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权威的中英文核心期刊目录大全,最新2023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查询,英文论文期刊发表学术咨询服务。
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文学艺术欣赏论文大众文艺讲堂”实录 薛中锐讲《话剧艺术欣赏》(

作者: -12014-06-11阅读:文章来源:未知

  薛中锐:

  几年前我在这儿讲过朗诵艺术课,今天旧地重游,别有一番感慨。时光太宝贵了,它地给人五光十色的空间,又无情地把一切都抹掉,所以我很珍惜同大家的见面,能够为大家做一点儿有意义的事情。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话剧艺术欣赏》

  一、 中外话剧名作点粹

  莎士比亚,英国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写过37个剧本,很著名的一个戏叫《Hamlet》,翻译过来叫《哈姆雷特》,也叫《王子复仇记》,许多朋友熟悉,也多次攺编为电影,英国的奥里维演得非常好。这个戏开头表现丹麦国有一帮在城墙上的士兵,夜里头他们说,看到国王的阴魂来了,因为他们的国王已经死了,真的?假的?这就叫“有魅力的假设”,这个死亡的国王怎么阴魂不散又来了呢?戏就开始了。国王死掉以后,宫廷面临着很大的危机,人们惴惴不安。王子呢,就是Hamlet,觉得他父亲死得非常突然,他就开始寻查他的死因,终于得知他父亲是被他叔叔用毒药害死的,这个叔叔还夺了他的妈妈做妻子。因此就形成了一个杀父夺母的巨大的。

  这个王子年轻力壮,要不要复仇?如何让?如何这个国家?他就面临着非常沉重的担子。哈姆雷特里边有一段独白,是著名的台词,我给大家朗读一下:还是,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默默地命运的的毒箭,还是挺身天涯的呢,用斗争把它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呢?这是一个真正混乱的时代,啊,倒霉的我却要担负起治理宫廷、重振国家的痛苦的责任。

  莎士比亚剧作的特色是1、把人性中的美丑写到极致。2、写不可调和的矛盾。3、挖掘出心灵深处最细微的状态。4、人物的语言是性格化的,非常有行动性的。我们说话剧语言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行动性,要改变对方、刺激对方、劝解对方,要达到我自己内心的目的,所以语言的行动性非常重要,缺乏行动性的语言,在舞台上是没有生命力的。

  另一出名剧叫《奥赛罗》。

  《奥赛罗》是一位黑人,为人正直,非常相信别人,疾恶如仇,他有一个美丽的白人妻子笞絲德蒙娜,还有一个军师式的人物伊阿古,伊阿古看着这个黑人头领越来越大,家庭和美,就心生嫉妒,由嫉妒而生,由而生出来害人的念头,于是就向奥赛罗说,他的妻子和别人通奸了,而且他了。他妻子私通时丢下的一块帶有香水气味的手绢,奥赛罗一听,火从中来,这还了得,但是妻子矢口否认,于是他地拔出他的长剑,一剑把他妻子给刺死了。妻子死后他静下来想,妻子和我非常恩爱,为什么会这样呢?他渐渐地弄清楚了,没有这件事儿,是嫉妒他的伊阿古地在撕裂他的家庭。可是,心爱的妻子已经死了,一切都晚了,他不已。

  

  这个戏表现了心怀叵测敀悪人是如何地因为嫉妒而害人,不可盲目,一朝冲动千古遺恨。这是的一个的主题。莎士比亚的可贵就在于他写了人活生生的情感和,让人们洞察、让人们借鉴、猛醒。

  《奥赛罗》几百年来界上多处上演,拍成了电影,原苏联曾经拍的影片,主演是著名的老艺术家邦达尔丘克,演得非常好。我看了六遍,至今对那些台词、那些调度和景物记忆猶新。。

  法国伟大的戏剧家莫里哀。人们爱看喜剧,因为可以放松胸怀、可以捧腹大笑,看到愚蠢、有缺陷、的笨傢伙的。喜剧,不仅让人笑,而且对照周围深思,使你想到社会怎么会有这样的人,甚至乐极生悲,联想丑悪,让你流下伤心的泪水,这是高层次的喜剧。

