在施工缝处补插钢筋,直径为φ12~16mm,长度为300mm,钢筋数量视施工缝表面积和结构重要性确定,但每处不得少于2根;也可在前层混凝土面层涂敷一层环氧树脂黏结剂,但这种黏结剂应采用受水分影响较小的固化剂(如600号聚酰胺),并应在黏结剂固化之前开始浇筑混凝土;对地下水位以下的混凝土施工缝,则必须做防水处理。

  三、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置位置正确

  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低,仅为抗压强度的7%~14%(平均约为10%)最合理,因此施工缝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1、施工规范中规定的“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比较片面,没有对混凝土构件作出统一规定,例如,混凝土楼梯如果说留水平缝或垂直缝都是不合适的。应规定为:使施工缝接缝面与结构的纵向轴线垂直。

  2、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浇筑数量大、整体性要求高,一般不应留施工缝。

  3、混凝土条型基础和独立柱基础也应一次浇筑完毕,不宜留施工缝。

  4、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一般不应留置施工缝。如设计没有规定,而施工时又必须分段浇筑混凝土时,应先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方可设置。但在同一设备机座的地脚螺栓之间,在重要机座之下和用轴连接传动的设备机座之间不得留置垂直缝。

  5、基础的薄壁或悬臂部位以及被孔洞削弱部位不应留置施工缝。

  6、施工规范规定:“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大断面梁,没有具体规定端面尺寸,一般认为和板连接成整体的梁应和板同时浇筑,只有当梁的高度大于1m时,才允许将梁单独浇筑并按照规范规定留置施工缝。

  7、对简支梁作受力分析,在荷载作用下跨中的剪力较小,施工也比较方便,施工缝应留置在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8、浇筑圈梁时,由于砖墙的十字、丁字、转角墙垛、门窗洞、预留洞的上部以及圈梁与其他混凝土构件交接处,如带有雨篷、阳台、天沟板等的圈梁属于薄弱环节或关键部位,都应连续浇筑混凝土,除此之外的部位均可留置施工缝。

  9、楼梯的混凝土宜连接浇筑。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筑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

  四、做好施工缝的处理

  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关键就在续浇混凝土的时间和对已浇混凝土槎面的处理。规范上已作了明确的规定,即要求已浇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1.2MPa以上。这样可保证混凝土在受到振动棒振动时而不影响混凝土强度继续增长的最低限度。过早会使已浇混凝土开始进行的凝聚固结力小于振动过程的影响力,而破坏混凝土内部的聚结变化,从而导致结构的损坏。混凝土施工缝留设规定中特别要求垂直施工缝中不得留设坡槎,就是为了减小已浇混凝土与新浇混凝土接触面的增大而受到振动影响大的矛盾。另外,对于楼板、深度不大的梁等构件,由于其表面系数本身很大,在混凝土浇灌后,水分散失很快,如果施工缝不加支挡留成坡槎,混凝土本身内部水分就很难满足水泥水化反应的需要,从而降低混凝土的硬化强度。当后浇灌的混凝土覆盖在此表面上,很可能造成结构安全隐患。因而对施工缝的留设形式、浇灌时间一定要重视,切不可图省事、方便,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根据施工实践和有关规范、规程要求,对混凝土施工缝提出下列处理办法。

  1、已浇灌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1.2 MPa以上,才可继续施工。混凝土达到1.2 MPa强度的龄期与混凝土本身的强度等级、水泥品种、环境条件、水灰比等有关,可通过试验来确定。

  2、应仔细清除施工缝处浮浆、松动的石子或支挡不严产生的漏浆等。对于达到强度、表面光洁的混凝土面层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浇水湿润后再浇灌新的混凝土。

  3、要注意调整好施工缝位置附近的钢筋。要保证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不受损坏。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浮锈等杂物应清除。

  4、在浇筑前,为了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结合,施工缝处宜根据已浇混凝土强度的大小可先铺10mm~15mm厚同强度等级全减或减半石子混凝土浆。

  5、从楼板、梁的垂直施工缝处开始浇灌混凝土时,要注意避免直接向施工缝边投料。机械振捣时,宜向施工缝处渐渐靠近,并在距80~100mm处停止振捣,严禁在施工缝面振捣。但应保证对施工缝的捣实工作,使其结合紧密。

  6、对后浇带产生的施工缝,除要按照上述方法处理外,应使用膨胀水泥或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浇灌。

  7、预制柱接缝处应按施工缝处理,水平缝要用干硬性水泥砂浆嵌实,垂直缝也可浇灌膨胀混凝土。

  8、要加强养护。特别是在夏天高温季节,当施工缝混凝土浇灌后,新浇混凝土在12h以内就应根据气温等条件加盖草帘浇水养护。如果在低温或负温下则应该加强保温,不仅盖草帘,还要用塑料布遮盖,其不但可挡风,而且可阻止混凝土水分的散失。

  9、对于水池、地坑等特殊结构要求的施工缝处理:一般设计都有专门的要求和具体的细部做法,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和有关规范执行。

  10、承受动力设备基础施工缝的处理:一般不宜设置施工缝,如果设置应按以下要求设置:

  (1)标高不同的两个施工缝,其高低结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得>1。

  (2)在水平施工缝上继续浇混凝土时,应对地脚螺栓进行校正固定。

  (3)垂直施工缝处应补插钢筋,其直径为12~16mm,长度为500~600mm,间距为500mm。在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亦应补插钢筋。

  五、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置位置正确,正确的施工缝的处理。,只要按照施工规范和上述要求留置和处理施工缝,并认真施工,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强度不会低于设计强度要求,施工缝的质量也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和保证。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