  莫里哀是一个的人,他写了30部戏,恰如其分地深入到人们内心的可笑之处,把人们的毛病轻松愉快地搬上舞台,剖析给您看。 喜剧的责任就是在娱乐当中改正人们的弊病,喜剧应该成为社会的一面镜子,让人感受到周围发生的美丑之别。我们现在有一些搞笑的戏,特别是有一些小品,的确让人捧腹,但是笑后留不下思索,甚至觉得过分夸张不可信,这样的喜剧比较起卓别林的喜剧意蕴,就有很大的差别了。

  卓别林生活在工业之后的那种压榨剥削的时代,许多的普通人、物生活在贫困之中,留着小胡子、腿是罗圈的,穿着一个大皮鞋,让人发笑。但是笑完了感到的是普通底的悲哀,他有很多生活的难处,你替他想哭,这就演出了人性的美,冲击着心灵,《悭吝人》,也叫《吝啬鬼》是莫里哀名作,我们省话剧院曾演过这个戏。阿巴贡是一个庒园主,吝啬的典型。他吝啬到什么程度呢?,他要请客,命令仆人在酒里掺上水,而且他要每桌宴席要少放食品,够八个人吃的十个人也够了,,他要他闺女,很美丽的姑娘艾丽斯,不能嫁给她心爱的情人,而让她嫁给一个老头,这个老头有钱,而且不要陪嫁费,半夜里他饿了,怎么办呢?爬起来吃牲口棚里马的饲料。甚至他见面跟人家打招呼的时候,你好啊,我借给你一个早安。他连早安都舍不得给人家,莫里哀最早揭露了在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家庭亲情的种种的弊病。

  

  莫里哀死后,法兰西的学士院不承认这个人,说这个人是个野人,胡写八写,引起社会的。但是广大的百姓以及有学问的人,都非常喜欢他。后来,法兰士院却给他立了一个半身的石像。石像刻着什么字呢?“他的荣誉什么也不缺少,我们的光荣却缺少了他”,非常精炼,世界都这位喜剧大师。

  易卜生,挪威十九世纪的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写的《娜拉》,也叫《玩偶之家》。中国话剧历来的风格受了易卜生很大的影响,《雷雨》里面,有易卜生的《群鬼》的影子。

  中国话剧的兴起是在上世纪我们民族求解放、争、要、和旧搏斗的时代。易卜生的戏剧非常生活、非常现实,一下子和我们中国人的审美和人情结合在一起了。

  娜拉本来是一个活泼的痴情的年轻的女子,生活的很幸福,也有孩子了,可是突然间,她的丈夫海尔茂长了肺病。搞不好要。娜拉急坏了,家里没钱了,无奈之下就背着她丈夫,假冒她父亲的签名,借了一笔钱,给她丈夫治病,让她丈夫到阳媚的一个休养地,几个月之后,丈夫的病治好了,一家人又团聚了。但是海尔茂突然知道,他妻子是冒充她父亲的名声签的字、借的钱,他是一个律师,正要提成一个银行的总裁,这个不好的名声就很受影响。于是他声色俱厉,就他的媳妇儿,娜拉。娜拉心里太委屈了,我为了你活着,才不择手段,现在你好了,这么一点儿小事也没有人追问,你怎么这样呢?所以这个娜拉突然,女人呢,在这个社会里常的,是得不到男人信任的,是被人的,,是丈夫的一个玩偶,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要争取自己的,要,要有社会对女权的认可。于是娜拉撇下她的丈夫孩子,为了自身的和,毅然出走了。 这个戏在三四十年代,对我们中国的妇女解放,有很大的作用。

  中国话剧名作【雷雨】 曹禺,湖北潜江人,原名万家宝,他生在天津,在那个里长大,他的戏文学性和舞台性、艺术性和欣赏性,具有着高度的统一。

  周公馆的大少爷周萍与继母生的弟弟周冲,都爱上了女仆四凤。四凤是一个美丽丰满的、纯情的贫家女子,四凤只爱周萍。但是这一家的女主人也就是周萍的继母蘩漪,这个女人是有些知识的,她是有着火热的情感,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她和她的非亲生这个大儿子周萍,有了性的关系。她现在发现,这个大儿子不理她了,要把四凤娶走,所以她非常的生气,就把四凤的母亲从外地喊来,要把你孩子管一管,不能和周萍在一起了。这个四凤的母亲呢,叫侍萍,,可把她一叫来, 溵烈的矛盾爆发了。因为这个侍萍就是这家的主人公周朴园原来抛弃了的女人,而四凤正是周萍同毌异父的哥哥,许多年以前,周朴园在无锡爱上了侍萍,侍萍给周朴园生了一个儿子,就是现在的周萍。后来侍萍被周朴园抛弃了,改嫁给鲁贵,就生了女儿四凤。如今兄妺了,四凤已经怀孕了。当侍萍到他家里来了,大白,周萍交加,在轰隆隆的雷声中自尽了,四凤也被雷雨给击打而死,这样一出悲剧归罪于谁呢?观后人们陷入深深的思索,这就是编剧的奥妙,它大量地运用了一整套复杂的人物关系的设置、运用人物矛盾的冲撞,构思巧妙、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矛盾尖锐、悬念迭起,使观众唏嘘不已。它既是社会悲剧,又是性格悲剧、命运悲剧。

  《雷雨》代表着中国话剧的经典,几十年来在中外演出很多场,很受观众的欢迎。

  另外一个经典著作,《茶馆》众人口碑一致地承认它是中国的经典话剧。

  过去中国的话剧沿袭“三一律” 的结构。,戏剧发生在同一个的时间里,在一个场景里,就这一个事件,这叫“三一律”。而老舍先生的《茶馆》,第一场就出现了50多个人,全剧跨越了三个年代,一个是戊戌失败之后的清末,再一个是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第三幕是抗战胜利之后穷途末即将崩溃。跨越这么长的时间,没有连贯的情节,但是它却有连贯的线索 线索是用人物串起来的。写他的父亲,然后他的儿子,写他从壮年,到老年,巧妙得很。茶馆这个地方汇聚三教九流,是个小社会,各个出场人物都带来了他身处的社会生活的背景。

  人物写得太棒了,出来一个,几句话,这个人物就活灵活现,足见老舍先生的。比如算命先生唐铁嘴,他抽,后来断了改抽白面了。白面还是毒品。他说什么呢?“大英帝国的香烟、日本的白面,两大强国伺候我一个人,福气不小嘛”。既是人物,又表现了帝国主置中国人于死命的特点,语言精炼 另外写了一个爱鸟、遛鸟的,提着一个鸟出来的松二爷。他出场的时候说:“我饿着也不能叫鸟饿着”。你看看,他把打开了,让人家看看鸟,“多么体面呢,一看见它我就舍不得死了”。看见鸟都舍不得死了,因为他已经年近古稀了,很苍老的,没有说看见钱,看见什么不想死,“看见鸟我就舍不得死了”,写的人物很独特。做的有一个小丁宝,她恨自己、恨这个社会,她说什么呢?她说“我才17岁,我就常想还不如死了,死了落个活尸首,干这行活着身上就烂了。”让人听了心痛,联想到这行的和悲哀。

  《茶馆》主要写了一个王掌柜发,人艺是于是之先生演的。写了他悲苦的命运,他从清朝就开这个茶馆,当顺民,老老实实地干活,挣钱过日子。为了适应时代,他不断地改变着经营方式,甚至有了唱片了他放唱片,有人要陪喝茶的他就找陪喝茶的人,可是最后呢,他这个茶馆却要被的一伙给收缴了。活不成了,他把自己一个养女送到郊外,去找八军去了。他自己呢,解下来裤腰带,,上吊去了。

  他临死之前这一场戏,大家记忆很深。秦仲义,那个一生要振兴实业的老头儿,愿望破灭了。常四爷是正人君子,却被逮住坐了,出来了。发现在管的这个茶馆要被人收缴,碰巧在街上捡来了一些祭奠亡灵的纸钱,三个人念叨着自己的悲惨命运和即将,自己给自己祭奠吧,转着圈撒这个纸钱。实际上三个悲剧人物是葬送那个的时代,是写出了那个历史的一页,了底层百姓的苦乐情怀。这是老舍先生不朽的著作,人艺著名的京味话剧,看着这个戏,你感觉简直应接不暇,好像油画一个一个过去年代的活人在你眼前活动,那种感人的力量,被世界所赞誉。

  老舍先生的奉献永远载入史册。可是老人家在十年当中,备受和,投河自尽了。他的公子叫舒乙,,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工作,退休了,他的女儿也在写剧本。老舍先生永远活在人们心里。有人说历史产生的一切,将会历史的消失,我觉得,经典的文化,那些为人们所永远纪念的精粹的作品,它会永远地活在人们心里,活在一个国家的史册上。

  二、话剧《布衣孔子》

  1988年省委宣传部我们话剧院要拿出一台表现孔子的戏,山东是齐鲁之邦,我们当仁不让的有宣传这位世界名人的责任。于是我们剧院以翟建萍为首的作家,用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学习、深入生活,写成了《布衣孔子》这个戏。为什么叫《布衣孔子》?司马迁《史记》有一段就说“孔子布衣”,因为他这一生宣揚他的思想,人们要遵循的,他不乐意当官,和的心联在一起,所以称“布衣孔子”。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论述精深,国内外的孔学专家各有论述。这样一个伟人在艺术作品和银幕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所以安排我来演孔子,重担压在肩上。演员的职责是装龙像龙、装虎像虎,就是你把你自己的灵魂和你要扮演的角色要靠在一起,要像他那样的生活着、诉说着、行动着,这就是我们现实主义的表演艺术应该做的学问。既要细腻真实,又有艺术的美感,又能水乳交融地跟同台角色交流在一起。

  首先要做智慧的侦查。 第一步要反复深入的学习体验人物,要找到这个孔子的心理追求、他的生活历程、他待人处世的态度,以及他外部的形象、,渐渐地用自己的心去靠近他,演绎出这个形象。所谓的深入生活,有直接的生活,有间接的生活,孔子已经死去了2500多年了,必须从间接的生活里寻找孔子的轨迹,他的生活原型是什么样的。要读书,《孔子世家》、《论语》、《孔子评传》、《史记》等等,都要读。读是简单的,更重要的是用心去体验,去靠近他。然后我还到曲阜、尼山感受他当年生活的情景。

  孔子的话精深,“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朝闻道夕死可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些思想它是不朽的,为什么我们中国界办了100多个孔子学院?所以对孔子的认识,也是渐进的。

  “者反孔,治世者尊孔”。五四运动是我们国家伟大的,的,新文化的、白话文的革新运动,五四运动所取得的,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是绝对不能否认的。但是五四运动有些创建人,却说到孔夫子已经是的,是僵尸了,有的说到“孔老二”。历史可以尘封一时,但是不能尘封一世,所以真理它总归是要显露于的。一百多年后,习同志在说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世界所崇尚的哲学家,首推孔子。

  学习中我,不是演伟人的高大,要演活人的追求。要演他的两难。就是的受到一次次,还是奋进?这是最有戏的节骨眼,要看他内心的行动。

  孔夫子“十五有志于学”,他的父亲叔梁纥早年间力大无比,已经去世了,跟着母亲到处游历,看到列国纷争,春秋战国战乱频频,他就立下了一个志向,要创造一套人们互相之间的遵守的学问。他决心继承周朝的东西,发扬光大,建立一套的,社会的礼法、学问、制度,大家,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读着书,渐渐理解孔子,就感觉到这个山东老乡的风骨在眼前出现了,这是一个为了追求学问而不屈的人,他周游列国,甚至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极为苦涩,他都在宣传他的学问。但是许多国家的君王都拒纳良言,这是孔子最伤心的,知其不可而为之,他是一个为了真理而耿耿于真正的贤人。我渐渐感觉到,自己心中追求真理的一些意识,和孔夫子不屈的伟大的,能够渐渐地贴上去了,有了心灵的共振,敲开了孔夫子的心灵之门。

  世界戏剧的表演分三大流派,一个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现实主义的,要演员体硷角色的心理状态,从出发,然后内外结合、内外兼备,演出一个活人来。的布莱希特,他的艺术叫“间离的艺术”,就是让你感觉到这是在演戏,不要投入进去,,你冷静恩考,再一个表演体系就是梅兰芳的,中国戏曲表演的子,写意手法,载歌载舞、四功五法,用音乐、用诗歌来美化装帧这个戏剧,而我们中国话剧,多是遵法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系。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最受理解,扣动弦的表演艺术理论。

  当进入排戏实战演練了,第一,要找出你每一次上场从哪儿来?来干什么?怎么干?和场上的人物交流。“心理动作”,心里目的想干什么,这是情感的诱饵。第二个,挖掘人物台词的含义。言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话里有什么含义,别人说话时的思考,哪一个字是逻辑重音,整个语言的风格是什么。第三,把握戏剧节奏,起承转合,如行云流水,让人看着非常舒服,扬抑自如,欲扬故抑,造成一个起伏有致的韵律。

  排演当中演员要再创造。可以根据自己的揣摩跟导演商量,锦上添花。特别要把角色心埋逻辑不顺的段落再三斟酌。

  当孔子周游列国,风霜雪雨,又冻又饿的时候,他的冉求难于,离开他做官去了,临走时师徒两个心酸告别,冉求远远地下山去了。孔子无限沉郁地说:树再高,人也能爬上去;山再险,人也能攀上去,可是这深邃的天空怎么能上得去呢?可它确确实实存在着的呀,而且它是这等的美丽诱人,这大概就是我的主张难于被人接受的缘故吧!。。。很难做到却是应该做到的,这就叫理想,这就叫目标。人必须崇尚一些什么,不然你就成为一个庸庸碌碌混日子的人。

  排练中,孔子的思想深深感染了我,他的矢志不移、耿耿不屈、于人,这些一些情怀滋润着我,化育着我。排演了两个月,然后在东郊饭店礼堂演出,心里产生一种先贤的力量。演出两个多小时,正是我们建国四十周年的戏剧节,幕闭了鸦雀无声,停了几秒钟以后,观众席爆发了热烈的掌声,长达十分钟之久。

  我记得山师文学院教授李掖平,坐在第一排,他站起来高喊“好啊,好啊”。观众的反应触动着我们的心,我们觉得大概是受到观众认可了,心水没有白流,紧接着我们到曲阜演出。国际孔学研讨会,世界的专家都看了戏,一致承认说这就是孔子,说从来没有一个孔子演得这么真实。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他是孔学的权威专家,他当时83岁了,他说我太累了,我大概看30分钟左右就走吧。结果这位老人家他全剧一直看完,两个半小时。东吴大学的一位教授,上了台给我们鞠躬,说这个戏太好了,说我们中国人,无论的,还是的,孔夫子是最好的先师,我没有钱,我要有钱我请你们到演出。孔教学院的院长汤恩佳说:我请你们到演出,,请我做他们学校的名誉委员,后来又任我名誉院长,我还在发表了几篇论文,还请我自己到去演了两次,到演出,更是盛况空前,中央领导和戏剧专家一致肯定,弘场了民族文化,孔子的形象在首都舞台树立起来了,,订票一直订了52场,因为天太冷了,演完了40场回来了。空政话剧团导,我们搞不出这样的戏来。的确我们话剧院属于全国的十大话剧院团之一,我们过去有自己的剧目,有自己的主要演员,像梅及后来的倪萍、徐少华、迟篷,都是我们剧院的学生,,我们自己的剧目,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生活化的、有的。话从过去的《丰收之后》六十年代在上海、演出,受到等国家领导同志的,一直到《布衣孔子》的演出,在,全国政协副谷牧同志看了三次戏,。原文化部副部长马少波同志,给我写了书法:“大儒医世世难医,脫却锦衣換布衣,毀誉几番惊变幻,知音始信古来稀”。美国纽约一个剧院的导演,拿着机到舞台上到处拍,说我请你们到美国去演出,你们这个戏是有世界大国的独特风彩。

  这里我有一个体会,就是搞艺术的,或者搞学问的人,当你和你的团队,用心水搞出来一个精品之后,一定不要小富即安,一定不要止步不前,一定不要把你的东西刀枪入庫马放南山,应该继续努力、扩大影响、乘胜追击。这就说到我们的,我们山東人循规蹈矩,服从按排,勤奋土作,伹是开拓想象差。这个戏邵氏集团就要投资,要拍成电影,钱马上给你到位,要盖上印定合同了,我们机构的内部有几个人出点子闹矛盾了,说不要他钱,我们去弄钱。人家一番热情,给你拍成电影,可以在全世界反映,结果话为山东文化做出了这个贡献,用心水的努力,内部搅黄了。因为什么呢?人家投了钱,有的人无功,分不到提成,就吹噓他能找人投钱,你上哪儿找钱?就这么渐渐渐渐地无声无息了。

  首演这个剧,我52岁,的专家说,薛中锐你这个戏演得真是成熟闪光了千万别丢下到了我70岁了,中央文化部来了说,中国话剧一百年了,请话剧院的《布衣孔子》作为百年来的经典话剧,在山东、武汉、深圳、再演一演。我们的院长说;薛老师您能辛苦辛苦再演一演吗?您的身体怎么样?我给您买好了补养品,我照顾您,买好了药,您能演吗?您想我能不演吗?我是一个嗜戏如命的人,戏剧就是我的生命,没有戏剧就没有我了。我说我能演,你放心吧。这个戏40多层的一个大台阶,舞美设计,全是在台阶上演的。我穿着厚底的靴子,好几层的春秋战国的服装,走下。我也不知道哪儿来这么一股力气,演了八场戏,一点儿问题没出,嗷嗷地喊,两个小时的戏,我能在台上喊一个半小时。我是个出牛力气的苦命人,又给国家演了八场戏。在我们脑子里,文艺工作者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你的工作就是有成效的,的文艺方针几十年前已经在心底扎根的。

  好的艺术品就要把它推而广之。做强做大!千万不要半途而废,为我们为社会、为历史留下了一些贡献。我们山东的文艺界也要接受这个经验,试想如果莎士比亚的戏不经常演,如果《雷雨》不经常演,谁知道它?如果《红楼梦》不印出书,谁知道它?光在那儿抄写,能有多少人看?这一桩往事,使我困惑和伤心。

  三、话剧的魅力何在?

  最有生命力的文化,是那些被感官确认的具体作品,不是吹噓的,不是的,是观众切实感受到,看了你这个书,看了你这个演出、这个影片以后,我得到的具体的启迪,我的灵魂颤动了,我承认了你的美,这是好作品的关键所在。

  话剧的魅力在哪儿呢?来自生活真实,展示人的心灵深处的隐秘和曲折,展示人和人交往的细节,语言的生活化诗意,真善美、假恶丑的激烈碰撞,舞台美术所构成的源自生活、源自大自然的美,似乎是不加修饰的,而追求的确是更加修饰的,假定性的,如同生活一样真切的美。戏曲它有唱、有舞、有乐队、有诗,它可以装饰,让人从愉悦中审美,而话剧则是裸露心灵的撞击。

  所以话剧不会,因为它营造了一个陶冶灵魂的独特,因为观众不受干扰,一心一意地接受,又感染着对方。因为演员和观众的情感在互动着、交流着,形成一介浑然一体的气场, 历史经过沉淀才能使人悟出更深的,为什么有一些深刻的戏不是写发生在身边的,而是写经过一段时间的事情,这是令人深思的。

  中国话剧百年耒一大特点,就是与时代共鸣,它的创作者思想是很的,知识的根底是深厚的,它善于吸收世界上新鲜的思维,能够为中华创新,他们最少保守因循,他们不受历史包袱的制约,一直和先进的社会潮流共鸣着,向前奔波着。所以中国话剧的历史,是编剧、导演、演员、美工们,流血流汗的拼搏史,它像一列轰鸣的列车,送给了观众很多美的享受,送给了观众人生的、世界的、新鲜的、美好的观念,振奋了国人的。所以,我们新生的话剧人和艺术管理者责任太大了。

  人有几种情绪:喜。怒。哀。乐。喜怒乐,很快都会过去,。而哀,却是在心底长久地凝聚着,挥之不去的。哀莫大于心死,什么也不想干了,了,这是最大的悲哀,没有追求了。但是呢,哀兵必胜,悲哀对于少数人来说,失落了、消失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激发出更多的力量。

  我这个人从小就是一个哀兵,母亲早逝了,日本侵略者的刺刀挥舞着,在他们刺刀下上学,了战火烟尘。事业上一次次的,我时常感觉到自己悲哀,知识不如人家,要改变自己的处境,我才产生了力量,更加受到党的教育,我才在中,在悲哀中一次一次地产生了力量,所以说骄兵必败、哀兵必胜,如今艺术的清淡,不应影响我们管理者和话剧同仁们的奋勇进取的信心。热爱产生能量,踌躇满志,为话剧事业的繁荣与新兴,为国家文化事业的担当,意识到自己的悲哀和责任,用奋斗争得艺术的光彩和人生的、历史的贡献!

相关论文